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枕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400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枕芯,具体涉及家纺产品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功能枕芯包括第一枕区和第二枕区,所述第二枕区设置在所述第一枕区的下方并通过枕芯套固连在一起,所述第一枕区包括仰睡区、侧睡区及颈椎承托区,所述仰睡区位于在所述第一枕区的中部,所述侧睡区及颈椎承托区设置在所述仰睡区的四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功能枕芯具有双面睡感,一面分区承托可有效保护头、肩、颈部位,另一面超柔服帖,使用者可依据自身习惯进行选择。用者可依据自身习惯进行选择。用者可依据自身习惯进行选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枕芯


[0001]本技术涉及家纺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枕芯。

技术介绍

[0002]枕头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人类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不良睡姿极易造成颈椎椎旁的肌肉、韧带和小关节平衡失调,张力大的一侧易疲劳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劳损,引发颈椎病,影响睡眠质量和健康水平。因此,良好的睡姿是预防颈椎病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而良好睡姿需要选择合适的枕头。
[0003]目前,市场上的枕头功能种类繁多,但是在多且杂的枕头中多以噱头为主,并未深究其在睡眠环境之中给颈椎带来有效的承托及舒适睡眠。现有枕头的枕芯多以羽绒、乳胶、蚕丝、纤维为主,其在结构设计上未考虑颈椎处的支撑,颈椎处于一个悬空状态,或者未按照人体颈椎弧度研发,长此以往对颈椎有一定的损伤且落枕、失眠,所以如何将人体学理念运用到枕芯上是功能性枕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枕芯,将枕芯分区并按照不同区域的承重填充不同的材质,改善枕芯分区承托不足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枕芯,包括第一枕区和第二枕区,所述第二枕区设置在所述第一枕区的下方并通过枕芯套固连在一起,所述第一枕区包括仰睡区、侧睡区及颈椎承托区,所述仰睡区位于在所述第一枕区的中部,所述侧睡区和所述颈椎承托区位于所述仰睡区的四周。
[0006]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侧睡区包括分布在所述第一枕区的左、右两侧的第一侧睡区和第二侧睡区,所述第一侧睡区和第二侧睡区分别通过弧形立衬条或绗缝线与所述仰睡区、所述颈椎承托区分隔开。
[0007]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仰睡区的填充层包括0.78D超细纤维和仪征3D有硅的复合层。
[0008]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第一侧睡区和第二侧睡区的填充层包括0.78D超细纤维和仪征3D有硅的复合层,所述第一侧睡区和第二侧睡区的高度高于所述仰睡区的高度。
[0009]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第一侧睡区和第二侧睡区沿枕芯长度方向的宽度为17~21cm。
[0010]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颈椎承托区包括填充硬度不同的第一颈椎承托区和第二颈椎承托区,所述第一颈椎承托区和所述第二颈椎承托区分别设置在所述仰睡区沿枕芯宽度方向的两侧。
[0011]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第一颈椎承托区的填充层包括弹簧垫片、包裹在所述弹簧垫片外围的无胶棉及包裹在所述无胶棉外侧的海绵片,其中,所述弹簧垫片包括多
个依次并列填充的软弹簧,所述软弹簧的线径为0.5~2mm,高度为5~7cm;所述无胶棉的密度为60~100g/m2,所述海绵片的厚度为0.5~1cm。
[0012]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第二颈椎承托区的填充层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0.78D超细纤维和仪征3D有硅复合层、PE管层及直立棉层,所述直立棉层的密度为60~80g/m2,厚度为3~5mm。
[0013]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第二枕区的填充层为整片式结构,所述填充层为0.78D超细纤维和仪征3D有硅的复合层,所述复合层的质量为150~250g。
[0014]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枕芯套的四周通过立高连接,所述枕芯的高度为6~35cm。
[0015]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枕芯的面料选自纯棉面料、涤棉面料、全涤面料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6]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枕芯,该枕芯依据人体工学将其一面分隔成仰睡区、侧睡区及颈椎承托区等多个功能区,各功能区依据人体头部及颈椎所需,填充不同的材质,打造不同的高度,使得人体在睡眠时头、肩、颈处更加舒适,起到有效保护头、肩及颈的效果,改善枕芯分区承托不足的问题;枕芯的另一面采用一体式的超柔填充层,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枕芯的使用面。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多功能枕芯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枕区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多功能枕芯于一实施例中第二枕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沿A

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1沿B

B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元件标号说明
[0023]10、第一枕区;11、仰睡区;12、侧睡区;121、第一侧睡区;122、第二侧睡区;123、弧形立衬;13、颈椎承托区;131、第一颈椎承托区;1311、弹簧垫片;1312、无胶棉;1313、海绵片;132、第二颈椎承托区;1321、0.78D超细纤维和仪征3D有硅复合层;1322、PE管层;1323、直立棉层;133、立衬条;20、第二枕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还应当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列实施
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0025]须知,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6]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枕芯,该枕芯包括第一枕区10和第二枕芯20,第二枕芯20设置在第一枕区10的下方并通过枕芯套与所述第一枕区10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中,第一枕区10包括仰睡区11、侧睡区12及颈椎承托区13,仰睡区11位于第一枕区10的中部,侧睡区12和颈椎承托区13位于仰睡区11的四周。
[0027]请参阅图1和图2,枕芯套的四周通过立高连接形成一袋状结构,枕芯套的内部填充有填充层进而形成枕芯。第一枕区10和第二枕区20的外形相对应,所述第一枕区10堆叠连接在第二枕区20的上方,第一枕区10和第二枕区20分别位于枕芯的正面和反面,例如第一枕区10位于枕芯的正面,第二枕区20位于枕芯的反面,则第二枕区20的填充层位于第一枕区10的填充层的下方。第一枕区10通过绗缝线或立衬条分隔成仰睡区11、第一侧睡区121、第二侧睡区122、第一颈椎承托区131和第二颈椎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枕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枕区;第二枕区,设置在所述第一枕区的下方,并通过枕芯套固连在一起;其中,所述第一枕区包括仰睡区、侧睡区及颈椎承托区,所述仰睡区位于所述第一枕区的中部,所述侧睡区及所述颈椎承托区位于所述仰睡区的四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睡区包括分布在所述第一枕区的左、右两侧的第一侧睡区和第二侧睡区,所述第一侧睡区和第二侧睡区分别通过弧形立衬条或绗缝线与所述仰睡区、所述颈椎承托区分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仰睡区的填充层包括0.78D超细纤维和仪征3D有硅的复合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睡区和第二侧睡区的填充层包括0.78D超细纤维和仪征3D有硅的复合层,所述第一侧睡区和第二侧睡区的高度高于所述仰睡区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睡区和第二侧睡区沿枕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伟王娟安晓丽
申请(专利权)人: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