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辊的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375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铸辊的冷却结构,包括分节辊、芯轴,分节辊套在芯轴上,还包括连接头、连接水套、水管;芯轴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芯轴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芯轴,第一芯轴以及第二芯轴均与分节辊形成动力传递的配合;每个第一芯轴上设有轴向的第一孔,至少有一个第一孔为通孔;每个第二芯轴上设有轴向的第二孔,至少有一个第二孔为通孔;连接水套的一端与第一孔配合,连接水套的另一端与第二孔配合,水管分别与第一孔和第二孔配合后,在第一芯轴、第二芯轴、连接水套、水管之间形成第一通道;连接头为双通道连接头,水管和第一通道分别与连接头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满足安装传动机构或驱动机构的基础上兼顾冷却效果。的基础上兼顾冷却效果。的基础上兼顾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铸辊的冷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连铸辊,具体涉及一种连铸辊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连铸辊是生产带钢过程中对带钢进行传送的部件,连铸辊通常由芯轴、辊套以及轴承组件组成,CN113560512A公开了一种连铸辊,包括至少两个拼接组件,每个拼接组件包括:辊套;芯轴,芯轴的一端设有第一轴向盲孔和与第一轴向盲孔配合的第一径向孔,芯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轴向盲孔和与第二轴向盲孔配合的第二径向孔,芯轴的外周面上设有冷却介质流动槽,冷却介质流动槽的一端与第一径向孔配合,冷却介质流动槽另一端与第二径向孔配合,辊套与芯轴过盈配合后,在同一个芯轴上的第一径向孔、第二径向孔以及冷却介质流动槽均被同一个辊套覆盖以形成冷却通道,并且使芯轴位于辊套与芯轴轴向端面之间的部分形成安装部,两个相邻拼接组件拼接时,其中一个拼接组件中的芯轴上的第一轴向盲孔,与另一个拼接组件中的芯轴上的第二轴向盲孔形成配合;在两个相邻的拼接组件上,其中一个拼接组件中的芯轴的轴向端面上设有榫头,另一个拼接组件中的芯轴的轴向端面上设有榫孔,当两个相邻拼接组件拼接时,榫头与榫孔间隙配合使两个相邻拼接组件中的芯轴形成周向固定并承担扭矩传递,其中一个拼接组件中的安装部与另一个拼接组件中的辊套配合。
[0003]CN113560512A公开的连铸辊的结构中,与榫头配合的榫孔位于芯轴上,由于榫孔位于芯轴上,榫孔的内壁面至芯轴的外周面之间的壁厚较薄,而榫头的结构又是扁头,在负载较大时,这种结构的连铸辊会产生变形,即这种结构的连铸辊无法传递大扭矩,如图8所示,对上述结构连铸辊的三维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显示为,上述结构的连铸辊传递最大扭矩为7650Nm,对应该扭矩的最大应力值为238.2MPa。
[0004]此外,CN113560512A公开的连铸辊,冷却介质的输入端位于连铸辊的一端,冷却介质的输出端位于连接辊的另一端,这样,在连铸辊的两端分别需要安装用于连接冷却介质输送管道的连接头,如果连铸辊作为被动辊使用,则上述结构是可以采用的,但如果将连铸辊作为主动辊或驱动辊使用,连铸辊的其中一端必然需要安装例如齿轮一类的传动机构或驱动机构,由于传动机构或驱动机构的体积大,占用了连铸辊端部的安装空间,因此,造成无法安装用于连接冷却介质输送管道的连接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连铸辊的冷却结构,本技术在满足安装传动机构或驱动机构的基础上兼顾冷却效果。
[0006]连铸辊的冷却结构,包括分节辊、芯轴,分节辊套在芯轴上,还包括连接头、连接水套、水管;
[0007]芯轴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芯轴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芯轴,第一芯轴以及第二芯轴均与分节辊形成动力传递的配合;
[0008]每个第一芯轴上设有轴向的第一孔,至少有一个第一孔为通孔;
[0009]每个第二芯轴上设有轴向的第二孔,至少有一个第二孔为通孔;
[0010]连接水套的一端与第一孔配合,连接水套的另一端与第二孔配合,水管分别与第一孔和第二孔配合后,在第一芯轴、第二芯轴、连接水套、水管之间形成第一通道;
[0011]连接头为双通道连接头,水管和第一通道分别与连接头配合。
[0012]上述结构的冷却通道,由于冷却介质对第一分节辊、第二分节辊直接形成冷却,大大地降低了各个分节辊的温度,具有冷却效果好的优点,并使各个分节辊的使用寿命获得了保证。并且,这种结构与冷却介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在同一端进行结合,对于作为驱动辊的连接辊而言,既满足了冷却的要求,又满足了能够安装传动机构或驱动机构的要求。因此,这种结构能广泛使用在作为驱动的连铸辊上。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连铸辊的冷却结构的立体图;
[0014]图2为连铸辊的冷却结构的剖视图;
[0015]图3为第一分节辊的立体图;
[0016]图4为第一分节辊的剖视图;
[0017]图5为第一芯轴的立体图;
[0018]图6为第二芯轴的立体图;
[0019]图7表示冷却介质输入和折返的示意图;
[0020]图8为现有连铸辊中的榫头和榫孔结合后的三维仿真力矩计算图;
[0021]图9为本技术中的传动环和传动部结合后的三维仿真力矩计算图;
[0022]附图中的标记:
[0023]第一分节辊10,传动环11,第一腔室12,第二腔室13,支撑环14,轴承组件20,芯轴30,第一芯轴31,第一冷却介质流动通道31a,第一导向孔31b,第一环形槽31c,第二芯轴32,第二冷却介质流动通道32a,第二导向孔32b,第二环形槽32c,传动部33,长边33a,过渡边33b,第一孔34,第二孔35,堵头36,连接头37,连接水套40,水管41,第一通道50,导向段51,阻隔支撑套60,第二分节辊70。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如图1至7所示,本技术连铸辊的冷却结构,包括分节辊、芯轴30,分节辊套在芯轴30上,在芯轴30上或者分节辊与芯轴30之间设有冷却通道,还包括轴承组件20,轴承组件20设置在芯轴30上,下面对每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0026]本实施例中,分节辊包括两个第一分节辊10,每个第一分节辊10上均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分节辊10与芯轴30配合,每个第一分节辊10的内壁面上设有沿径向凸起且用于传递动力的传动环11,该传动环11将第一分节辊10的通孔分割为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
[0027]传动环11与第一分节辊10优先采用整体成型,形成传动环11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对第一分节辊10进行切削,比如铣削或镗削加工,在第一分节辊10上形成第一通孔和传动环11,或者通过铸造方式在模腔体整体形成第一分节辊10以及位于第一通孔内的传动环
11。传动环11与第一分节辊10整体成型具有强度高的优点。
[0028]芯轴3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芯轴31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芯轴32,第一芯轴31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腔室12配合,每个第二芯轴32的至少一端设有用于传递动力的传动部33,传动部33穿过第二腔室13并与传动环11形成用于动力传递的配合。
[0029]本实施例中,将传动环11设置在第一分节辊10的内壁面上,这样,传动环11的内壁面与第一分节辊10的外周面之间的厚度,相对现有技术中设置在芯轴上的榫孔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一分节辊10上有效传递动动部分的获得了增加,因此,传动环11在与传动部33结合后,能传递大扭矩,并且这种结构可以减小传动环11的内孔和传动部33外轮廓形状的限制。
[0030]对于传动部33和传动环11的形状,优选地,传动部33的截面呈多边形,所述传动环11的内孔呈多边形。多边形可以是三边形、四边形、六边形等中的一种。优选的方式是:所述多边形由多条长边33a和过渡边33b组成,长边33a和过渡边33b沿着周向交替布置,长边33a的长度大于过渡边33b的长度。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连铸辊的冷却结构,包括分节辊、芯轴(30),分节辊套在芯轴(30)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头(37)、连接水套(40)、水管(41);芯轴(3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芯轴(31)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芯轴(32),第一芯轴(31)以及第二芯轴(32)均与分节辊形成动力传递的配合;每个第一芯轴(31)上设有轴向的第一孔(34),至少有一个第一孔(34)为通孔;每个第二芯轴(32)上设有轴向的第二孔(35),至少有一个第二孔(35)为通孔;连接水套(40)的一端与第一孔(34)配合,连接水套(40)的另一端与第二孔(35)配合,水管(41)分别与第一孔(34)和第二孔(35)配合后,在第一芯轴(31)、第二芯轴(32)、连接水套(40)、水管(41)之间形成第一通道(50);连接头(37)为双通道连接头,水管(41)和第一通道(50)分别与连接头(37)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辊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第一孔(34)和/或第二孔(35)内壁配合的阻隔支撑套(60),水管(41)穿过阻隔支撑套(60),阻隔支撑套(60)将第一通道(50)分隔成多个导向段(51);在分节辊的内周面与第一芯轴(31)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冷却介质流动通道(31a),第一芯轴(31)外周面上还设有贯通到第一孔(34)中且与第一冷却介质流动通道(31a)配合的第一导向孔(31b);在分节辊的内周面与第二芯轴(32)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冷却介质流动通道(32a),第二芯轴(32)外周面上还设有贯通到第二孔(35)中且与第二冷却介质流动通道(32a)配合的第二导向孔(32b);所述水管(41)、导向段(51)、第二导向孔(32b)、第二冷却介质流动通道(32a)、第一导向孔(31b)、第一冷却介质流动通道(31a)组成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杭小庆潘小勇尤守府罗华兵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