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联结构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975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联结构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包括床身、主轴、铣刀库、多轴铣削平台、Z向进给平台、尾座、X向进给平台和车刀架。所述车刀架安装在X向进给平台上,所述X向进给平台安装在Z向进给平台上,车削刀具可沿X、Z两方向移动。所述多轴铣削平台安装在Z向进给平台上,与车刀架相对,分别位于主轴两侧,所述多轴铣削平台由固定板、活动板、铣削轴头、电动推杆、球铰等构成,通过改变六个电动推杆的伸缩长度,可驱动铣削轴头进行位姿变换。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并联与串联结合的混联结构设计,结构紧凑、运动灵活,可实现车削、钻孔、铰孔及五轴铣削等加工方式,适用于复杂曲面、复杂结构零件的加工。工。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联结构车铣复合加工中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并联与串联结合的混联结构车铣复合加工中心。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机械加工领域中,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与加工工艺变得日益复杂,因此对机床的自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机床一般为串联结构,优点是工作范围大、运动控制简单,但存在运动部件质量大,位置误差累积等缺点。与此相反,并联结构具有运动灵活性好,刚度大,惯性小,结构紧凑,位置误差不累积等优点,但工作范围较小、运动算法复杂。兼具二者优点的混联结构机床目前得到各国研发机构的广泛重视,成为未来机械加工机床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联结构车铣复合加工中心。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联结构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包括床身、主轴、铣刀库、多轴铣削平台、Z向进给平台、尾座、X向进给平台和车刀架。所述车刀架安装在X向进给平台上,所述X向进给平台安装在Z向进给平台上。所述多轴铣削平台安装在Z向进给平台上,与车刀架相对,分别位于主轴两侧。所述Z向进给平台与尾座安装在床身的直线导轨上。
[0005]所述主轴由伺服电主轴驱动,输出端连接三爪卡盘,可夹持待加工工件高速旋转并无级调速。车削状态时,主轴带动工件高速旋转为车削主运动;铣削状态时,主轴可作为C轴带动工件进行精确分度旋转。
[0006]所述多轴铣削平台由固定板、活动板、铣削轴头、电动推杆、球铰构成。所述电动推杆由伺服电机驱动,六个电动推杆采用并联布置,通过改变电动推杆的伸缩长度,可驱动铣削轴头进行位姿变换。所述多轴铣削平台可Z向移动实现快速定位,切削进给运动则通过六个电动推杆并联运动来实现。另外,所述铣削轴头与活动板之间由转动副连接,铣削轴头相对于活动板可0

90
°
旋转,此旋转运动定义为B轴运动,可实现立铣与卧铣状态的切换。
[0007]可选的,所述铣刀库采用圆盘式结构,具有多个卡刀座,可装载铣刀、钻头、铰刀等多种刀具,铣刀库安装在一滑动导轨上,换刀状态时铣刀库被推出,机床正常运行状态时铣刀库被拉回。
[0008]可选的,所述Z向进给平台与X向进给平台可采用直线电机驱动,亦可采用滚珠丝杠副、伺服电机驱动。
[0009]可选的,所述车刀架采用转塔刀架结构,可装载多把刀具,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转塔旋转完成换刀。机床加工时车削刀具可沿X、Z轴两方向移动。
[001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并联与串联结合的混联结构设计,综合了并、串联各自的优点。多轴铣削平台的六个电动推杆采用并联布置,刚度高,精度好,结构紧凑,运动灵活,可实现五轴联动的铣削加工。多轴铣削平台的铣削轴头与活动
板之间以转动副串联连接,可实现立铣与卧铣状态切换,实现对工件径向与轴向两方向的切削加工,而传统的车铣复合机床通常是设置两个铣削轴头从而实现此功能。铣削轴头上亦可装载钻头、铰刀等刀具,实现钻、铰孔等加工方式,适用于加工复杂曲面、复杂结构零件。车刀架与多轴铣削平台分别位于主轴两侧,保持了Z向进给平台所受重力相对平衡,并且车削与铣削共用Z轴伺服进给系统,简化了机床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右视图。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A向视图。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多轴铣削平台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专利技术卧铣状态示意图。
[0016]图6为本专利技术换刀状态示意图。
[0017]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车刀架结构示意图。
[0018]标号说明:1是床身;2是主轴;3是铣刀库;4是多轴铣削平台;5是Z向进给平台;6是尾座;7是X向进给平台;8是车刀架;30是X向直线导轨;31是Z向直线导轨;40是固定板;41是活动板;42是铣削轴头;43是电动推杆;44是球铰;50是待加工工件;60是卡刀座;61是刀库滑动导轨;70是转塔;71是压紧块;72是锁紧螺钉;73是车削刀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
[0020]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混联结构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包括床身1、主轴2、铣刀库3、多轴铣削平台4、Z向进给平台5、尾座6、X向进给平台7和车刀架8。所述车刀架8安装在X向进给平台7上,所述X向进给平台7安装在Z向进给平台5上。所述多轴铣削平台4安装在Z向进给平台5上,与车刀架8相对,分别位于主轴2两侧。所述Z向进给平台5与尾座6安装在床身1的Z向直线导轨31上。
[0021]所述主轴2由伺服电主轴驱动,输出端连接三爪卡盘,可夹持待加工工件高速旋转并无级调速。车削状态时,主轴带动工件高速旋转为车削主运动;铣削状态时,主轴2可作为C轴带动工件进行精确分度旋转。
[0022]如图4所示,所述多轴铣削平台4由固定板40、活动板41、铣削轴头42、电动推杆43、球铰44构成。所述电动推杆43由伺服电机驱动,六个电动推杆43采用并联布置,通过改变电动推杆43的伸缩长度,可驱动铣削轴头42进行位姿变换。所述电动推杆43两端通过球铰44分别与固定板40、活动板41连接。所述多轴铣削平台4可Z向移动实现快速定位,切削进给运动则通过六个电动推杆43并联运动来实现。所述铣削轴头42与活动板41之间由转动副连接,铣削轴头42相对于活动板41可0~90
°
旋转,此旋转运动定义为B轴运动,可实现立铣与卧铣状态的切换,卧铣状态如图5所示。
[0023]如图6所示,所述铣刀库3采用圆盘式结构,具有八个卡刀座60,可装载八把刀具。铣刀库3可绕自身中心旋转,旋转运动由伺服电机驱动。铣刀库3安装在刀库滑动导轨61上,铣刀库3的平移滑动由齿条及步进电机驱动。换刀状态时铣刀库3被推出,铣削轴头42可运
动至铣刀库3正下方的卡刀座位置,取用或者存放刀具。机床正常运行状态时铣刀库3被拉回。
[0024]所述Z向进给平台5与X向进给平台7由直线电机驱动。
[0025]所述尾座6可沿Z向直线导轨31手动调整位置,用以顶紧工件端面中心抑制振动,通常在加工较长工件时使用。
[0026]如图7所示,所述车刀架8采用转塔刀架结构,转塔70与压紧块71接触面为契型斜面,旋紧锁紧螺钉72可使压紧块71对车削刀具73产生挤压力,从而将车削刀具73固定。车刀架8可安装八把刀具,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转塔70旋转完成换刀。机床加工时车削刀具可沿X、Z轴两方向移动。
[0027]由技术常识可知,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其他的不脱离其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联结构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包括床身、主轴、铣刀库、多轴铣削平台、Z向进给平台、尾座、X向进给平台和车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刀架安装在X向进给平台上,所述X向进给平台安装在Z向进给平台上,所述多轴铣削平台安装在Z向进给平台上,与车刀架8相对,分别位于主轴2两侧,所述Z向进给平台与尾座安装在床身的Z向直线导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联结构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由伺服电主轴驱动,车削状态时,主轴高速旋转作为车削主运动,铣削状态时,主轴可作为C轴进行精确分度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宝营罗辉王鹏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