檩条连接结构和光伏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56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檩条连接结构,包括呈直线布置的至少两个檩条,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檩条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底壁、第一侧壁以及第一顶壁,所述第一侧壁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底壁和第一顶壁,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一底壁、第一顶壁均垂直,所述第一侧壁、第一底壁、第一顶壁分别固定于相邻两个所述檩条的对应的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光伏支架,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件的第一侧壁、第一底壁、第一顶壁分别固定于相邻两个檩条的对应的壁,从而将直线方向上的任意相邻两个檩条的首尾两端以三个方向进行固定,大大提高了檩条连接的稳固性。固性。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檩条连接结构和光伏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檩条连接结构及包含其的光伏支架,属于光伏支架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光伏支架中的呈直线排列的檩条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大多连接件为单面板通过螺栓紧固,不能较好的固定檩条,导致檩条连接的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稳固性较好的檩条连接结构及包含其的光伏支架。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檩条连接结构,包括呈直线布置的至少两个檩条,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檩条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底壁、第一侧壁以及第一顶壁,所述第一侧壁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底壁和第一顶壁,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一底壁、第一顶壁均垂直,所述第一侧壁、第一底壁、第一顶壁分别固定于相邻两个所述檩条的对应的壁。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呈C型,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顶壁的一端,所述第一侧壁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壁相对所述第一顶壁的同端。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呈工字型,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顶壁的中部,所述第一侧壁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壁的中部。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檩条包括第二底壁、第二侧壁及第二顶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侧壁设有第二通孔,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行固定;
[0008]所述第一底壁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底壁设有第四通孔,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进行固定;
[0009]所述第一顶壁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二顶壁设有第六通孔,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进行固定。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及第六通孔为腰型孔,所述第一通孔沿长轴所在的方向与所述第二通孔沿长轴所在的方向垂直;所述第三通孔沿长轴所在的方向与所述第四通孔沿长轴所在的方向垂直;所述第五通孔沿长轴所在的方向与所述第六通孔沿长轴所在的方向垂直。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第三通孔及第五通孔的长轴所在的方向与所述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为四个,其中四个所述第一通孔中靠近所述连接件端部的相邻两个为一组;所述第三通孔及第五通孔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五通孔在高度上对齐设置,每个所述第三通孔或第五通孔位于
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技术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技术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0029]请参见图3

图6所示,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檩条连接结构,包括呈直线布置的至少两个檩条200及连接件 100,连接件100用于连接固定首尾相邻的两个檩条200的相对两端,以将两个檩条200呈直线固定,采用此连接方式,可将多个呈直线布置的檩条200进行固定。具体地,连接件100包括第一底壁1、第一侧壁2以及第一顶壁3,第一侧壁2与第一底壁1垂直,第一侧壁2与第一顶壁3垂直,第一侧壁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底壁1和第一顶壁3。第一侧壁2、第一底壁1、第一顶壁3分别固定于相邻两个檩条200的对应的壁,从而将直线方向上的任意相邻两个檩条200的首尾两端以三个方向进行固定,大大提高了檩条200连接的稳固性。
[0030]请参见图5

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件呈C型,第一侧壁 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顶壁3的一端,第一侧壁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底壁1相对第一顶壁3的同端。檩条200也呈C型,檩条200包括第二底壁210、第二侧壁220及第二顶壁230,第二侧壁22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顶壁230 的一端,第一侧壁22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底壁210相对第一顶壁230的同端。第一底壁1固定于第二底壁210,第一侧壁2固定于第二侧壁220,第一顶壁3固定于第二顶壁230。
[0031]请参见图3

图6所示,具体地,第一侧壁2设有第一通孔21,第二侧壁220设有第二通孔221,通过紧固件4连接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1 以进行固定。第一底壁1设有第三通孔11,第二底壁210设有第四通孔 211,通过紧固件4连接第三通孔11和第四通孔211以进行固定。第一顶壁3设有第五通孔31,第二顶壁230设有第六通孔231,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五通孔31和第六通孔231以进行固定。
[0032]优选地,紧固件4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第一紧固件在高度方向上穿过第三通孔11、第二底壁210、第二顶壁230和第五通孔31后通过螺母进行锁紧,以完成第一顶壁3和第二顶壁230的固定。第一紧固件与第一顶壁3之间设置有垫片,第一紧固件与第一底壁1之间设置有垫片。第二紧固件在水平方向上第一通孔21和第二侧壁220后通过螺母进行锁紧,以完成第一侧壁2和第二侧壁220的固定。第二紧固件与第一侧壁2之间设置有垫片。
[0033]请参见图3

图6所示,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1、第三通孔11、第四通孔211、第五通孔31及第六通孔231均为腰型孔,第一通孔21沿长轴所在的方向D1与第二通孔221沿长轴所在的方向D11垂直;第三通孔 11沿长轴所在的方向D2与第四通孔211沿长轴所在的方向D11垂直;第五通孔31沿长轴所在的方向D3与第六通孔231沿长轴所在的方向D11 垂直。由于连接的两个腰型孔的长轴所在的方向相互垂直,当孔位出现偏差时,都能够保证紧固件安装,提高连接件100的适用度。
[0034]请参见图3

图6所示,第一通孔21、第三通孔11及第五通孔31的长轴所在的方向与连接件10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能够在有限长度的连接件100上设计出较多的通孔,便于使
用适量的紧固件进行连接,从而保证连接强度。
[0035]请参见图3

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21的数量为四个,其中四个第一通孔21中靠近连接件100端部的相邻两个为一组,四个第一通孔21分为两组。通过两个第二紧固件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一组第一通孔21连接,以完成对一个檩条200端部与第一侧壁2的紧固连接。再通过两个第二紧固件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二组第一通孔21连接,以完成对相邻的另一个檩条200端部与第一侧壁2的紧固连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檩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直线布置的至少两个檩条,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檩条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底壁、第一侧壁以及第一顶壁,所述第一侧壁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底壁和第一顶壁,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一底壁、第一顶壁均垂直,所述第一侧壁、第一底壁、第一顶壁分别固定于相邻两个所述檩条的对应的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檩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呈C型,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顶壁的一端,所述第一侧壁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壁相对所述第一顶壁的同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檩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呈工字型,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顶壁的中部,所述第一侧壁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壁的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檩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檩条包括第二底壁、第二侧壁及第二顶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侧壁设有第二通孔,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行固定;所述第一底壁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底壁设有第四通孔,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进行固定;所述第一顶壁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二顶壁设有第六通孔,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进行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檩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及第六通孔为腰型孔,所述第一通孔沿长轴所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恩苗杨颖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