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25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引流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水封瓶主体、旋盖和注液排气管,所述旋盖螺纹连接于水封瓶主体的上端,所述注液排气管固定于旋盖的内部,所述旋盖上装配有自适应调节机构,所述自适应调节机构包括定式引流管和动式引流管,所述定式引流管固定于旋盖的内部,所述动式引流管滑动连接于定式引流管的内部,所述定式引流管外侧的下端固定有浮力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根据注入水封瓶主体内部的无菌生理盐水的液面自动调节动式引流管的位置,使得动式引流管底部和生理盐水液面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同时,装置在转运或晃动过程中,可以避免各部件发生碰撞,提高了装置的防护性能。提高了装置的防护性能。提高了装置的防护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


[0001]本技术属于引流瓶
,具体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

技术介绍

[0002]胸腔闭式引流瓶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它可以对胸腔内的气体、积液进行引流并排出体外,是治疗气胸、脓胸患者时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材,按照其外形来分,可以分为单腔引流瓶、双腔引流瓶和三腔引流瓶,其中,单腔引流瓶大多由水封瓶、密封盖、引流管和排气管组成。
[0003]在利用单腔引流瓶对患者胸腔内的气体进行引流时,需要对引流瓶内注入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并使得引流管的出口位于液面下1

2CM处,引流管插入水中距离过浅,容易造成出口外漏,患者胸腔内进入细菌,引流管插入水中距离过深,会造成水压较大,不利于患者排气,现有技术中,在使用单腔引流瓶时,医护人员大多通过眼睛观测引流管出口和液面之间的距离,观测结果不够准确,同时,使得装置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能够根据注入水封瓶主体内部的无菌生理盐水的液面自动调节动式引流管的位置,使得动式引流管底部和生理盐水液面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同时,装置在转运或晃动过程中,可以避免各部件发生碰撞,提高了装置的防护性能。
[0005]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6]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水封瓶主体、旋盖和注液排气管,所述旋盖螺纹连接于水封瓶主体的上端,所述注液排气管固定于旋盖的内部,所述旋盖上装配有自适应调节机构,所述自适应调节机构包括定式引流管和动式引流管,所述定式引流管固定于旋盖的内部,所述动式引流管滑动连接于定式引流管的内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定式引流管外侧的下端固定有浮力圈,且所述浮力圈的底部与动式引流管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

2CM。
[0008]进一步的,所述浮力圈的底部固定有配重块,且所述配重块的重力大于定式引流管和动式引流管之间的摩擦力。
[0009]进一步的,所述定式引流管和动式引流管之间装配有密封元件,且所述密封元件和动式引流管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浮力圈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动式引流管的重力、配重块的重力以及定式引流管和动式引流管之间的摩擦力之和。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动式引流管的外侧且位于浮力圈的上端固定有第二缓冲垫,所述水封瓶主体的内部固定有第一缓冲垫,且所述第一缓冲垫和动式引流管相适配。
[0012]本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0013]本技术通过向水封瓶主体内部注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通过生理盐水带动配
重块向上浮动,通过配重块对动式引流管的位置进行自适应调节,使得动式引流管底部和生理盐水液面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了医护人员依靠眼镜观测,使得装置便于使用;
[0014]本技术通过密封元件可以提高定式引流管和动式引流管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外界气体从定式引流管和动式引流管之间进入内患者体内;
[0015]本技术通过第二缓冲垫和第一缓冲垫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在转运或晃动过程中,可以避免动式引流管和水封瓶主体以及浮力圈和定式引流管之间发生碰撞,便于提高装置的防护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内部结构图;
[0018]图3为本技术自适应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自适应调节机构的剖视图。
[00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1]10、水封瓶主体;11、旋盖;12、注液排气管;13、第一缓冲垫;20、自适应调节机构;21、定式引流管;22、动式引流管;23、浮力圈;24、配重块;25、密封元件;26、第二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0023]如图1

3所示,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水封瓶主体10、旋盖11和注液排气管12,水封瓶主体10的内部可注入无菌生理盐水,旋盖11螺纹连接于水封瓶主体10的上端,注液排气管12固定于旋盖11的内部,旋盖11上装配有自适应调节机构20,自适应调节机构20用于对胸腔内的气体进行引流,同时,还能够自动调节插入水中的深度,自适应调节机构20包括定式引流管21和动式引流管22,定式引流管21固定于旋盖11的内部,动式引流管22滑动连接于定式引流管21的内部;
[0024]定式引流管21外侧的下端固定有浮力圈23,且浮力圈23的底部与动式引流管22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

2CM。
[0025]浮力圈23的底部固定有配重块24,且配重块24的重力大于定式引流管21和动式引流管22之间的摩擦力。
[0026]如图4所示,定式引流管21和动式引流管22之间装配有密封元件25,且密封元件25和动式引流管22固定连接,用于提高定式引流管21和动式引流管22之间的密封性。
[0027]浮力圈23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动式引流管22的重力、配重块24的重力以及定式引流管21和动式引流管22之间的摩擦力之和。
[0028]如图2

4所示,动式引流管22的外侧且位于浮力圈23的上端固定有第二缓冲垫26,水封瓶主体10的内部固定有第一缓冲垫13,且第一缓冲垫13和动式引流管22相适配。
[002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0030]由于定式引流管21和动式引流管22之间为滑动连接,使得装置在移动或者晃动的过程中,动式引流管22会发生移动,通过第二缓冲垫26,可以避免浮力圈23和定式引流管21发生碰撞,通过第一缓冲垫13可以避免动式引流管22和水封瓶主体10发生碰撞,进而提高了装置的防护性能;
[0031]在使用装置时,通过注液排气管12向水封瓶主体10内部注入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浮力圈23在无菌生理盐水中,受到向上的浮力,由于浮力圈23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动式引流管22的重力、配重块24的重力以及定式引流管21和动式引流管22之间的摩擦力之和,使得浮力圈23带动动式引流管22、配重块24向上移动,由于浮力圈23的底部与动式引流管22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

2CM(在此,优选为2CM),进而使得动式引流管22的底部位于无菌生理盐水液面下2CM处,进而避免了医护人员需要依靠眼睛观测,使得装置便于使用;
[0032]当水封瓶主体10内部的无菌生理盐水蒸发导致液面高度降低时,由于配重块24的重力大于定式引流管21和动式引流管22之间的摩擦力,会使得动式引流管22和浮力圈23跟随液面向下移动,进而使得动式引流管22底部和生理盐水液面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在合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水封瓶主体(10)、旋盖(11)和注液排气管(12),所述旋盖(11)螺纹连接于水封瓶主体(10)的上端,所述注液排气管(12)固定于旋盖(1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盖(11)上装配有自适应调节机构(20),所述自适应调节机构(20)包括定式引流管(21)和动式引流管(22),所述定式引流管(21)固定于旋盖(11)的内部,所述动式引流管(22)滑动连接于定式引流管(21)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式引流管(21)外侧的下端固定有浮力圈(23),且所述浮力圈(23)的底部与动式引流管(22)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

2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圈(23)的底部固定有配重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娟倪云峰刘勇世陈德凤菅利华兰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