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填土高回填地质条件下旋挖灌注桩的构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2127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杂填土高回填地质条件下旋挖灌注桩的构筑方法,包括:S1:桩孔成孔步骤,采用钻机与目标区域进行钻孔作业;针对桩孔上部坍塌时,采用低标号混凝土回填,待混凝土初凝后再次旋挖成孔,由混凝土完成桩孔周围结构体稳固;针对桩孔中部坍塌时,采用湿润泥土回填形成护壁完成孔体稳固,并在钻机低转速大扭矩的旋挖模式下将回填石料碾磨成石粉,与回填的湿润泥土形成护壁胶结面;针对桩孔底部过水区域,采用具有水稳定性的预拌流态固化土或者泡沫混凝土进行回填;S2:钢筋笼下发步骤;S3:混凝土浇筑步骤,通过螺旋浇筑管向放入钢筋笼的桩孔内浇筑混凝土完成对钢筋笼的包裹,实现旋挖灌注桩成桩。实现旋挖灌注桩成桩。实现旋挖灌注桩成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杂填土高回填地质条件下旋挖灌注桩的构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杂填土高回填地质条件下旋挖灌注桩的构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旋挖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和基坑支护方式,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其施工速度快,成桩质量好,被工程行业广泛应用。
[0003]近年来,随着建设用地的紧张和耕地红线的限制,在原状土地块上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少,多数项目是在拆除回填地块和山区复杂地质上修建,而这些地基上建设工程项目都必须进行地基处理,被业界推崇的旋挖灌注桩施工技术收到了极大地限制。
[0004]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解决的是成孔难题,旋挖灌注桩的成孔,根据地质,对于无水黏土和粉质黏土地质桩孔稳定性强,采用自然成孔,有水的砂卵石底层和黏土底层采用泥浆护壁,通过调整泥浆的浓度和泥浆的高度来稳定泥膜。
[0005]但对于高回填杂填土地质,桩基成孔异常困难,常规的处理方法有钢护筒跟进,即成桩孔一段就下钢护筒一段,用钢护筒来支撑周边岩土,然后桩孔清底,下钢筋笼最后浇筑混凝土(此时,一遍浇筑混凝土一遍拔钢护筒),混凝土桩成桩后,钢护筒即被全部拔出,循环利用。此种方法有两个弊端,1)在拔钢护筒的过程中容易因为回填土质的不均匀导致拔筒失败,就只能将钢护筒埋在混凝土桩内,造成成本的增加。2)在拔护筒后,由于周边回填石料的孔径较大会有大量的浇筑混凝土通过空隙流走,造成混凝土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杂填土高回填地质条件下旋挖灌注桩的构筑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在成孔过程中针对不同地层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起到降本增效提质的效果。
[0007]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杂填土高回填地质条件下旋挖灌注桩的构筑方法,所述旋挖灌注桩的构筑方法包括:
[0009]S1:桩孔成孔步骤,采用钻机与目标区域进行钻孔作业;
[0010]针对桩孔上部坍塌时,采用低标号混凝土回填,待混凝土初凝后再次旋挖成孔,由混凝土完成桩孔周围结构体稳固;
[0011]针对桩孔中部坍塌时,采用湿润泥土回填形成护壁完成孔体稳固,并在钻机低转速大扭矩的旋挖模式下将回填石料碾磨成石粉,与回填的湿润泥土形成护壁胶结面;
[0012]针对桩孔底部过水区域,采用具有水稳定性的预拌流态固化土或者泡沫混凝土进行回填;
[0013]S2:钢筋笼下发步骤,将钢筋笼下放至步骤S1完成的桩孔内,并完成钢筋笼固定,使得钢筋笼与桩孔的底部和侧面具有间隙;
[0014]S3:混凝土浇筑步骤,通过螺旋浇筑管向放入钢筋笼的桩孔内浇筑混凝土完成对钢筋笼的包裹,实现旋挖灌注桩成桩。
[0015]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混凝土浇筑开始前,所述螺旋浇筑管内设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与待浇筑混凝土接触,并随着混凝土灌注进行桩孔的底部。
[0016]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分隔部包括第一半球形碗和第二半球形碗,第一半球形碗和第二半球形碗在螺旋浇筑管时其碗口同时朝向螺旋浇筑管末端,且第一半球形碗和第二半球形碗之间设有连接轴相连。
[0017]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1中,针对桩孔上部坍塌时,采用的低标号混凝土为C10

C20混凝土。所述预拌流态固化土由各种排弃的碴土、土体硬化剂和水拌和得到混合物,其坍落度为80mm~220mm,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0.4~15MPa。
[0018]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钢筋笼为圆柱状结构,包括箍筋和若干主筋,所述箍筋绕各竖向设置的主筋设置;所述钢筋笼顶部设有横担,通过将横担两端固定于桩孔的开口处的侧壁之上,从而完成钢筋笼的固定。
[0019]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桩孔的顶侧还设有孔口护筒,且所述孔口护筒的侧壁底部周向上还设有若干插接孔,各接插孔内插设有凸齿状分隔件;所述钢筋笼底部伸入地基桩孔内,且所述钢筋笼底部钢筋与桩孔的底部间有间隙,所述钢筋笼的主筋顶部位于所述孔口护筒内,所述混凝土结构体被浇筑于桩孔和护筒内,并完成对钢筋笼的包裹。
[0020]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钢筋笼的主筋有50mm至100mm位于所述孔口护筒内;位于所述孔口护筒内的各主筋套接有防护套。
[0021]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箍筋与主筋通过扎丝捆扎相连。
[0022]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钢筋笼内设有若干水平支撑筋,所述水平支撑筋两端分别与钢筋笼内的主筋连接。
[0023]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钢筋笼的底部钢筋与桩孔的底部间距为100mm至300mm。
[0024]前述本专利技术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专利技术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方法针对高回填杂填土旋挖桩成孔,由于其回填料的不均匀性,和地下水的不确定性,本专利技术在不同区域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起到降本增效提质的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孔口护筒内设置分隔件,使得进行凿桩头作业时,可以通过风镐剔除掉各分隔件间混凝土,然后取出分隔件,然后用风镐沿着楔形孔眼顶进即可轻松破断桩头。并且,由于各主筋套接有防护套,从而可以较高效的取出破断的桩头而不会对主筋造成损伤。即,通过本专利技术旋挖灌注桩的结构设计,使得施工人员可以能够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成桩。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旋挖灌注桩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旋挖灌注桩的主筋与防护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旋挖灌注桩中分隔件的设置示意图;
[0029]图4是本专利技术进行旋挖灌注桩浇筑时螺旋浇筑管的位置示意图;
[0030]图5是本专利技术进行旋挖灌注桩浇筑时螺旋浇注管中分隔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其中,101

钢筋笼,102

主筋,103

箍筋,104

防护套,105

水平支撑筋,106

定位横担,107

孔口护筒,108

分隔件,200

桩孔,300

螺旋浇筑管,301

分隔部,301a

第一半球形碗,301b

第二半球形碗,301c

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杂填土高回填地质条件下旋挖灌注桩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挖灌注桩的构筑方法包括:S1:桩孔(200)成孔步骤,采用钻机与目标区域进行钻孔作业;针对桩孔(200)上部坍塌时,采用低标号混凝土回填,待混凝土初凝后再次旋挖成孔,由混凝土完成桩孔周围结构体稳固;针对桩孔(200)中部坍塌时,采用湿润泥土回填形成护壁完成孔体稳固,并在钻机低转速大扭矩的旋挖模式下将回填石料碾磨成石粉,与回填的湿润泥土形成护壁胶结面;针对桩孔(200)底部过水区域,采用具有水稳定性的预拌流态固化土或者泡沫混凝土进行回填;S2:钢筋笼(101)下发步骤,将钢筋笼(101)下放至步骤S1完成的桩孔内,并完成钢筋笼固定,使得钢筋笼(101)与桩孔(200)的底部和侧面具有间隙;S3:混凝土浇筑步骤,通过螺旋浇筑管(300)向放入钢筋笼(101)的桩孔(200)内浇筑混凝土完成对钢筋笼(101)的包裹,实现旋挖灌注桩成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挖灌注桩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浇筑开始前,所述螺旋浇筑管(300)内设有分隔部(301),所述分隔部(301)与待浇筑混凝土接触,并随着混凝土灌注进行桩孔(200)的底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挖灌注桩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301)包括第一半球形碗(301a)和第二半球形碗(301b),第一半球形碗(301a)和第二半球形碗(301b)在螺旋浇筑管(300)时其碗口同时朝向螺旋浇筑管(300)末端,且第一半球形碗(301a)和第二半球形碗(301b)之间设有连接轴(301c)相连。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挖灌注桩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桩孔上部坍塌时,采用的低标号混凝土为C10

C20混凝土;所述预拌流态固化土由各种排弃的碴土、土体硬化剂和水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德坤陈尚华吕文志王中全王佳何冬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