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脖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15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挂脖风扇,包括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内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支架内形成有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所述第一风机并形成对应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所述第二风机并形成对应所述第二风机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包括相对靠近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近端和相对远离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远端,所述第二风机相对靠近所述第一近端而相对远离所述第一远端,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分隔排布,所述支架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风道的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的第二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增加整体尺寸的同时提升整体上的出风风力,让人更为舒适。让人更为舒适。让人更为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脖风扇


[0001]本技术涉及风扇
,特别是涉及一种挂脖风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舒适性与便利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风扇,如手持风扇、挂脖风扇等,方便用户携带以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凉风。
[0003]相对于手持风扇需要用手握持,挂脖风扇架设于人体脖颈上,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更是受到大众的欢迎。现有挂脖风扇由可穿戴于人体脖颈上的支架以及连接于支架上的风机构成。由于挂脖风扇的整体尺寸有限,所使用的风机由于尺寸的限制出风风力偏小,对人体的作用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出风风力的挂脖风扇。
[0005]一种挂脖风扇,包括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内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支架内形成有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所述第一风机并形成对应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所述第二风机并形成对应所述第二风机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包括相对靠近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近端和相对远离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远端,所述第二风机相对靠近所述第一近端而相对远离所述第一远端,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分隔排布,所述支架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风道的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的第二出风口。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支架的末端,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支架的中央延伸;或者,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中央,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支架的末端延伸。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均为离心风机且转向相反。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内设置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在所述支架内隔离出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以及第三腔室,所述第三腔室内设置有电池和电路板,所述电池通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电性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分隔件包括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与所述支架的上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分隔板与所述支架的下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三腔室;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于所述支架的上侧壁和/或内侧壁的上边缘,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于所述支架的下侧壁和/或内侧壁的下边缘。
[0010]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和电池与所述支架的内侧壁间隔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上连接有第一控制按键和第二控制按键,所述第一控制按
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启停,所述第二控制按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风机的启停。
[0012]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控制按键和第二控制按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使得,按压所述第一控制按键开启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后,再按压所述第二控制按键单独关闭或开启所述第二风机、再按压所述第一控制按键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转速。
[0013]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上连接有第一控制按键和第二控制按键,所述第一控制按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机的启停和转速,所述第二控制按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风机的启停和转速。
[0014]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相连的两个壳体,每一所述壳体内形成一所述第一腔室和一所述第二腔室,每一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一所述第一风机、每一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一所述第二风机。
[00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挂脖风扇在支架内设置多个风机并形成上下两侧送风,各个风机可以采用小尺寸风机来控制或者减小整体的尺寸,同时通过多个小尺寸风机的共同作用,提升整体上的出风风力、加强送风效果,让人更为舒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挂脖风扇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挂脖风扇的爆炸图。
[0018]图3为图2的另一角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使得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理解更为准确、透彻。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
[0020]本技术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1]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穿戴于人体脖颈处的挂脖风扇,如图1

3所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挂脖风扇包括支架10以及设置于支架10内的第一风机20、第二风机22。
[0022]支架10整体呈U形,中央形成一定的弧度以与人体颈部的弧度相适配,增加佩戴的舒适性。本实施例中,支架10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壳体12,每一壳体12在其长度方向上包括相对的第一侧端121与第二侧端122。两个壳体12的第一侧端121彼此相背离、第二侧端 122一体相连构成支架10。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两个壳体12的第二侧端122也可以是分别成型后通过卡扣、螺合等方式相连;或者,两个壳体12的第二侧端122也可以通过连接件等形
成活动相连,方便调整支架10的形态。当本技术挂脖风扇佩戴至人体脖颈上时,两个壳体12的第二侧端122与人体后颈形成支撑,两个第一侧端121分别延伸至脖颈的左、右两侧,靠近肩膀的位置。两个第一侧端121也即为支架10的两个末端。
[0023]本实施例图示中,第一风机20和第二风机22分别为两个,每一壳体12内设置其中一个第一风机20和其中一个第二风机22。第一风机20、第二风机22优选地为离心风机,其进风侧朝向壳体12的内侧和/或外侧,出风的方向顺延壳体12的长度方向。图示实施例中,每一壳体12内设有分隔件将其内部空间分隔出第一腔室123、第二腔室124和第三腔室125。具体地,分隔件包括第一分隔板14和第二分隔板16,第一分隔板14与壳体12的上侧壁之间隔离出第一腔室123,第二分隔板16与壳体12的下侧壁之间隔离出第二腔室124,第一分隔板14和第二分隔板16之间定义出第三腔室125。
[0024]第一腔室123内设置第一风机20并形成对应第一风机20的第一风道18,第一风道18 包括相对的第一近端和第一远端,第一近端靠近第一风机20、第一远端远离第一风机20。第二腔室124内设置第二风机22并形成对应第二风机22的第二风道19,第二风道19包括相对的第二近端和第二远端,第二近端靠近第二风机22、第二远端远离第二风机22。第一风道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脖风扇,包括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内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形成有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所述第一风机并形成对应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所述第二风机并形成对应所述第二风机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包括相对靠近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近端和相对远离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远端,所述第二风机相对靠近所述第一近端而相对远离所述第一远端,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分隔排布,所述支架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风道的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的第二出风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支架的末端,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支架的中央延伸;或者,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中央,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支架的末端延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均为离心风机且转向相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设置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在所述支架内隔离出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以及第三腔室,所述第三腔室内设置有电池和电路板,所述电池通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电性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与所述支架的上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友杨广刘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锐舞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