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防渗结构及防渗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405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墙体防渗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侧面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表面设置有T形板,所述防水层的侧面设置有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内开设有卡槽,所述防水层上的T形板延伸至无纺布层的卡槽内以使得T形板与卡槽卡接,所述无纺布层的侧面设置有防渗装置,所述防渗装置包括薄膜层,所述薄膜层设置在无纺布层的侧面,所述薄膜层的侧面设置有细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水层、与防水层卡接的无纺布层以及具有薄膜层和细砂层的防渗装置可以形成多种形式的防渗层,并将多个防渗层固定在墙体的表面,从而提高墙体的防渗性能,也进而使防渗池在使用墙体时不会出现液体外渗的现象,提高墙体和防渗池的实用性。提高墙体和防渗池的实用性。提高墙体和防渗池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体防渗结构及防渗池


[0001]本技术属于防渗
,特别是涉及一种墙体防渗结构及防渗池。

技术介绍

[0002]防渗池需要用墙体防渗结构来实现防渗,然而现有的墙体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现有的墙体在使用时并不具有防渗结构,或者只是简单的通过单一的防渗材料进行防渗,使墙体防渗效果不佳,会使水浸透墙体,使墙体损坏降低墙体的使用寿命,使用较为不便.
[0003]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墙体防渗结构及包含该墙体防渗结构的防渗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墙体防渗结构。
[0005]为此,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墙体防渗结构,包括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的侧面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表面设置有T形板,所述防水层的侧面设置有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内开设有卡槽,所述防水层上的T形板延伸至无纺布层的卡槽内以使得T形板与卡槽卡接,所述无纺布层的侧面设置有防渗装置,所述防渗装置包括薄膜层,所述薄膜层设置在无纺布层的侧面,所述薄膜层的侧面设置有细砂层。
[0007]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技术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细砂层内开设有顶槽,所述顶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卡球,所述细砂层的侧面设置有砖层,所述砖层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
[0009]所述连接板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卡球,所述砖层上的连接板延伸至细砂层的顶槽内以使得第一卡球与第二卡球卡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砖层的侧面设置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侧面设置有耐磨层。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橡胶层与耐磨层之间形成粘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耐磨层的表面设置第一粘板,所述橡胶层的表面设置第二粘板,所述第一粘板与第二粘板位置相对以使得第一粘板与第二粘板形成粘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粘板与第二粘板均为矩形,所述第一粘板与第二粘板的表面均涂覆有黏胶液。
[0014]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渗池。
[0015]为此,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6]一种防渗池,包括池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池由前文所述的墙体防渗结构围合
而成,所述池底与墙体防渗结构的底部相固定。
[0017]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技术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池底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与池底抵接。
[001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层的底部设置有土基层,所述土基层的底部设置有填料层,所述填料层的底部设置有加固层。
[0020]本技术提供一种墙体防渗结构及防渗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墙体在使用时并不具有防渗结构,或者只是简单的通过单一的防渗材料进行防渗,使墙体防渗效果不佳,会使水浸透墙体,使墙体损坏降低墙体的使用寿命,使用较为不便的技术问题。
[0021]具体地,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1)、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水层、与防水层卡接的无纺布层以及具有薄膜层和细砂层的防渗装置可以形成多种形式的防渗层,并将多个防渗层固定在墙体的表面,从而提高墙体的防渗性能,也进而使防渗池在使用墙体时不会出现液体外渗的现象,提高墙体和防渗池的实用性。
[0023]2)、本技术通过在防渗池的底部设置缓冲层、土基层、填料层以及加固层可以提高池底的性能,避免池底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损坏的现象,进而延长整个防渗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包含墙体防渗结构的防渗池的整体结构图示;
[0025]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墙体防渗结构的图示;
[0026]图3为防水层与无纺布层的连接关系图示;
[0027]图4为细砂层与砖层的连接关系图示;
[002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9]1、墙体;2、防水层;3、T形板;4、卡槽;5、无纺布层;6、防渗装置;601、薄膜层;602、细砂层;603、顶槽;604、砖层;605、橡胶层;606、耐磨层;607、第一粘板;608、第二粘板;609、连接板;6010、第一卡球;6011、第二卡球;7、池底;8、缓冲层;9、土基层;10、填料层;11、加固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阅图1

4所示,一种墙体防渗结构,包括墙体1,墙体1的侧面设置有防水层2,防水层2的表面设置有T形板3,防水层2的侧面设置有无纺布层5,无纺布层5内开设有卡槽4,T形板3延伸至卡槽4内,T形板3与卡槽4卡接,无纺布层5的侧面设置有防渗装置6,防渗装置6包括薄膜层601,薄膜层601设置在无纺布层5的侧面,薄膜层601的侧面设置有细砂层
602,细砂层602内开设有顶槽603,顶槽603的内表壁设置有多个第二卡球6011,细砂层602的侧面设置有砖层604,砖层604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609,连接板609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卡球6010,连接板609延伸至顶槽603内,第一卡球6010与第二卡球6011卡接,砖层604的侧面设置有橡胶层605,橡胶层605内设置有第二粘板608,橡胶层605的侧面设置有耐磨层606,耐磨层606内设置有第一粘板607,第一粘板607与第二粘板608位置相对,第一粘板607与第二粘板608粘接,第一粘板607与第二粘板608的形状均为矩形,第一粘板607与第二粘板608的表面均涂覆有黏胶液,设置防水层2、无纺布层5和防渗装置6可以将多个防渗层固定在墙体1的表面,可以提高墙体1的防渗性能,进而使防渗池在使用墙体1时不会出现液体外渗的现象。第一卡球6010和第二卡球6011之间的卡接作用,可以使细砂层602和砖层604连接在一起,而通过第一粘板607和第二粘板608之间的粘接作用,将耐磨层606和橡胶层605连接在一起,进而提高墙体1和/或防渗池的防渗性能,避免防渗池内的液体向外渗出,提高防渗池在使用时的使用范围和实用性。
[0032]一种防渗池,由墙体防渗结构围合而成,包括池底7,池底7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层8,缓冲层8与池底7抵接,缓冲层8的底部设置有土基层9,土基层9的底部设置有填料层10,填料层10的底部设置有加固层11,设置缓冲层8、土基层9、和加固层11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体防渗结构,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的侧面设置有防水层(2),所述防水层(2)的表面设置有T形板(3),所述防水层(2)的侧面设置有无纺布层(5),所述无纺布层(5)内开设有卡槽(4),所述防水层(2)上的T形板(3)延伸至无纺布层(5)的卡槽(4)内以使得T形板(3)与卡槽(4)卡接,所述无纺布层(5)的侧面设置有防渗装置(6),所述防渗装置(6)包括薄膜层(601),所述薄膜层(601)设置在无纺布层(5)的侧面,所述薄膜层(601)的侧面设置有细砂层(6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砂层(602)内开设有顶槽(603),所述顶槽(60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卡球(6011),所述细砂层(602)的侧面设置有砖层(604),所述砖层(604)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609);所述连接板(609)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卡球(6010),所述砖层(604)上的连接板(609)延伸至细砂层(602)的顶槽(603)内以使得第一卡球(6010)与第二卡球(6011)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砖层(604)的侧面设置有橡胶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兵范林波赵俊范仲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