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用絮凝剂加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3102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絮凝剂添加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用絮凝剂加药装置,其包括储液桶、扁平管、分散管、多孔板、弯管、吸风装置、盒体和气管;储液桶底部设置出液管,储液桶顶部设置多组支撑杆;扁平管水平设置在多组支撑杆顶部,扁平管右侧设置进液管;分散管设置在扁平管上,分散管顶部设置进料管;多孔板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分散管内周壁上;弯管设置在扁平管左端底部,弯管底部位于储液桶内;进风管插入盒体内,出风管与气管连通;盒体设置在扁平管左端顶部内壁上,盒体朝向进液管的一端设置防水透气膜;气管水平设置在储液桶内周壁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搅拌装置就能完成絮凝剂的融合加药,且絮凝剂的融合效果好。且絮凝剂的融合效果好。且絮凝剂的融合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用絮凝剂加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絮凝剂添加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污水用絮凝剂加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絮凝剂加药装置,通常是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对絮凝剂加药、溶解。操作中需要反复长时间搅拌,才能保证絮凝剂充分溶解。此举生产效率较低,絮凝剂混合不均匀或者耗时较长,并且絮凝剂的溶解效果往往达不到要求,机械搅拌需要消耗较多电能,使用成本较高。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0977842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的絮凝剂加药装置,絮凝剂的加药、溶解取代了传统机械搅拌式操作,此种方式使得絮凝剂的混合效果好,快速溶解在水溶液中,而且在溶液中絮凝剂溶质分布更均匀。
[0004]但是上述已公开方案存在如下不足之处:真空罐通过抽吸管吸取混合筒内的絮凝剂时,可能存在絮凝剂大量沿着抽吸管直接滑落下去与进液管中的水接触,导致结团结块,后续冲击在再分布器上虽然有助于缓解结团结块现象,但只要少量的絮凝剂团块不断累积,可能导致再分布器的边缘堵塞,影响絮凝剂的融合效率,且部分絮凝剂堆积在再分布器上造成絮凝剂实际配比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不需要机械搅拌的方式进行絮凝剂和水融合且融合效果好的污水用絮凝剂加药装置。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污水用絮凝剂加药装置,包括储液桶、扁平管、分散管、多孔板、弯管、吸风装置、盒体和气管。
[0007]储液桶底部设置出液管和多组支撑腿,出液管上设置阀门,储液桶顶部封闭且封闭端外壁上竖直设置多组支撑杆。扁平管水平设置在多组支撑杆顶部,扁平管右侧设置进液管,扁平管进液状态下内部液面高度不超过其高度的三分之二。分散管竖直设置在扁平管上,分散管顶部封闭且设置进料管。多孔板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分散管内周壁上,分散管上设置有带动多孔板上下移动的振动组件。弯管设置在扁平管左端底部,弯管底部位于储液桶内。吸风装置设置在扁平管左端外壁上,吸风装置上设置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管插入盒体内,出风管与气管连通。盒体设置在扁平管左端顶部内壁上,盒体朝向进液管的一端开口,且开口上设置防水透气膜。气管水平设置在储液桶内周壁底部,气管上并列设置多组出气孔。
[0008]优选的,振动组件包括电机、转动杆、凸轮、支撑环、弹簧和筒体。电机设置在分散管外周壁上,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杆转动连接,转动杆水平插入分散管内。凸轮设置在转动杆上,凸轮外边缘与多孔板顶部接触。支撑环水平设置在分散管内周壁上,支撑环位于多孔板下方。弹簧竖直设置在支撑环上,弹簧顶部与多孔板底部连接,弹簧设置多组。筒体竖直设置在多孔板底部,筒体位于支撑环内周面内侧,多孔板上的竖直孔均位于筒体内周面内
侧。
[0009]优选的,进料管顶部设置进料锥斗。
[0010]优选的,扁平管顶部内壁上倾斜设置斜板,斜板朝吸风装置方向倾斜,斜板底部设置多组斜槽。
[0011]优选的,弯管存在不少于三个折弯点。
[0012]优选的,盒体位于扁平管内的液面上方。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絮凝剂从进料管落到多孔板上,多孔板在振动作用下将絮凝剂进行分散下落到扁平管内的清水内,因絮凝剂下落前已经完全分散,能从根本上防止絮凝剂结团结块,絮凝剂与清水的融合效果好。初步融合絮凝剂的清水再从弯管落到储液桶内,在弯管不断折弯情况下,液体进一步冲击混合,又提高了絮凝剂的融合效果,同时吸风装置将空气通过气管上的出气孔鼓入储液桶内的液体内,气泡上浮,储液桶顶部设置出气通道供气体流入外界,气泡上浮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带动储液桶内的液体发生移动,起到局部搅拌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絮凝剂的融合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主视剖视图;
[0016]图3为图1的侧视剖视图的局部视图;
[0017]图4为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储液桶;2、支撑腿;3、出液管;4、阀门;5、支撑杆;6、扁平管;7、分散管;8、进料管;9、电机;10、转动杆;11、凸轮;12、多孔板;13、支撑环;14、弹簧;15、筒体;16、进液管;17、斜板;18、斜槽;19、弯管;20、吸风装置;21、进风管;22、盒体;23、防水透气膜;24、出风管;25、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一
[0020]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污水用絮凝剂加药装置,包括储液桶1、扁平管6、分散管7、多孔板12、弯管19、吸风装置20、盒体22和气管25。
[0021]如图1所示,储液桶1底部设置出液管3和多组支撑腿2,出液管3上设置阀门4,储液桶1顶部封闭且封闭端外壁上竖直设置多组支撑杆5。扁平管6水平设置在多组支撑杆5顶部,扁平管6右侧设置进液管16,扁平管6进液状态下内部液面高度不超过其高度的三分之二。分散管7竖直设置在扁平管6上,分散管7顶部封闭且设置进料管8,进料管8顶部设置进料锥斗。
[0022]如图3所示,多孔板12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分散管7内周壁上,分散管7上设置有带动多孔板12上下移动的振动组件。
[0023]如图2所示,弯管19设置在扁平管6左端底部,弯管19底部位于储液桶1内,弯管19存在不少于三个折弯点。
[0024]如图4所示,吸风装置20设置在扁平管6左端外壁上,吸风装置20上设置进风管21和出风管24,进风管21插入盒体22内,出风管24与气管25连通。盒体22设置在扁平管6左端
顶部内壁上,盒体22朝向进液管16的一端开口,且开口上设置防水透气膜23,盒体22位于扁平管6内的液面上方。扁平管6顶部内壁上倾斜设置斜板17,斜板17朝吸风装置20方向倾斜,斜板17底部设置多组斜槽18。
[0025]如图2所示,气管25水平设置在储液桶1内周壁底部,气管25上并列设置多组出气孔。
[0026]本实施例中,絮凝剂从进料管8落到多孔板12上,多孔板12在振动作用下将絮凝剂进行分散下落到扁平管6内的清水内,因絮凝剂下落前已经完全分散,能从根本上防止絮凝剂结团结块,絮凝剂与清水的融合效果好。初步融合絮凝剂的清水再从弯管19落到储液桶1内,在弯管19不断折弯情况下,液体进一步冲击混合,又提高了絮凝剂的融合效果,同时吸风装置20将空气通过气管25上的出气孔鼓入储液桶1内的液体内,气泡上浮,储液桶1顶部设置出气通道供气体流入外界,气泡上浮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带动储液桶1内的液体发生移动,起到局部搅拌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絮凝剂的融合效果。
[0027]实施例二
[0028]如图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污水用絮凝剂加药装置,相较于实施例一,振动组件包括电机9、转动杆10、凸轮11、支撑环13、弹簧14和筒体15。电机9设置在分散管7外周壁上,电机9的输出轴与转动杆10转动连接,转动杆10水平插入分散管7内。凸轮11设置在转动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用絮凝剂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桶(1)、扁平管(6)、分散管(7)、多孔板(12)、弯管(19)、吸风装置(20)、盒体(22)和气管(25);储液桶(1)底部设置出液管(3)和多组支撑腿(2),出液管(3)上设置阀门(4),储液桶(1)顶部封闭且封闭端外壁上竖直设置多组支撑杆(5);扁平管(6)水平设置在多组支撑杆(5)顶部,扁平管(6)右侧设置进液管(16),扁平管(6)进液状态下内部液面高度不超过其高度的三分之二;分散管(7)竖直设置在扁平管(6)上,分散管(7)顶部封闭且设置进料管(8);多孔板(12)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分散管(7)内周壁上,分散管(7)上设置有带动多孔板(12)上下移动的振动组件;弯管(19)设置在扁平管(6)左端底部,弯管(19)底部位于储液桶(1)内;吸风装置(20)设置在扁平管(6)左端外壁上,吸风装置(20)上设置进风管(21)和出风管(24),进风管(21)插入盒体(22)内,出风管(24)与气管(25)连通;盒体(22)设置在扁平管(6)左端顶部内壁上,盒体(22)朝向进液管(16)的一端开口,且开口上设置防水透气膜(23);气管(25)水平设置在储液桶(1)内周壁底部,气管(25)上并列设置多组出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用絮凝剂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银银周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循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