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文杰专利>正文

一种立柱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91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柱连接结构,包括尺寸相同的上立柱和下立柱,上立柱和下立柱相对端的内侧分别固接有上L型连接板和下L型连接板,且上L型连接板和下L型连接板对角设置,上L型连接板和下L型连接板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上立柱和下立柱相对端的外部,且位于上立柱和下立柱外部的上L型连接板和下L型连接板的表面一侧均等距贯穿有安装孔,且上立柱和下立柱相对端的表面均贯穿有与安装孔适配的定位孔,下L型连接板和上L型连接板内侧均焊接有与每个安装孔相对应的螺母,每个定位孔的外端均设置有与其适配的第二螺栓;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大了上立柱和下立柱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便于上立柱和下立柱之间的拆卸,且不会对两者造成破坏。坏。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柱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钢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柱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立柱与立柱之间一般是直接将两个立柱的收尾进行焊接,但是此方法只是两个立柱的两端侧接触,接触面积较少,稳定性较低,易从焊接处断裂,且后期两者拆卸也较复杂,同时可能会对两立柱造成损坏,为此,我们提供一种立柱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立柱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柱连接结构,包括尺寸相同的上立柱和下立柱,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相对端的内侧分别固接有上L型连接板和下L型连接板,且上L型连接板和下L型连接板对角设置,所述上L型连接板和下L型连接板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上立柱和下立柱相对端的外部,且位于上立柱和下立柱外部的上L型连接板和下L型连接板的表面一侧均等距贯穿有安装孔,且上立柱和下立柱相对端的表面均贯穿有与安装孔适配的定位孔,所述下L型连接板和上L型连接板内侧均焊接有与每个安装孔相对应的螺母,每个所述定位孔的外端均设置有与其适配的第二螺栓。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L型连接板和上L型连接板与安装孔同侧且分别与下立柱和上立柱贴合的一面通过第一螺栓固接,所述下L型连接板和上L型连接板的另一侧分别与下立柱和上立柱接触面焊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L型连接板和上L型连接板与下立柱和上立柱焊接一侧上端的表面均贯穿有导向槽,且上立柱和下立柱的内侧均焊接有与导向槽适配的导向条。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条为T型结构。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L型连接板和上L型连接板的两侧壁分别与下立柱和上立柱相接触的两内侧的相反端保留有一定的插接空间。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技术的上立柱和下立柱通过上L型连接板、L型连接板及配合相对应的安装孔、定位孔、第二螺栓和螺母的使用,增加了上立柱和下立柱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上立柱和下立柱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上L型连接板、下立柱和下L型连接板、上立柱通过第二螺栓分体式连接,进而便于对上立柱和下立柱之间的拆卸,同时不会对两者造成破坏。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上立柱与下立柱的分解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下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下立柱的俯视图;
[0015]其中:1、上立柱;2、下立柱;3、第一螺栓;4、第二螺栓;5、下L型连接板;6、安装孔;7、上L型连接板;8、定位孔;9、螺母;10、导向条;11、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17]实施例:
[0018]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立柱连接结构,包括尺寸大小相同的上立柱1和下立柱2,上立柱1和下立柱2相对端的内侧分别固接有上L型连接板7和下L型连接板5,上L型连接板7和下L型连接板5尺寸大小也相同,上L型连接板7和下L型连接板5对角设置,上L型连接板7和下L型连接板5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上立柱1和下立柱2相对端的外部,且位于上立柱1和下立柱2外部的上L型连接板7和下L型连接板5的表面一侧均等距贯穿有安装孔6,且上立柱1和下立柱2相对端的表面均贯穿有与安装孔6适配的定位孔8,下L型连接板5和上L型连接板7内侧均焊接有与每个安装孔6相对应的螺母9,每个定位孔8的外端均设置有与其适配的第二螺栓4;
[0019]本实施方案中,当对上立柱1和下立柱2连接时,首先将上立柱1下端的上L型连接板7沿远离下L型连接板5一端的下立柱2内侧插接到下立柱2内部,同时下L型连接板5同步插接到上立柱1的内部,同时上L型连接板7和下L型连接板5分别与下立柱2和上立柱1内侧接触,同时通过下立柱2和上立柱1相对端侧进行限位,同时插接完成后,上L型连接板7和下L型连接板5表面的安装孔6与正好与上立柱1和下立柱2表面开设的定位孔8对齐,然后再通过相对应的第二螺栓4贯穿相对应的定位孔8和安装孔6并通过螺母9进行固接,完成上立柱1和下立柱2之间的连接,同时配合下L型连接板5和上L型连接板7的使用,大大增加了上立柱1和下立柱2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上立柱1和下立柱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上L型连接板7、下立柱2和下L型连接板5、上立柱1通过第二螺栓4分体式连接,进而便于对上立柱1和下立柱2之间的拆卸,同时不会对两者造成破坏。
[0020]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下L型连接板5和上L型连接板7与安装孔6同侧且分别与下立柱2和上立柱1贴合的一面通过第一螺栓3固接,下L型连接板5和上L型连接板7的另一侧分别与下立柱2和上立柱1接触面焊接;
[0021]本实施方案中,下L型连接板5和上L型连接板7通过焊接与第一螺栓3的方式分别与下立柱2和上立柱1连接,大大增加了下L型连接板5和上L型连接板7分别与下立柱2和上立柱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002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下L型连接板5和上L型连接板7与下立柱2和上立柱1焊接一侧上端的表面均贯穿有导向槽11,且上立柱1和下立柱2的内侧均焊接有与导向槽11
适配的导向条10,导向条10为T型结构;
[0023]本实施方案中,当上L型连接板7插接在下立柱2内腔时,同时将上L型连接板7表面的导向槽11与下立柱2内侧的导向条10对齐,同时下L型连接板5表面的导向槽11也与上立柱1内侧的导向条10对齐,然后进行插接安装,提高下L型连接板5和上L型连接板7另一侧与上立柱1和下立柱2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上立柱1和下立柱2之间的稳定性。
[0024]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下L型连接板5和上L型连接板7的两侧壁分别与下立柱2和上立柱1相接触的两内侧的相反端保留有一定的插接空间;
[0025]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在下L型连接板5和上L型连接板7两侧与下立柱2和上立柱1之间预留的插接空间,提高下L型连接板5和上L型连接板7插接在上立柱1和下立柱2中,提高上立柱1和下立柱2之间的连接速率。
[00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柱连接结构,包括尺寸相同的上立柱(1)和下立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立柱(1)和下立柱(2)相对端的内侧分别固接有上L型连接板(7)和下L型连接板(5),且上L型连接板(7)和下L型连接板(5)对角设置,所述上L型连接板(7)和下L型连接板(5)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上立柱(1)和下立柱(2)相对端的外部,且位于上立柱(1)和下立柱(2)外部的上L型连接板(7)和下L型连接板(5)的表面一侧均等距贯穿有安装孔(6),且上立柱(1)和下立柱(2)相对端的表面均贯穿有与安装孔(6)适配的定位孔(8),所述下L型连接板(5)和上L型连接板(7)内侧均焊接有与每个安装孔(6)相对应的螺母(9),每个所述定位孔(8)的外端均设置有与其适配的第二螺栓(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L型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黄文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