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易拆卸可调节的类同轴针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390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拆卸可调节的类同轴针头,包括一号针、二号针、三号针、以及连接管;在一号针的底座侧面设置有一圆形小孔,二号针的针头横向插入该圆形小孔内,溶液流经二号针,并从一号针的针头处挤出,形成皮层溶液通道;三号针的底座下端嵌套于连接管的上端内部,连接管的下端嵌套于一号针的底座内部,同时三号针的针头纵向穿过连接管后,向下插入一号针的针头中,溶液流经三号针,并从一号针的针头处挤出,形成芯层溶液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改变同轴针头的内外针尖距离来调节内外相溶液相遇的位置,利用纺丝液在针头内部的预成型调控最终纤维,可用于微流控纺丝、静电纺丝和湿法纺丝等,获得具有不同孔隙率的皮芯或中空结构。或中空结构。或中空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拆卸可调节的类同轴针头


[0001]本技术属于纺丝器件
,具体涉及一种易拆卸可调节的类同轴针头。

技术介绍

[0002]同轴纺丝是在传统纺丝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纺丝方法,利用内外互相嵌套的同轴针头同时挤出芯层溶液和皮层溶液,再通过静电纺丝、湿法纺丝、干法纺丝等方法成型,单步即可制备连续的皮芯结构或中空纤维,这些具有特殊结构的复合纤维在柔性传感、组织工程、药物缓释、保温隔热、电子通讯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同轴纺丝形成皮芯或中空纤维的主要原因是内外相溶液之间的溶剂诱导相分离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内外相溶液相遇位置,即内针头相对外针头内缩的距离,实现同轴针头内的纤维预成型,从纺丝过程源头上调控纤维结构。
[0003]目前市场上的同轴针头大多是一体化的,存在难以拆卸、清洗困难、价格昂贵、结构单一等问题,为此研究人员对现有同轴针头进行改进,例如专利CN 111058099 A公开了一种同轴静电纺丝用针头装置,可以通过旋转标准鲁尔接头与螺纹转接头将外针头与内针头卸下,进行清洗维护,使针头不易堵塞;与之类似地,专利CN 113512773 A公开了一种易于拆卸与组装、清洗方便并且能同时加热与加电压的熔体静电纺丝同轴针头装置。这些经过改进的同轴针头满足易拆卸、易清洗的应用需求,但由于各部分位置固定,并不能实现内外针头相对距离的调节,因此设计一种更简单易得、成本低廉的易拆卸可调节同轴针头十分有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为了改善现有同轴针头难以拆卸、清洗困难、价格高昂、结构固定等问题,提供一种易拆卸可调节的类同轴针头,其简单方便、易组装、易拆卸且成本低廉,同时可通过改变同轴针头的内外针尖距离来调节内外相溶液相遇的位置,利用纺丝液在针头内部的预成型调控最终纤维,获得具有不同孔隙率的皮芯或中空结构。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拆卸可调节的类同轴针头,包括一号针、二号针、三号针、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一号针和所述三号针的连接管;
[0006]在所述一号针的底座侧面、且位于所述连接管的下方设置有一圆形小孔,所述二号针的针头横向插入该圆形小孔内,溶液流经所述二号针,并从一号针的针头处挤出,形成皮层溶液通道;
[0007]所述三号针的底座下端嵌套于所述连接管的上端内部,所述连接管的下端嵌套于所述一号针的底座内部,同时所述三号针的针头纵向穿过所述连接管后,竖直向下插入所述一号针的针头中,溶液流经所述三号针,并从一号针的针头处挤出,形成芯层溶液通道。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一号针和所述三号针的针头内外针尖距离为0~10mm。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为呈透明状的聚四氟乙烯管,该聚四氟乙烯管为中空圆柱形、且上下两端开口设置。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一号针、所述二号针、所述三号针均为螺口塑钢针头。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一号针的长度为0.5~1英寸,其针头内径为0.61~0.84mm,其上的圆形小孔的直径为0.64mm。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二号针的长度为0.5英寸,其针头外径为0.64mm。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三号针的长度1~1.5英寸,其针头外径为0.52~0.72mm。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的长度为1~2cm,其外径为4mm,其内径为2mm。
[0015]本技术的优点是:
[0016](1)本技术的易拆卸可调节的类同轴针头,可以通过一号针、二号针、三号针、以及连接管之间简单的插入和拔出来完成类同轴针头的组装和拆卸,无需考虑普通同轴针头堵塞与清洗的难题。
[0017](2)本技术通过一号针、三号针和连接管长度可以调节同轴针头内外针尖距离,从而调控内外相溶液相遇的位置,使纺丝液在同轴针头内部预先成型,从而调控纤维形态结构,获得具有不同孔隙率的皮芯或中空结构。
[0018](3)本技术采用的一号针、二号针、三号针均为市面上常见的一次性螺口塑钢针头,各部件相互独立,方便组装和拆卸,且成本低廉,可以大大节约生产成本,可应用于微流控纺丝、静电纺丝、湿法纺丝等领域。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类同轴针头结构剖视图;
[0022]图2为实施例1利用本技术中类同轴针头制备的中空

多孔纤维的表面电镜图;
[0023]图3为实施例1利用本技术中类同轴针头制备的中空

多孔纤维的截面电镜图;
[0024]图4为实施例2利用本技术中类同轴针头制备的中空

皮芯纤维的截面电镜图。
[0025]其中:1一号针,2二号针,3三号针,4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0027]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易拆卸可调节的类同轴针头,包括不同规格的三个螺口塑钢针头(即一号针1,二号针2,三号针3)和一段聚四氟乙烯管(即连接管4)。在针头内
径为0.61~0.84mm、长度为0.5~1英寸的一号针1底座侧面钻出一个直径为0.64mm的圆形小孔,将针头外径为0.64mm、长度为0.5英寸的二号针2的针头紧紧插入上述圆形小孔,然后将针头外径为0.52~0.72mm、长度为1~1.5英寸的三号针3底座头部嵌套入外径为4mm、内径为2mm、长度为1~2cm的聚四氟乙烯管中,并以聚四氟乙烯管为连接从一号针1底座内插入,将一号针1与三号针3相连,由此形成一种类同轴针头,组装方便,拆卸简单,并通过一号针1、三号针3和连接管4的长度调节内外针头的针尖距离。
[0028]纺丝时,外相溶液从二号针2进入一号针1中,内相溶液从三号针3注入并挤出,可制备皮芯结构纤维;调节内外针头的针尖距离使内、外相溶液在一号针1内提前相遇,配合所选用内、外相溶液之间的特性,可使纤维在一号针1内腔通道中预先成型,达到调控纤维形貌的目的。
[0029]实施例1:
[0030]在针头内径为0.61mm、长度为0.5英寸的一号针1底座侧面钻出一个直径为0.64mm的圆形小孔,将针头外径为0.64mm、长度为0.5英寸的二号针2紧紧插入上述圆形小孔,然后将针头外径0.52mm、长度1.5英寸的三号针3底座头部嵌套入外径4mm、内径2mm、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拆卸可调节的类同轴针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针、二号针、三号针、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一号针和所述三号针的连接管;在所述一号针的底座侧面、且位于所述连接管的下方设置有一圆形小孔,所述二号针的针头横向插入该圆形小孔内,溶液流经所述二号针,并从一号针的针头处挤出,形成皮层溶液通道;所述三号针的底座下端嵌套于所述连接管的上端内部,所述连接管的下端嵌套于所述一号针的底座内部,同时所述三号针的针头纵向穿过所述连接管后,竖直向下插入所述一号针的针头中,溶液流经所述三号针,并从一号针的针头处挤出,形成芯层溶液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拆卸可调节的类同轴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针和所述三号针的针头内外针尖距离为0~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拆卸可调节的类同轴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呈透明状的聚四氟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婷潘志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