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料理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411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料理锅结构,包括开口朝上的外壳,外壳的开口安装有开口朝上的加热壳,加热壳内安装有红外发热管,加热壳的开口设置有承托环边,承托环边承托食材容器,使用者可按需更换不同的食材容器以适应不同的烹饪方式,外壳和加热壳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安装有控温组件和供电组件,避免控温组件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延长使用寿命,红外发热管、控温组件和供电组件形成电连接,食材容器与外壳、加热壳分体设置,方便清洗;作为易碎物的红外发热管若发生碎裂,所有碎片均是掉落在加热壳内,清理方便,使用者只需倒掉碎片即可,同时方便重新更换红外发热管。同时方便重新更换红外发热管。同时方便重新更换红外发热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料理锅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烹饪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料理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料理锅一般包括锅体和加热件,锅体和加热件有一体式和分体式两种形式,一体式的具体结构为将加热件通过焊接等方式附着于锅体底部,为了保证安全,该类型的料理锅的外壳或底座需完全覆盖加热件,并与锅体连接固定,清洗时需整个料理锅一并清洗且需要注意不要让清洁用水从散热孔进入料理锅的内部,清洗不方便;分体式是将加热件设置于外壳或底座中,烹饪时锅体底部与加热件接触,锅体可单独清洗,但是随着使用时长的增长,锅具的底部逐渐变形,锅具与加热件接触不良,影响烹饪效果和效率,另外,该类型的料理锅配置的锅具类型单一,无法实现多种烹饪方式的切换,使用灵活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多功能料理锅结构,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多功能料理锅结构,包括开口朝上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开口安装有开口朝上的加热壳,所述加热壳内安装有红外发热管,所述加热壳的开口设置有承托环边,所述承托环边承托食材容器,所述外壳和加热壳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安装有控温组件和供电组件,所述红外发热管、控温组件和供电组件形成电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食材容器的底部涂覆有导热涂层。
[0007]优选地,所述食材容器的底面中间向上拱起形成一凹陷面,对应所述凹陷面,所述食材容器的底面边沿形成一环形凸边。<br/>[0008]优选地,所述食材容器包括容器盖,所述容器盖为拱形结构,所述容器盖的中部设有下凹面和提手。
[0009]优选地,所述食材容器包括加热锅,所述加热锅的锅口设置有向外周凸出的防溢边。
[0010]优选地,所述食材容器包括镂空盘,所述镂空盘的镂空区域下方放置有接盘。
[0011]优选地,所述红外发热管的安装位置高于所述接盘的放置位置。
[0012]优选地,所述食材容器包括封底盘,所述封底盘设有凸条区和平滑区。
[0013]优选地,控温组件包括安装支架和设有调节轴的温控器,所述温控器的调节轴穿过所述安装支架后固定有一调节齿轮,所述调节齿轮啮合有一滑动齿条,所述滑动齿条连接有拨块,所述外壳设有滑轨孔,所述拨块暴露于所述外壳的外部且沿所述滑轨孔滑动,拨动所述拨块使所述滑动齿条发生位移,进而带动所述调节齿轮发生转动以调节所述温控器,所述温控器电连接所述供电组件。
[0014]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个支撑筋,所述支撑筋的顶端设置有卡口,
所述承托环边的外周设有扣合边,所述扣合边扣合于所述卡口,所述扣合边设置有若干散热孔。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所述食材容器与外壳、加热壳分体设置,方便清洗,同时,使用者可按需更换不同的食材容器以适应不同的烹饪方式;
[0017](2)所述红外发热管为辐射传热,由电磁波传递能量,因此无需与食材容器相接触即可发生热传递,即使所述食材容器的底部发生变形也不会影响热传递效率;
[0018](3)将红外发热管水平安装在开口朝上的加热壳内,与控温组件分隔,避免所述控温组件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延长使用寿命,作为易碎物的红外发热管若发生碎裂,所有碎片均是掉落在所述加热壳内,清理方便,使用者只需倒掉碎片即可,同时方便重新更换红外发热管。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省略食材容器);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放置加热锅和容器盖);
[0021]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放置封底盘);
[0022]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四(放置镂空盘);
[0023]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5]图7为图6的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6]图8为本技术的加热锅和容器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7]标号说明:
[0028]红外发热管1;
[0029]外壳2,支撑筋201,卡口202,手托槽203,透光孔204,滑轨孔205,散热栅格206;
[0030]加热壳3,承托环边301,散热孔302;
[0031]容器盖4,提手401,下凹面402;
[0032]加热锅5,防溢边501;
[0033]封底盘6,凸条区601,平滑区602;
[0034]镂空盘7,镂空区域701;
[0035]接盘8;
[0036]控温组件9,指示灯901,安装卡位902,调节齿轮903,滑动齿条904,温控器905,安装支架906,通孔907,拨块908;
[0037]装饰环10;
[0038]凹陷面a,环形凸边b。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和平滑区602,可适用煎、烤、炒等烹饪方式,所述凸条区601方便在肉类表面煎出条纹,实用性高。
[0050]在本实施例中,控温组件9包括安装支架906和设有调节轴的温控器905,所述安装支架906设有一通孔907并安装固定于所述外壳2,所述温控器905的调节轴通过所述通孔 907以穿过所述安装支架906后固定有一调节齿轮903,所述调节齿轮903啮合有一滑动齿条904,所述滑动齿条904连接有拨块908,所述外壳2设有滑轨孔205,所述滑轨孔205 套合有一装饰环10,所述拨块908暴露于所述外壳2的外部且沿所述滑轨孔205滑动,拨动所述拨块908使所述滑动齿条904发生位移,进而带动所述调节齿轮903发生转动以调节所述温控器905,所述温控器905电连接所述供电组件,调节方便且灵活。
[0051]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壳2设置透光孔204,所述安装支架906对应所述透光的位置设有安装卡位902,所述安装卡位902安装有指示灯901,所述指示灯901电连接所述温控器905 或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为外接电源的插头、可充电电池组件等常规供电方式。
[005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2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个支撑筋201,所述支撑筋201的顶端设置有卡口202,所述承托环边301的外周设有扣合边,所述扣合边扣合于所述卡口202,安装方便。所述外壳2的底部设置有散热栅格206,考虑到热量会沿着所述加热壳3和外壳 2之间的空间往上发散,因此,所述扣合边也设置有若干散热孔302。
[00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底部的对称两侧设有向内凹陷的手托槽203,方便使用者平稳地托起本实施例以进行搬动。
[0054]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料理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朝上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开口安装有开口朝上的加热壳,所述加热壳内安装有红外发热管,所述加热壳的开口设置有承托环边,所述承托环边承托食材容器,所述外壳和加热壳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安装有控温组件和供电组件,所述红外发热管、控温组件和供电组件形成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料理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材容器的底部涂覆有导热涂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料理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材容器的底面中间向上拱起形成一凹陷面,对应所述凹陷面,所述食材容器的底面边沿形成一环形凸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料理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材容器包括容器盖,所述容器盖为拱形结构,所述容器盖的中部设有下凹面和提手。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功能料理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材容器包括加热锅,所述加热锅的锅口设置有向外周凸出的防溢边。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功能料理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材容器包括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天轮何杰凌
申请(专利权)人:宜盾普广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