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275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0
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夹具,能够防止组织从臂上滑落,从而可靠地夹持组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夹具(1)具备一个固定臂(2)和位于上述固定臂(2)的两侧且相对于上述固定臂(2)独立地张开闭合的两个可动臂(3),上述固定臂(2)和/或上述可动臂(3)在能与组织接触的接触面的至少一部分具备粗糙面区域,上述粗糙面区域比上述接触面的除上述粗糙面区域以外的区域粗糙,上述粗糙面区域内的前端侧(A1)的粗糙度比基端侧(A2)的粗糙度大。的粗糙度大。的粗糙度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夹具。

技术介绍

[0002]在内窥镜治疗中,使用可以将处置后的切除部等结扎而进行止血等的夹具。夹具以夹着切除部等的状态被锁定并留置在管腔内。
[0003]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夹具具备固定臂和两条可动臂,通过独立地操作两条可动臂,能够对处置后的切除部等进行结扎。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公开公报第111481304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夹具,在反复拉扯用夹具夹持的处置后的切除部等组织时,组织容易从臂上滑落。如果提高臂的夹持力来夹持组织,则虽然组织不易从臂上滑落,但有可能导致组织破裂或损坏。
[0008]此外,在使用夹具夹持组织时,夹具中的臂之间距离在前端侧大于基端侧,所以对于被夹持的组织来说,组织前端侧的部分被强力夹持,而组织根部的部分相对来说被夹持得轻。因此,组织根部的部分更容易滑落。如果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而增大夹持力,则有可能导致组织前端侧的部分破裂。
[0009]本技术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组织从臂上滑落,从而可靠地夹持组织的夹具。
[00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以下的方案。
[0011]本技术第一方式提供一种夹具,其具备一个固定臂和两个可动臂,所述可动臂分别位于所述固定臂的两侧,相对于所述固定臂独立地张开闭合,所述固定臂和/或所述可动臂在能与组织接触的接触面的至少一部分具备粗糙面区域,所述粗糙面区域比所述接触面的所述粗糙面区域以外的区域粗糙,且所述粗糙面区域内的前端侧的粗糙度比基端侧的粗糙度大。
[0012]根据本技术的夹具,能够防止组织从臂上滑落,且可靠地夹持组织。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表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0014]图2是表示该夹具装置的处置部闭合的状态的图。
[0015]图3是表示该夹具装置的处置部的第一可动臂张开的状态的图。
[0016]图4是表示该夹具装置的处置部的第二可动臂张开的状态的图。
[0017]图5是表示该夹具装置的处置部的第一可动臂的图。
[0018]图6是表示该夹具装置的处置部的第二可动臂的图。
[0019]图7是表示该夹具装置的处置部的固定臂的图。
[0020]图8是表示该夹具装置的牵引部件的图。
[0021]图9是概略性表示使该夹具装置的处置部的第一可动臂张开,使处置部接近欲夹持的组织的状态的图。
[0022]图10是概略性表示使该夹具装置的处置部的第一可动臂闭合而夹持组织的状态的图。
[0023]图11是概略性表示该夹具装置的处置部的第一可动臂夹持组织的同时使第二可动臂张开,使处置部接近夹持的组织的状态的图。
[0024]图12是概略性表示使该夹具装置的处置部的第二可动臂闭合,在处置部夹持着组织的状态下自夹具装置留置处置部的状态的图。
[0025]图13是表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的处置部闭合的状态的图。
[0026]图14是表示该夹具装置的处置部的固定臂的图。
[0027]图15是说明本技术的夹具装置的处置部的变形例的图。
[0028]图16是说明本技术的夹具装置的处置部的变形例的图。
[0029]图17是说明本技术的夹具装置的处置部的变形例的图。
[0030]图18是说明本技术的夹具装置的处置部的变形例的图。
[0031]图19是说明本技术的夹具装置的处置部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第一实施方式)
[0033]参照图1~图12说明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100。图1是表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的图。
[0034]在此,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有时对于相互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对于重复部分省略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表示例如“平行”或“正交”、“中心”、“同轴”等相对或绝对的配置的表现不仅严格地表示那样的配置,而且也表示以能够得到公差及相同功能的程度的角度或距离相对位移的状态。此外,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患者”这一术语包含所有生物,且包含“被检验者”这一术语。患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
[0035][夹具装置100][0036]图1是表示夹具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的图。夹具装置100具备处置部(夹具)1、牵引部件5(参照图2、图3、图4)、操作线6(参照图8)、护套7以及操作部(把手)8。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夹具装置100的长度方向A上的处置部1侧定义为夹具装置100的前端侧(远侧)A1,将夹具装置100的操作部8侧定义为夹具装置100的基端侧(近侧)A2。在夹具装置100中,处置部1、牵引部件5、操作线6、护套7以及操作部8从夹具装置100的前端侧A1至基端侧A2按顺序配置。
[0037]夹具装置100例如与未图示的内窥镜一起使用。更具体而言,夹具装置100通过由手术操作者操作操作部8,将护套7及设置于护套7的前端侧A1的处置部1插入形成于内窥镜的处置器具用通道中,从而可以将处置部1导入到作为处置对象的管腔内的活体组织附近,对活体组织进行处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夹具装置100一起使用的内窥镜可以是各种软性
内窥镜。
[0038][处置部(夹具)1][0039]图2是表示夹具装置100的处置部1闭合的状态的图。
[0040]处置部(夹具)1是对例如防止组织出血、封闭穿孔及止血、内伤的缝合收缩、病变及粘膜隆起的标记及其他外科处置之类的患者的治疗处置有用的夹具。如图2所示,处置部1具备固定臂2、可动臂3以及夹具保持架4。在此,可动臂3具有相对于固定臂2进行张开闭合的第一可动臂31和第二可动臂32。第一可动臂31和第二可动臂32隔着固定臂2设置于两侧,是在相反方向上独立张开的臂。
[0041]如图2所示,将处置部1的可动臂3相对于固定臂2张开闭合的方向定义为张开闭合方向B,将第一可动臂31离开固定臂2张开的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B1。另外,将第二可动臂32离开固定臂2张开的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B2。将与长度方向A及张开闭合方向B正交的方向设为厚度方向C。
[0042][固定臂2][0043]图7是表示夹具装置100的处置部1的固定臂2的图。
[0044]如图2及图7所示,固定臂2是沿着长度方向A位于可动臂3之间的棒状部件。固定臂2具有形成于前端侧A1的杆部20A和形成于基端侧A2的连结部20B。
[0045]例如如图7所示,杆部20A是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质形成的大致棒状的部件。优选地,杆部20A是大致圆形棒状的部件。杆部20A具有外表面整体露出且能够与组织接触的接触面2c。杆部20A具备前端部2a和棒状部2b。
[0046]前端部2a设置于棒状部2b的前端。前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具备:一个固定臂;两个可动臂,其分别位于所述固定臂的两侧,相对于所述固定臂独立地张开闭合,所述固定臂和/或所述可动臂在能与组织接触的接触面的至少一部分具备粗糙面区域,所述粗糙面区域比所述接触面的除所述粗糙面区域以外的区域粗糙,所述粗糙面区域内的前端侧的粗糙度比基端侧的粗糙度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面区域设置在所述可动臂中与所述固定臂相对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面区域设置于两个所述可动臂中的至少一个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面区域在所述可动臂的所述内表面设置于边缘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村俊德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