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装置和空调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227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出风装置和空调器,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为解决导风驱动机构影响通风面积,对出风过程造成干涉较大的问题而设计。出风装置包括出风框架和多个导风机构,出风框架包括驱动盒,每个导风机构均包括与出风框架相对转动设置的导风叶片,多个导风机构沿导风叶片的转动轴线方向排布,导风机构包括比邻排列的第一导风机构和第二导风机构,第一导风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第二导风机构传动连接;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安装于驱动盒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出风装置可以降低对出风面积的影响,提高了空调的效率。提高了空调的效率。提高了空调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风装置和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装置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空调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伴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特别是诸如客厅等面积较大的房间出现比例越来越大,以及对饭馆、会议室和联合办公室等类型的房间制冷需求,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然而,对于具有垂直导风叶片的空调器,往往存在着驱动机构位置设置不合理的情形,例如可能占据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前表面的更多面积,或者对出风过程造成干涉,或者存在不便于维修和装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装置,以解决现有导风驱动机构影响通风面积,对出风过程造成干涉较大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的出风装置,包括出风框架和多个导风机构,所述出风框架包括驱动盒,每个导风机构均包括与所述出风框架相对转动设置的导风叶片,多个所述导风机构沿所述导风叶片的转动轴线方向排布,所述导风机构包括比邻排列的第一导风机构和第二导风机构,所述第一导风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均安装于所述驱动盒中。
[0005]将与相邻的第一导风机构和第二导风机构分别连接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安装在同一驱动盒中,由于该驱动盒已经因为第一驱动机构而导致高度较大,所以再放置第二驱动机构,也不会导致该驱动盒的高度增加或体积增大,在需要对多个导风机构分别驱动的情况下,减小了因安装驱动机构而增加的驱动盒面积,降低了对出风装置的出风面积的影响,提高了空调的效率。
[0006]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风机构包括多个第一类别导风叶片,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导风机构中的一个所述第一类别叶片同轴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机构包括多个第二类别导风叶片,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导风机构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类别导风叶片同轴连接。
[0007]通过将第一驱动该机构与一个第一类别导风叶片同轴连接,可以无需在驱动盒内布置传统的曲柄连杆机构以带动多个第一类别导风叶片一起运动,节省了驱动盒内的空间,也降低了驱动盒的高度,从而减少了对柜机的出风装置的出风面积的影响。同理,通过将第二驱动该机构与一个第二类别导风叶片同轴连接,可以无需在驱动盒内布置传统的曲柄连杆机构以带动多个第二类别导风叶片一起运动,节省了驱动盒内的空间,也降低了驱动盒的高度,从而减少了对柜机的出风装置的出风面积的影响。
[0008]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类别导风叶片包括第一叶片,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通过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一叶片连接;所述第二类别导风叶片包括第二叶片,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通过第二轴套与所述第二叶片连接。
[0009]通过采用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分别作为连接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叶片,以及,连接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二叶片的零件,可以直接通过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将动力传递至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上,不但减小了传动部分的高度,使得驱动盒的高度可以减小,降低对出风面积的影响,而且,还可以直接传动,减少传动中的能量损失。
[0010]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类别导风叶片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三叶片,所述第三叶片通过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叶片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类别导风叶片包括第二叶片和第四叶片,所述第四叶片通过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二叶片连接,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0011]通过将第一叶片与第三叶片传动连接,将第二叶片与第四叶片传动连接,可以使得用以实现各个导风机构中叶片同步转动的联动机构,不再位于驱动盒内,从而减少了驱动盒的高度,进而降低对导风面积的影响。而将实现叶片同步转动的联动机构设置于驱动盒外,例如设置在出风口中,由于其本身厚度不大,当气流遇到该传动件后,可以迅速地恢复原有流动状态,从而减少了对气流的影响。
[0012]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三叶片均与所述第一连杆枢接,所述第一叶片、所述第三叶片与所述第一连杆的枢接位置异于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三叶片的转动中心,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一叶片、所述第三叶片和所述驱动盒形成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二连杆,所述第二叶片和所述第四叶片均与所述第二连杆枢接,所述第二叶片、所述第四叶片与所述第二连杆的枢接位置异于所述第二叶片和所述第四叶片的转动中心,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一叶片、所述第三叶片和所述驱动盒形成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
[0013]通过采用第一连杆分别与第一叶片和第三叶片枢接以形成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第二连杆分别与第二叶片和第四叶片枢接以形成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可以实现第一叶片带动第三叶片的同步同角速度转动,以及,第二叶片带动第四叶片的同步同角速度转动。而且,连杆可以安装在第一类别导风叶片和第二类别导风叶片的长度方向的几乎任何位置,设置位置的灵活性高。
[0014]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叶片、所述第二叶片、所述第三叶片和所述第四叶片均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转动中心偏心设置。
[0015]通过在导风叶片上设置连接轴的方式实现与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的转动连接,可以在导风叶片的制造过程中方便地加工出连接轴并可以保持原有的大致形状,而且也无需在导风叶片上设置较长的臂状结构而显著降低导风叶片的导风面积,保证了导风效率。
[0016]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具有开口部和容纳空间,所述连接轴在所述容纳空间中与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所述开口部和所述容纳空间由至少一个弹性侧壁形成,所述弹性侧壁用以允许所述连接轴通过并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中。
[0017]通过设置连接轴与带有开口部和容纳空间的连杆连接,并且设置可以弹性形变的弹性侧壁,方便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开口部和容纳空间一次性套在所有的第一类别导风叶片和第二类别导风叶片上,可以提高装配效率。
[0018]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叶片位于并排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一类别导风叶片的异于排列中心的位置;所述第二叶片位于并排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二类别导风叶片的异于排
列中心的位置。
[0019]第一叶片位于第一类别导风叶片的异于排列中心的位置,即第一驱动机构相对于第一类别导风叶片并不居中设置,同样地,第二驱动机构向杜宇第二类别导风叶片也不居中设置,这样,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可以在垂直于叶片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在驱动盒中,从而减少了驱动盒的高度,以减少对出风面积的影响。
[0020]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驱动盒的相对侧壁上。
[0021]将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分别安装在驱动盒的相对的侧壁上,有利于缩短自每个驱动机构向对应的叶片传动距离,从而减少传动中的速度传动误差,提高传动精度。
[0022]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导风驱动机构影响通风面积,对出风过程造成干涉较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框架(100)和多个导风机构,所述出风框架(100)包括驱动盒(110),每个导风机构均包括与所述出风框架(100)相对转动设置的导风叶片,多个所述导风机构沿所述导风叶片的转动轴线方向排布,所述导风机构包括比邻排列的第一导风机构和第二导风机构,所述第一导风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400)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500)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0)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00)均安装于所述驱动盒(110)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机构包括多个第一类别导风叶片,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0)与所述第一导风机构中的一个所述第一类别叶片同轴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机构包括多个第二类别导风叶片,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00)与所述第二导风机构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类别导风叶片同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别导风叶片包括第一叶片(21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0)通过第一轴套(220)与所述第一叶片(210)连接;所述第二类别导风叶片包括第二叶片(310),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00)通过第二轴套(320)与所述第二叶片(31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别导风叶片包括第一叶片(210)和第三叶片(230),所述第三叶片(230)通过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叶片(210)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叶片(210)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0)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类别导风叶片包括第二叶片(310)和第四叶片(330),所述第四叶片(330)通过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二叶片(310)连接,所述第二叶片(310)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00)传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连杆(240),所述第一叶片(210)和所述第三叶片(230)均与所述第一连杆(240)枢接,所述第一叶片(2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李瑞杨振超金高芳龙从辉刘仲魁吴秉铮毕无畏胡长仁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