用以检测出风路径畅通或阻塞的风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4145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46
本申请公开一种用以检测出风路径畅通或阻塞的风量检测装置,该风量检测装置是位于一电子设备的出风路径上,其至少包括一承载部、一金属感测部与一金属风板部,其中,该金属感测部与该金属风板部分别定位至该承载部上,且该金属感测部与该金属风板部两者的电极极性不同。不同。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以检测出风路径畅通或阻塞的风量检测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以检测出风路径畅通或阻塞的风量检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位在一电子设备的出风路径上,且至少包括一承载部、一金属感测部及一金属风板部,其中,该金属感测部与该金属风板部两者的电极极性不同且分别定位至该承载部上,使得两者抵靠或不抵靠时能形成短路或断路状态的风量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今人类的活动已与电子产品密不可分,从人手一台智能型手机,到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冰箱及工作使用的桌面计算机,电子产品的专利技术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与此同时,电子设备高效能运作下伴随着热能溢散,除了产品内建良好散热功能的散热片或散热器等被动性散热组件,散热风扇等主动性散热组件也能有助于设备系统将热能排出,而避免因为积热问题导致系统效能不佳。
[0003]机器运转时会产生热能,需要系统散热风扇协助将热能排出,减少聚集于机器内部。系统散热风扇能将系统内部的热空气排出,达到冷却系统温度的效果。系统散热风扇广泛应用于厂房设备、商用建筑、数据中心、办公环境的计算机、太阳能系统、无尘室设备、变频器、冷藏或冷冻设备及烘焙设备等电子产品,其安装位置可于系统内部或系统侧缘。在系统散热风扇的出风路径上,常设有防尘网或风孔避免造成设备入尘或灰尘附着于扇叶而影响散热能力。
[0004]然而,通过人的活动及室内外空气流通带入悬浮微粒,经日月累积后,形成灰尘覆盖于物体表面,而出风路径上的防尘网或风孔也难幸免于灰尘堆积。再者,部分电子产品设置于偏远区域、山区或维护人员较无法频繁检视防尘网脏污程度,抑或电子产品的通风孔未保持畅通,而导致产品运转过热,并影响产品性能、缩短使用寿命、降低稳定性或系统当机的情况。习知技术中无法得知电子产品出风路径是否保持畅通,除了无法提醒维护人员进行状况排除外,也无法防范产品系统内部温度过高的问题。故,如何有效解决前述问题,以能检测出风路径畅通或阻塞,即成为本申请的一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现有的技术无法得知电子产品出风路径是否保持畅通,因此,经过专利技术人多次反复研究及测试后,终于开发出本申请之一种用以检测出风路径畅通或阻塞的风量检测装置,期能借由本申请的问世,能有效解决习知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以检测出风路径畅通或阻塞的风量检测装置,所述风量检测装置能被安装至一电子设备的一出风路径上,其至少包括一承载部、一金属感测部及一金属风板部;所述金属感测部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所述金属感测部具有一第一电极极性;所述金属风板部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所述金属风板部具有一第二电极极性;其中,在所述出风路径上的风量符合一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所述金属风板部能抵靠住所述金属感测部,以形成短路状态,在所述出风路径上的
风量符合一第二条件的情况下,所述金属风板部不会抵靠住所述金属感测部,以形成断路状态。如此,不仅能用以检测出风路径畅通或阻塞,也应用于偏远地区、山区等检修人员较难经常性检视防尘网及风孔状态者,或能协助注意未保持风孔畅通情形,以避免因防尘网脏污或风孔遮蔽导致产品运转过热而影响产品性能、稳定性或死机。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出风路径的风量大于一门坎值,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出风路径的风量小于所述门坎值。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出风路径的风量小于一门坎值,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出风路径的风量大于所述门坎值。
[0009]可选地,所述承载部设有一腔室,所述金属感测部的局部能容纳于所述腔室中,且所述金属感测部的顶端能外露出所述承载部的顶面。
[0010]可选地,所述承载部包括一第一本体及一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设有所述腔室与一第一嵌卡单元,其中,所述金属感测部的局部能容纳于所述腔室中,且所述金属感测部的顶端能外露出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一第二嵌卡单元,所述第二嵌卡单元能与所述第一嵌卡单元相结合,且所述金属风板部的局部能被夹持于所述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之间。
[0011]可选地,所述金属风板部设有一风板嵌卡单元,所述风板嵌卡单元能与所述第一嵌卡单元相结合,使得所述金属风板部能固定至所述第一本体,且所述金属风板部的顶端能外露出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嵌卡单元还能与所述第一嵌卡单元及所述风板嵌卡单元相结合,使得所述金属风板部被夹持于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之间。
[0012]可选地,所述金属风板部至少包含一受风单元与一变形单元,所述受风单元与所述变形单元相连接,且能因承受风量而对所述变形单元施加一弯折作用力。
[0013]可选地,所述金属风板部至少包含一受风单元与一底座单元,所述受风单元与所述底座单元相连接,且能直接或间接枢接至所述承载部上,所述受风单元能因承受风量而转动。
[0014]可选地,所述底座单元包括一转轴件与一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底面贴靠至所述承载部的顶面,所述定位件的前侧设有一风板接脚,所述定位件的后侧能与所述转轴件相连接,所述受风单元枢设于所述转轴件,以间接枢接至所述承载部上。
[0015]可选地,所述承载部包括一第一本体与一第二本体,且所述金属风板部包括一受风单元与一接触单元,所述接触单元与所述金属感测部的底部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两侧,所述接触单元与所述金属感测部的顶部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相对两侧,所述受风单元枢接至所述第二本体上,且所述受风单元的宽度大于所述接触单元与所述金属感测部两者相隔的距离。
[0016]为对本申请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说明,现举具体实施方式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申请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申请的风量检测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0018]图2为本申请的风量检测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风量检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风量检测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21]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风量检测装置的金属风板部与金属感测部相接触的立体侧视图;
[0022]图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风量检测装置的金属风板部不与金属感测部接触的立体侧视图;
[0023]图7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风量检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8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风量检测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25]图9为本申请第三及四实施例的风量检测装置的金属风板部与金属感测部相接触的立体侧视图;
[0026]图10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风量检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风量检测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28]图12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的风量检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13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的风量检测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及
[0030]图14为本申请第七及八实施例的风量检测装置的金属风板部与金属感测部相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以检测出风路径畅通或阻塞的风量检测装置,其能被安装至一电子设备的一出风路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检测装置至少包括:一承载部;一金属感测部,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所述金属感测部具有一第一电极极性;及一金属风板部,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所述金属风板部具有一第二电极极性;其中,在所述出风路径上的风量符合一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所述金属风板部能抵靠住所述金属感测部,以形成短路状态,在所述出风路径上的风量符合一第二条件的情况下,所述金属风板部不会抵靠住所述金属感测部,以形成断路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出风路径的风量大于一门坎值,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出风路径的风量小于所述门坎值。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出风路径的风量小于一门坎值,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出风路径的风量大于所述门坎值。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风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设有一腔室,所述金属感测部的局部能容纳于所述腔室中,且所述金属感测部的顶端能外露出所述承载部的顶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包括:一第一本体,设有所述腔室与一第一嵌卡单元,其中,所述金属感测部的局部能容纳于所述腔室中,且所述金属感测部的顶端能外露出所述第一本体;及一第二本体,其上设有一第二嵌卡单元,所述第二嵌卡单元能与所述第一嵌卡单元相结合,且所述金属风板部的局部能被夹持于所述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风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炜鸿
申请(专利权)人:明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