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牵引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405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颈椎牵引座椅,颈椎牵引座椅包括座椅本体、牵引部及固定部,座椅本体具有椅背,牵引部位于座椅本体的上方,牵引部用于牵引患者的颈椎,固定部设置于椅背,当患者位于座椅本体的第一位置时,固定部自第一使用位置至第二使用位置以固定患者的肩部,固定部与牵引部配合以对患者的颈椎牵引;当患者位于座椅本体的第二位置时,固定部自第一使用位置至第三使用位置以固定患者的肩部,固定部与牵引部配合以对患者的颈椎牵引;其中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不同,第一使用位置、第二使用位置及第三使用位置不同,如此,能够依据患者位于不同位置或不同患者不同体型而较好的固定患者以完成颈椎牵引。好的固定患者以完成颈椎牵引。好的固定患者以完成颈椎牵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椎牵引座椅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颈椎牵引座椅,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固定患者的颈椎牵引座椅。

技术介绍

[0002]颈椎病的患者在进行颈椎牵引时候没有合适的牵引座椅,导致牵引效果大大下降,目前市面上的牵引座椅无法解决由于颈椎突出位置不同进而牵引角度不同的问题,导致患者在进行颈椎牵引时候躯干被牵引力拉向前倾位,无法产生良好的固定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牵引力垂直于相应突出的椎体才能产生最大的分离作用,缓解椎间盘压迫,减轻患者神经根症状。
[000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颈椎牵引座椅,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椎牵引座椅,其能够依据患者位于不同位置或不同患者不同体型而较好的固定患者以完成颈椎牵引。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牵引座椅,其特征在于,该颈椎牵引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具有椅背;牵引部,位于该座椅本体的上方,该牵引部用于牵引患者颈椎;以及固定部,设置于该椅背,当该患者位于该座椅本体的第一位置时,该固定部自第一使用位置至第二使用位置以固定该患者的肩部,该固定部与该牵引部配合以对该患者的颈椎牵引;当该患者位于该座椅本体的第二位置时,该固定部自该第一使用位置至第三使用位置以固定该患者的该肩部,该固定部与该牵引部配合以对该患者的该颈椎牵引;其中该第一位置、该第二位置及该第三位置不同,该第一使用位置、该第二使用位置及该第三使用位置不同。
[0006]较佳的,该患者自该座椅本体的该第一位置至该第二位置,该固定部自该第二使用位置至该第三使用位置以固定该患者的该肩部。
[0007]较佳的,该固定部具有第一长度及第二长度,当该患者位于该座椅本体的该第一位置时,该固定部具有该第一长度以与该牵引部配合以对该患者的该颈椎牵引,当该患者位于该座椅本体的该第二位置时,该固定部具有该第二长度,该第一长度与该第二长度不同。
[0008]较佳的,该患者自该座椅本体的该第一位置至该第二位置,该固定部自该第一长度至该第二长度以与该牵引部配合以对该患者的该颈椎牵引。
[0009]较佳的,当该患者位于该座椅本体的该第一位置时,该患者的该肩部至该椅背的垂直投影距离为第一距离;当该患者位于该座椅本体的该第二位置时,该患者的该肩部至该椅背的垂直投影距离为第二距离;当该患者自该第一位置至该第二位置时,该患者的该肩部至该椅背的垂直投影距离自该第一距离变为该第二距离,该固定部自该第一长度至该第二长度以适应该患者位置的改变。
[0010]较佳的,当该患者位于该座椅本体的该第一位置时,该固定部与该椅背成第一角度,当该患者位于该座椅本体的该第二位置时,该固定部与该椅背成第二角度,该第一角度与该第二角度不同。
[0011]较佳的,当该患者位于该座椅本体的该第一位置时,该患者的该肩部至该椅背的垂直投影距离为第一距离;当该患者位于该座椅本体的该第二位置时,该患者的该肩部至该椅背的垂直投影距离为该第一距离;当该患者自该第一位置至该第二位置时,该患者的该肩部至该椅背的垂直投影距离不变,该固定部与该椅背的夹角自该第一角度变为该第二角度以适应该患者位置的改变。
[0012]较佳的,还包括回复部,该回复部设置于该固定部与该椅背的枢接处,当该患者位于该座椅本体的该第一位置时,该回复部作用于该固定部使该固定部抵接该患者的肩部;当该患者位于该座椅本体的该第二位置时,该回复部作用于该固定部使该固定部抵接该患者的该肩部。
[0013]较佳的,该固定部具有弯部,该固定部的一端与该椅背枢接,该固定部的另一端为弯部,该弯部贴附于该患者的该肩部。
[0014]较佳的,还包括升降部,该升降部设置于该座椅本体的下方,该升降部用于调节该座椅本体的高度。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颈椎牵引座椅包括座椅本体、牵引部及固定部,座椅本体具有椅背,牵引部位于座椅本体的上方,牵引部用于牵引患者的颈椎,固定部设置于椅背,当患者位于座椅本体的第一位置时,固定部自第一使用位置至第二使用位置以固定患者的肩部,固定部与牵引部配合以对患者的颈椎牵引;当患者位于座椅本体的第二位置时,固定部自第一使用位置至第三使用位置以固定患者的肩部,固定部与牵引部配合以对患者的颈椎牵引;其中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不同,第一使用位置、第二使用位置及第三使用位置不同,如此,能够依据患者位于不同位置或不同患者不同体型而较好的固定患者以完成颈椎牵引。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颈椎牵引座椅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固定部位于第二使用位置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固定部位于第三使用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20]请参照图1、图2及图3所示,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颈椎牵引座椅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固定部位于第二使用位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固定部位于第三使用位置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椎牵引座椅100包括座椅本体11、牵引部12及固定部13,座椅本体11具有椅背111,牵引部12位于座椅本体11的上方,牵引部12用于牵引患者的颈椎,固定部13设置于椅背111,当患者位于座椅本体11的第一位置时,固定部13自第一使用位置至第二使用位置142以固定患者的肩部,固定部
13与牵引部12配合以对患者的颈椎牵引;当患者位于座椅本体11的第二位置时,固定部13自第一使用位置至第三使用位置143以固定患者的肩部,固定部13与牵引部12配合以对患者的颈椎牵引;其中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不同,第一使用位置、第二使用位置142及第三使用位置143不同,如此,能够依据患者位于不同位置或不同患者不同体型而较好的固定患者以完成颈椎牵引。
[0021]参照图1所示,座椅本体11为具有椅背111的座椅,患者坐在座椅本体11的落座区域,患者的呗与椅背111可平行。牵引部12的颈部固定部将患者的颈部固定,牵引部12的颈部固定部位于座椅本体11的上方,而牵引部12与座椅本体11可分离设计也可一体设计,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以此为限。固定部13枢接于椅背111的上方,用于固定患者的肩部,一般固定部13包括左右两个以固定患者的左右肩,固定部13与牵引部12配合实现患者肩部固定而身体不会前倾,达到最佳的颈椎牵引效果。
[0022]参照图1、图2及图3所示,患者自座椅本体11的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固定部13自第二使用位置142至第三使用位置143以固定患者的肩部。具体实施时,患者因体型不同而坐在座椅本体11的位置不同,患者也可根据需要调整坐在座椅本体11的不同位置,固定部13处于的第一使用位置为固定部13位于初始位置,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以此为限。当患者自座椅本体11的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时,固定部13随着患者的位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牵引座椅,其特征在于,该颈椎牵引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具有椅背;牵引部,位于该座椅本体的上方,该牵引部用于牵引患者颈椎;以及固定部,设置于该椅背,当该患者位于该座椅本体的第一位置时,该固定部自第一使用位置至第二使用位置以固定该患者的肩部,该固定部与该牵引部配合以对该患者的颈椎牵引;当该患者位于该座椅本体的第二位置时,该固定部自该第一使用位置至第三使用位置以固定该患者的该肩部,该固定部与该牵引部配合以对该患者的该颈椎牵引;其中该第一位置及该第二位置不同,该第一使用位置、该第二使用位置及该第三使用位置不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牵引座椅,其特征在于,该患者自该座椅本体的该第一位置至该第二位置,该固定部自该第二使用位置至该第三使用位置以固定该患者的该肩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牵引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具有第一长度及第二长度,当该患者位于该座椅本体的该第一位置时,该固定部具有该第一长度以与该牵引部配合以对该患者的该颈椎牵引,当该患者位于该座椅本体的该第二位置时,该固定部具有该第二长度,该第一长度与该第二长度不同。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椎牵引座椅,其特征在于,该患者自该座椅本体的该第一位置至该第二位置,该固定部自该第一长度至该第二长度以与该牵引部配合以对该患者的该颈椎牵引。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椎牵引座椅,其特征在于,当该患者位于该座椅本体的该第一位置时,该患者的该肩部至该椅背的垂直投影距离为第一距离;当该患者位于该座椅本体的该第二位置时,该患者的该肩部至该椅背的垂直投影距离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明基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