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水井结构及利用降水井改造的桩基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24390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水井结构及利用降水井改造的桩基施工方法,包括:钢管,作为降水井主体,其管壁靠底端处开设有若干导水孔;回填滤料,布置在所述钢管与井坑之间;注浆管,布置于所述钢管与所述回填滤料之间,且固设于所述钢管外壁,且底端安装有插入井坑底部的注浆器,所述注浆管的管壁沿高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注浆孔,所述注浆孔的出口朝向所述回填滤料布置;密封结构,井坑外部的水依次通过所述回填滤料、导水孔以及所述滤水管的孔径聚积在所述钢管的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降水井结构,结构简单,施工便捷;能充分发挥钢管井的结构优点,使其可兼做结构基础。可兼做结构基础。可兼做结构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水井结构及利用降水井改造的桩基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更具体涉及一种降水井结构及利用降水井改造的桩基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因开挖作业、防止坑底突涌等需要,基坑开挖时需布置降水井以降低地下水位;钢管因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广泛应用于基坑工程降水领域。坑内布置较多的降水井影响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尤其是底板结构施工后需要对降水井进行封堵,底板以上部分降水管井割除。管井作为基坑降水结构物,未发挥钢管承载性能,尚无相关降水井结构可兼做结构基础。两种结构之间功能作用不冲突,可将其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钢管井的结构优点,使其可兼做结构基础。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降水井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降水井结构及利用降水井改造的桩基施工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水井结构,包括:
[0006]钢管,作为降水井主体,其管壁靠底端处开设有若干导水孔;
[0007]回填滤料,布置在所述钢管与井坑之间;
[0008]注浆管,布置于所述钢管与所述回填滤料之间,且固设于所述钢管外壁,且底端安装有插入井坑底部的注浆器,所述注浆管的管壁沿高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注浆孔,所述注浆孔的出口朝向所述回填滤料布置;
[0009]密封结构,布置于所述注浆管的外壁,用于对所述注浆孔的出口进行暂时性密封,且所述密封结构在所述注浆管内部提供的一定压力下能够被戳破;
[0010]滤水管,同轴套设在所述钢管的内侧且靠底端处;
[0011]井坑外部的水依次通过所述回填滤料、所述导水孔以及所述滤水管的孔径聚积在所述钢管的内部。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浆管布置有多个,且绕所述钢管的周向作均匀间隔布置。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浆管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袖阀管、金属管。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浆管与所述钢管采用焊接固定连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结构采用生料带或塑料薄膜。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桩基的施工方法,利用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降水井结构,在降水井废弃后,对其改造,进行桩基的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在所述钢管的内部贴合钢管内壁布置有阻浆管,向所述注浆管内插入注浆芯管,所述注浆芯管的一端伸入至所述注浆管的底部,另一端接设注浆泵,利用注浆泵向所述注浆芯管内注浆,通过所述注浆器对井坑底部进行注浆加固;
[0018]S2,逐次提升所述注浆芯管的高度,实现对所述钢管外周分层注浆,使所述回填滤料的空隙被水泥浆填充密实;
[0019]S3,待所述钢管外部的水泥浆凝固后,拔出所述阻浆管,割除位于基坑底板上的钢管,后在钢管的顶部下放钢筋笼,同时钢筋笼的顶部伸出钢管,并通过钢筋将所述钢筋笼与底板固定连接;
[0020]S4,最后,采用导管法向所述钢管的内部浇筑混凝土。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浆管为PVC管。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一种降水井结构,将钢管用作降水井的主体,通过在钢管的管壁靠底端处开设导水孔,在钢管与井坑之间填充回填滤料,以及在钢管的内侧同轴套接滤水管,实现降水井的搭建,井坑外部的水依次通过回填滤料,导水孔以及滤水管的孔径聚积在钢管的内部;事先在钢管的外壁上焊接注浆管,以及在注浆管的底端布置插入井坑底部的注浆器,并在注浆管的管壁沿高度方向间隔开设多个注浆孔,为搭建具有结构基础的桩基提供条件,便于将废弃的降水井进行利用,可以推动基坑工程设计、施工发展。
[0024](3)一种桩基的施工方法,通过向注浆管内部通入注浆芯管,依次对井坑底部,回填滤料区域进行注浆,对回填滤料的注浆采用自底端向顶端逐层注浆的方式,可实现对坑底软土层进行加固,填充回填滤料层内部空隙,能显著提高基础侧摩阻力及桩端承载力,充分发挥管周回填滤料承载力高、摩阻力大的特点,提高地基承载力及基坑稳定性,使得降水井能够作为桩基础,充分发挥了降水井的承载性能,有效减少结构桩基础数量,避免因无法重复利用导致的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降水井结构及利用降水井改造的桩基施工方法中降水井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降水井结构及利用降水井改造的桩基施工方法中钢管与注浆管的立体结构连接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降水井结构及利用降水井改造的桩基施工方法中钢管与注浆管以及回填滤料在俯视下的位置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降水井结构及利用降水井改造的桩基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9]图中:1、钢管;2、滤水管;3、注浆管;4、回填滤料;5、钢筋笼; 10、导水孔;30、注浆孔;31、注浆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2]请参图1至图4所示出的本专利技术一种降水井结构及利用降水井改造的桩基施工方
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0033]参图1与图3所示,一种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1,作为降水井主体,利用其具有的优异承载性能,通过在其管壁靠底端处开设有若干导水孔10,符合降水井的功能特点,使得基坑内的水通过导水孔10聚集在钢管1内部,并被抽水泵抽出,实现基坑内水位线的降低;回填滤料4,布置在钢管1与井坑之间;注浆管3,布置于钢管1与回填滤料4之间,且固设于钢管1外壁,且底端安装有插入井坑底部的注浆器31,注浆管3的管壁沿高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注浆孔30(参图2所示),注浆孔30的出口朝向回填滤料4布置;密封结构,布置于注浆管3的外壁,用于对注浆孔30的出口进行暂时性密封,且密封结构在注浆管3内部提供的一定压力下能够被戳破;滤水管2,同轴套设在钢管1的内侧且靠底端处;
[0034]需要理解的是,井坑外部的水依次通过回填滤料4、导水孔10以及滤水管2的孔径聚积在钢管1的内部;其中回填滤料4实现地下水的第一层过滤,钢管1开设的导水孔10实现第二层过滤,滤水管2实现第三层过滤,保证了钢管1内部不会出现淤泥,既能够实现降水井的功能,又有利于降水井作结构桩基础的改进。
[0035]具体的,注浆管3布置有多个,且绕钢管1的周向作均匀间隔布置,注浆管3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袖阀管、金属管。注浆管3与钢管1采用焊接固定连接。密封结构采用生料带或塑料薄膜。
[0036]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桩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作为降水井主体,其管壁靠底端处开设有若干导水孔;回填滤料,布置在所述钢管与井坑之间;注浆管,布置于所述钢管与所述回填滤料之间,且固设于所述钢管外壁,且底端安装有插入井坑底部的注浆器,所述注浆管的管壁沿高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注浆孔,所述注浆孔的出口朝向所述回填滤料布置;密封结构,布置于所述注浆管的外壁,用于对所述注浆孔的出口进行暂时性密封,且所述密封结构在所述注浆管内部提供的一定压力下能够被戳破;滤水管,同轴套设在所述钢管的内侧且靠底端处;井坑外部的水依次通过所述回填滤料、所述导水孔以及所述滤水管的孔径聚积在所述钢管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布置有多个,且绕所述钢管的周向作均匀间隔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袖阀管、金属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与所述钢管采用焊接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晓明杨钊马超石章入何源贺祖浩陈祥龙刘杰唐天龙王新龙陈富翔许昆姚翔川蒋道东姚兆龙谢孟奇陈霖兰才渊周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南京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