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流动废弃固化土潜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518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流动废弃固化土潜堤,包括框架合围结构、基床、堤顶盖板和预沉囊袋,所述堤顶盖板设于框架合围结构顶部,所述框架合围结构设在基床上,所述预沉囊袋按流向布置在框架合围结构两侧,所述框架合围结构内设有堤身材料,所述堤身材料进入预沉囊袋形成护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过采用板桩与预制混凝土堤顶盖板作为潜堤外框架,可以实现简化潜堤结构;采用自流动废弃固化土进行堤身填充可以减少对砂石资源的消耗,实现废物利用,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重要意义。护和资源节约有重要意义。护和资源节约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流动废弃固化土潜堤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自流动废弃固化土潜堤,属于海洋环境保护


技术介绍

[0002]潜堤是一种常用在海岸保护与海滩改造中的防护结构,具有消浪和促淤保滩的功能。随着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传统的海岸工程急需向环境友好型结构转变,同时由于国家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的需要,需要减少开采与使用砂石等不可再生资源,再加上各种工程开挖、航道疏浚产生了大量的工程废弃土需要得到妥善处理,传统的潜堤要消耗大量的碎石和混凝土等材料,不利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且施工周期较长。因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以减少砂石资源消耗、实现废弃土再利用、施工方便的环境友好型自流动废弃固化土潜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的潜堤要消耗大量的碎石和混凝土等材料,不利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且施工周期较长的不足,提供一种自流动废弃固化土潜堤。
[0004]一种自流动废弃固化土潜堤,包括框架合围结构、基床、堤顶盖板和预沉囊袋,所述堤顶盖板设于框架合围结构顶部,所述框架合围结构设在基床上,所述预沉囊袋按流向布置在框架合围结构两侧,所述框架合围结构内设有堤身材料,所述堤身材料进入预沉囊袋形成护面。
[0005]进一步地,所述基床的两端设有堤脚镇压层。
[0006]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合围结构包括堤顶盖板和板桩,所述堤顶盖板与板桩围成有用于放置堤身材料的空间。
[0007]进一步地,所述堤顶盖板与板桩通过搭接角钢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堤顶盖板设有预埋锚固筋
[0009]进一步地,所述板桩内部预埋注浆管。
[0010]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合围结构内设有分仓板。
[0011]进一步地,所述堤顶盖板的空心率为50%~80%。
[0012]进一步地,所述堤身材料为自流动废弃固化土。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0014]1、通过采用板桩与堤顶盖板作为潜堤外框架,可以实现简化潜堤结构;
[0015]2、采用自流动废弃固化土进行堤身填充可以减少对砂石资源的消耗,实现废物利用,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重要意义;
[0016]3、使用预沉囊袋中填充自流动废弃固化土作为潜堤护面,在固化土完全固化前对水流有抵抗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潜堤护面形式;
[0017]4、本技术除自流动废弃固化土需要在现场拌制之外,其他均可在陆上预制,现场吊装,施工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潜堤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潜堤结构的侧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潜堤堤顶盖板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潜堤堤顶盖板结构侧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框架单元体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预沉囊袋安装前示意图;
[0024]图中:1、堤顶盖板;2、板桩;3、自流动废弃固化土;4、预沉囊袋;5、预埋锚固筋;6、基床;7、搭接角钢;8、分仓板;9、堤脚镇压层;10、注浆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
ꢀ“
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7]如图1

图3所示,公开了一种自流动废弃固化土潜堤,包括框架合围结构、基床6、堤顶盖板和预沉囊袋4,所述堤顶盖板设于框架合围结构顶部,所述框架合围结构设在基床6上,所述预沉囊袋4设于板桩2上,所述预沉囊袋4按流向布置在框架合围结构两侧,所述框架合围结构内设有堤身材料,所述堤身材料进入预沉囊袋4形成护面;所述堤顶盖板的空心率为50%~80%。
[0028]其中,所述预沉囊袋4,其密度不小于1800kg/m3,厚度不小于5mm,具有良好的韧性、密闭性与强度,在海水中的降解时间为3

12个月。
[0029]如图2所示,所述堤脚镇压层9设于基床6两端,堤脚镇压层9使用自流动废弃固化土3于陆上浇筑,其高度应介于潜堤高度1/10~1/8之间,其宽度应介于其高度1/3~1/2之间。
[0030]所述框架合围结构包括堤顶盖板1与板桩2,所述堤顶盖板1与板桩2围成有用于放置堤身材料的空间,所述堤顶盖板1设有预埋锚固筋5;通过角钢搭接在板桩2上的堤顶盖板1,通过开孔的堤顶盖板1向由板桩2围成的空间内灌入拌制好的自流动废弃固化土3,在迎浪面和背浪面均设置由预沉囊袋4包裹自流动废弃固化土3护面。
[0031]如图2所示,所述板桩2内部预埋注浆管10,在垂直流向的板桩2内每间隔50cm至100cm设有注浆管10,其直径不小于5cm,不大于1/2板桩厚度,具体直径根据需要注浆的体积确定。
[0032]所述堤身材料为自流动废弃固化土3,所述自流动废弃固化土由工程废弃土与胶结材料组成,具有流动性好,水中抗分散能力强,自密实的特点。所述自流动废弃固化土坍
扩度不低于120mm,初凝时间不早于1h,终凝时间不超过6h,7天无侧限强度不小于1MPa。所述胶结材料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3]请参阅图3,采用上述堤顶盖板1,其面板厚度、开孔形状与空心率在满足结构强度要求及灌浆需要下可根据工程使用需要调整。面板厚度不小于5cm,不大于15cm;开孔形状应为规则形状例如圆形与矩形,开孔率建议设置为50%至80%。
[0034]请参阅图3~图4,预埋锚固筋4应选用带肋钢筋,其长度、直径、布置方式在满足抗拔要求下可根据工程使用需要调整,必要时可以在锚固筋尾部增加弯钩。
[0035]请参阅图3~图4,预埋角钢7的厚度不小于5mm,边长不小于80mm,具体型号与布置方式在满足搭接要求下可根据工程使用需要调整。
[0036]请参阅图5,框架合围结构其垂向宽度应介于3m至5m之间,否则应在垂向设置分仓板8,分仓板厚度不小于3mm。顺向长度超过5m时,应布置多个单元体,相邻单元体可共用垂向板桩。
[0037]请参阅图6,预沉囊袋4的宽度应介于0.8m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流动废弃固化土潜堤,其特征是,包括框架合围结构、基床(6)、堤顶盖板(1)和预沉囊袋(4),所述堤顶盖板设于框架合围结构顶部,所述框架合围结构设在基床(6)上,所述预沉囊袋(4)按流向布置在框架合围结构两侧,所述框架合围结构内设有堤身材料,所述堤身材料进入预沉囊袋(4)形成护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流动废弃固化土潜堤,其特征是,所述基床(6)的两端设有堤脚镇压层(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流动废弃固化土潜堤,其特征是,所述框架合围结构包括堤顶盖板(1)和板桩(2),所述堤顶盖板(1)与板桩(2)围成有用于放置堤身材料的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寅晖雷智鹢谭慧明王蒙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