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354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具有台面和桌脚;台面由二段或二段以上的弧形环面连接而成,相邻两段弧形环面首尾相接而形成“S”造型;弧形环面的内凹处为设置泡茶位的泡茶区,且在弧形环面的内侧设有泡茶台;弧形环面的外凸处为设置品茶位的品茶区,且在弧形环面的外侧设有品茶台;泡茶台的周边形成防水台,借助防水台将泡茶台与品茶台分割开,泡茶台上还开设下水口。此专用茶桌使茶桌台面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使泡茶者能够更好地亲近每一位品茶者,泡茶的氛围更加融洽,更加方便品茶与交流。交流。交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


[0001]本技术属于茶桌的
,具体涉及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

技术介绍

[0002]功夫茶,是闽粤一带的一种饮茶风尚,是融合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需得经过备器、生火、净手、候火、倾茶、炙茶、温壶、洗杯、纳茶、高注、润茶、刮沫、冲注、滚杯、洒茶、点茶、请茶、闻香、啜味、审韵、谢宾等复杂过程。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因此,功夫茶一般是由专人冲泡、多人品茶。功夫茶冲泡时,先将茶叶放入盖碗的茶具中,用100度沸水冲泡10

6秒,再将茶汤倒入茶海,然后将茶汤倒入小茶杯中,每次冲泡一般只有3

4小茶杯,品茶者用小茶杯细品、慢饮,气氛更加融洽和谐,沟通更加顺畅愉快。而且,功夫茶的用具之多,有盖碗的茶具、茶海、茶匙、茶荷、炉、壶、小茶杯等等,所以,功夫茶通常选择较大台面的茶桌,不仅要能够盛放各种茶具,还要能够让众多品茶者围坐桌边,方便饮茶。
[0003]然而,现在功夫茶没有专用的茶桌。实际泡茶时,一般选择直径较大的圆桌或者尺寸较大的方桌和长方桌,泡茶者A与众多品茶者B、C、D、E
……
落座后,总是有几个品茶者会离泡茶者较远,如图1所示的圆桌,品茶者C、D、E就离泡茶者A越来越远,如图2所示的长方桌,品茶者C、D就离泡茶者A较远。这样一来,泡茶者无法直接将茶送至品茶者面前,品茶者需要起身再伸手才能取茶,常常会出现泡茶者照顾不周到、不够礼貌的现象,影响茶道的融合精神、品茶文化和沟通交流。而且,一般功夫茶选用的圆桌或者方桌和长方桌太大,落座的品茶者太多,每次冲泡3

4小茶杯无法满足大家的需要,就会出现饮茶、品茶的先后顺序,同样影响茶道的融合精神。如此看来,采用普通的大台面茶桌冲泡、品饮功夫茶,不仅不能充分大台面的使用空间,造成大台面的浪费,还存在影响茶道文化的缺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专门研究设计了一款功夫茶专用茶桌,使茶桌台面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使泡茶者能够更好地亲近每一位品茶者,泡茶的氛围更加融洽,更加方便品茶与交流。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具有台面和桌脚;台面由二段或二段以上的弧形环面连接而成,相邻两段弧形环面首尾相接而形成“S”造型;弧形环面的内凹处为设置泡茶位的泡茶区,且在弧形环面的内侧设有泡茶台;弧形环面的外凸处为设置品茶位的品茶区,且在弧形环面的外侧设有品茶台;泡茶台的周边形成防水台,借助防水台将泡茶台与品茶台分割开,泡茶台上还开设下水口。
[0007]所述泡茶台的位置低于品茶台。
[0008]所述台面的泡茶台和品茶台采用石材一体制成;或者所述泡茶台采用石材制成,
品茶台采用木材制成。
[0009]所述泡茶台呈小于半圆的月牙形,或者呈大于半圆的圆缺形。
[0010]所述泡茶台或品茶台上开设上水口。
[0011]所述泡茶台或品茶台上安装电炉。
[0012]所述台面由三段弧形环面连接而成;中间第二段弧形环面的首端与第一段弧形环面的尾端连接,使第一、二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中间第二段弧形环面的尾端与第三段弧形环面的首端连接,使第二、三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
[0013]所述台面由四段弧形环面连接而成;中间第二段弧形环面的首端与第一段弧形环面的尾端连接,使第一、二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中间第二段弧形环面的尾端与中间第三段弧形环面的首端连接,使第二、三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中间第三段弧形环面的尾端与第四段弧形环面的首端连接,使第三、四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
[0014]所述台面的品茶台宽度大致一样,宽度大约在80厘米左右。进一步,所述品茶台的两端外侧形成内缩的导角或外凸的导角。
[0015]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将台面设计呈二段或二段以上的弧形环面连接而成,泡茶者坐在泡茶区的泡茶位上,品茶者围着台面外侧坐在品茶区的品茶位上,即每段弧形环面有一个泡茶位对应多个品茶位,从泡茶位到对应品茶位的距离大致一样,茶具等放在泡茶台上,泡茶者将泡好的茶倒入小茶杯中并递到每一位品茶者面前的品茶台,使泡茶者能够更好地亲近每一位品茶者,泡茶的氛围更加融洽,品茶文化传播和沟通交流更加方便。另外,本技术多段弧形环面的台面设计,不仅使台面得到充分利用,而且,造型独特,犹如太极八卦图,富具美感,更增加功夫茶之意境。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普通圆桌的俯视图;
[0017]图2是普通长方桌的俯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立体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俯视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俯视图;
[0021]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三俯视图;
[0022]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四俯视图。
[0023]标号说明
[0024]台面10:
[0025]弧形环面1,泡茶台2,品茶台3,防水台4,下水口5,上水口6,电炉7,导角8,导角9,泡茶位S,品茶位P;
[0026]桌脚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7]请参阅图3至图7所示,本技术揭示的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具有台面10和桌脚20。
[0028]其中,所述台面10由二段或二段以上的弧形环面1连接而成,相邻两段弧形环面1
首尾相接而形成“S”造型。图3至图5所示台面10由二段的弧形环面1连接而成。图6所示台面10由三段的弧形环面1连接而成,中间第二段弧形环面的首端与第一段弧形环面的尾端连接,使第一、二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中间第二段弧形环面的尾端与第三段弧形环面的首端连接,使第二、三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图6所示的整个台面10有1.5个“S”造型。图7所示台面10由四段的弧形环面1连接而成,中间第二段弧形环面的首端与第一段弧形环面的尾端连接,使第一、二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中间第二段弧形环面的尾端与中间第三段弧形环面的首端连接,使第二、三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中间第三段弧形环面的尾端与第四段弧形环面的首端连接,使第三、四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图7所示的整个台面10有2个“S”造型。弧形环面1的具体段数可以根据需要增减,本文不做逐一图示。
[0029]所述弧形环面1的内凹处为泡茶区,泡茶区可设置一个泡茶位S,且在弧形环面1的内侧设有泡茶台2。所述弧形环面1的外凸处为品茶区,品茶区可设置多个品茶位P,且在弧形环面1的外侧设有品茶台3。这样,每一段弧形环面1周围都可以坐有一个泡茶者和多个品茶者。所述台面10的品茶台3宽度大致一样,宽度大约在80厘米左右。泡茶时,泡茶者稍微伸手就可以将沏好茶的小茶杯递到品茶者面前的品茶台3上。进一步,所述品茶台3的两端外侧还可以形成内缩的导角8或外凸的导角9,其中,外凸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其特征在于:具有台面和桌脚;台面由二段或二段以上的弧形环面连接而成,相邻两段弧形环面首尾相接而形成“S”造型;弧形环面的内凹处为设置泡茶位的泡茶区,且在弧形环面的内侧设有泡茶台;弧形环面的外凸处为设置品茶位的品茶区,且在弧形环面的外侧设有品茶台;泡茶台的周边形成防水台,借助防水台将泡茶台与品茶台分割开,泡茶台上还开设下水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泡茶台的位置低于品茶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的泡茶台和品茶台采用石材一体制成;或者所述泡茶台采用石材制成,品茶台采用木材制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泡茶台呈小于半圆的月牙形,或者呈大于半圆的圆缺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泡茶台或品茶台上开设上水口。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泡茶台或品茶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木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南平三立达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