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10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笙,包括笙斗和设置在笙斗上端开口处的笙斗盖,在所述笙斗盖上留有笙苗插孔,在每个笙苗插孔上均插有笙苗,所述笙苗包括苗管,在所述苗管下端设有笙簧安装孔,在苗管上端设有音窗孔,在笙斗前侧安有吹嘴连接部,吹嘴连接部与笙斗相连通;还包括压条,在所述笙斗盖上安有若干对朝向笙斗外侧的笙苗固定卡,每对笙苗固定卡均包括第一固定卡和第二固定卡,第一固定卡和第二固定卡对应设置,第一固定卡包括第一固定支腿、设置在第一固定支腿上的第一固定臂和铰接在第一固定臂上的第一凸块。该笙能将笙苗可靠固位,使得插入笙苗插孔内的笙苗不易松动甚至脱落,各笙苗不易向四周散开,笙苗安装更换方便,演奏者舒适感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


[0001]本实用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乐器,具体涉及一种能可靠固定苗管的笙。

技术介绍

[0002]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笙一般由吹嘴连接部、笙斗(即与吹嘴连接部相连的笙底座,作为气室)、笙簧(安装在笙苗下端并位于笙斗内,用做震动源,带动笙苗内的气体震动)、笙苗(许多长短不一的竹管或铜管,其内气体可以震动以发出乐音)等部分构成,演奏者经吹嘴连接部将气体吹入笙斗内,通过用手盖住笙苗上的开孔(传统型)或者通过按键(为金属材质)打开笙苗上的音窗孔(按键型)来发音演奏。
[0003]一把笙中通常插有多根笙苗,如18根、27根、36根、42根等,笙苗往往分成若干排直接插在固定在笙斗上的笙苗插孔内,笙苗插孔与笙苗直径配合,利用笙苗外壁与笙苗插孔之间的摩擦力使笙苗固定。有些笙还对笙苗上部进行紧固,否则笙苗易散开,不能紧固成型。常见的固定笙苗方式一般采用矩形框来进行,矩形框位于笙苗上方,笙苗束缚在矩形框中间和周围。这种矩形框使用起来不仅安装拆卸非常不便,而且矩形的形状也不能完全与笙苗现有的弧形排布形状相适应,使得笙苗排布效果不好,也影响演奏者的舒适感。更重要的是这种固定方式仅能对笙苗的径向位移进行限定,保证各笙苗不向四周散开,但不能对笙苗的轴向位移进行限定。随着笙在搬运、倾倒、吹奏过程中的振动以及时间的累积,笙苗容易从笙苗插孔内松动甚至滑脱出笙苗插孔。松动后的笙苗由于其与笙簧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偏移,因此可能会使乐曲失去本应有的韵味,令演奏者和听众不满。为保证每次的演奏效果,演奏者常常会在每次演奏前或定期检查每根笙苗的固定情况,但如演奏者遗漏检查或者笙在搬运、倾倒、吹奏过程中的振动依旧可能会导致某根笙苗松动甚至脱落,影响演奏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笙,该笙能将笙苗可靠固位,使得插入笙苗插孔内的笙苗不易松动甚至脱落,各笙苗不易向四周散开,笙苗安装更换方便,不影响笙苗排布,演奏者舒适感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笙,包括笙斗和设置在笙斗上端开口处的笙斗盖,在所述笙斗盖上留有笙苗插孔,在每个笙苗插孔上均插有笙苗,所述笙苗包括苗管,在所述苗管下端设有笙簧安装孔,在苗管上端设有音窗孔,在笙斗前侧安有吹嘴连接部,吹嘴连接部与笙斗相连通;还包括压条,在所述笙斗盖上安有若干对朝向笙斗外侧的笙苗固定卡,每对笙苗固定卡均包括第一固定卡和第二固定卡,第一固定卡和第二固定卡对应设置,第一固定卡包括第一固定支腿、设置在第一固定支腿上的第一固定臂和铰接在第一固定臂上的第一凸块,在第一凸块上设有第一拨片,旋转第一拨片,第一拨片带动第一凸块旋转进而改变第一凸块边缘与
第一固定臂之间的相对位置;第二固定卡包括第二固定支腿、设置在第二固定支腿上的第二固定臂和铰接在第二固定臂上的第二凸块,在第二凸块上设有第二拨片,旋转第二拨片,第二拨片带动第二凸块旋转进而改变第二凸块边缘与第二固定臂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所述苗管侧面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支点;当所述压条通过固定支点压住安装在笙苗插孔上的笙苗时,压条一端位于第一凸块、第一固定臂和第一固定支腿之间的区域,另一端恰好位于第二凸块、第二固定臂和第二固定支腿之间的区域。
[0006]优选的,还包括第一中间固定卡和第二中间固定卡,所述第一中间固定卡和第二中间固定卡对应设置,第一中间固定卡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中间支腿、共同铰接在两第一中间支腿上的第一中间凸块,在第一中间凸块上设有第一中间拨片,旋转第一中间拨片,第一中间拨片带动第一中间凸块旋转进而改变第一中间凸块边缘与第一中间支腿之间的相对位置;第二中间固定卡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中间支腿、共同铰接在两第二中间支腿上的第二中间凸块,在第二中间凸块上设有第二中间拨片,旋转第二中间拨片,第二中间拨片带动第二中间凸块旋转进而改变第二中间凸块边缘与第二中间支腿之间的相对位置。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部还包括防脱支点,防脱支点和固定支点一体相连。
[0008]优选的,所述笙苗固定卡设有两对,其中一对笙苗固定卡设置在笙斗盖的近吹嘴连接部侧,另一对笙苗固定卡设置在笙斗盖的远吹嘴连接部侧,第一中间固定卡和第二中间固定卡设置在两对笙苗固定卡之间。
[0009]优选的,所述笙斗盖可拆卸的固定在笙斗上,所述固定部基本呈L型。
[0010]优选的,还包括中间压条,所述中间压条可压住安装在笙苗插孔上中部的笙苗,中间压条一端穿过两第一中间支腿,另一端恰好穿过两第二中间支腿。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支点和防脱支点形成凹槽,固定支点设置在近苗管侧,防脱支点设置在远苗管侧。
[0012]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苗管上安有按键,在所述音窗孔一侧安有扩音管。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多根苗管依次排列并插在笙苗插孔上,使各苗管上的固定支点朝向同一方向并且在同一高度,各苗管上的固定部凸出苗管侧面,使得通过条状的压条和中间压条即可很容易的将整排的苗管压住,此时压条一端位于第一凸块、第一固定臂和第一固定支腿之间的区域,另一端恰好位于第二凸块、第二固定臂和第二固定支腿之间的区域。旋转第一拨片,第一拨片带动第一凸块旋转进而改变第一凸块边缘与第一固定臂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压条端部逐渐卡紧在第一凸块、第一固定臂和第一固定支腿之间的区域内;旋转第二拨片,第二拨片带动第二凸块旋转进而改变第二凸块边缘与第二固定臂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压条另一端逐渐卡紧在第二凸块、第二固定臂和第二固定支腿之间的区域内,从而将整排的外侧笙苗压住,整排外侧笙苗的轴向位移被牢牢的限定住同时不易向四周散开,保证了外侧笙苗的固定效果和演奏者舒适感;压条与每排外侧笙苗排列形状契合,既不影响笙苗排布还可以通过反向旋转第一拨片和第二拨片便捷的从外侧笙苗上取下,实现外侧笙苗安装更换方便快捷的目的。中间压条通过中部笙苗上与之配合的防脱支点和固定支点使中间压条可以恰好放置在该凹槽内并压住中间笙苗,此时中间压条一端穿过两第一中间支腿,另一端恰好穿过两第二中间支腿,旋转第一中间拨片,第一中间拨片带动第一中间凸块旋转进而改变第一中间凸块边缘与第一中间支腿之间的相对位置;旋转第二中间拨片,第二中间拨片带动第二中间凸块旋转进而改变第二中间凸块边缘与第二中间支腿之间
的相对位置,进而将中间压条限定在两第一中间支腿和两第二中间支腿之间,从而将整排的中部笙苗压住,整排中部笙苗的轴向位移被牢牢的限定住同时不易向四周散开。基本呈L型的固定部形成凹槽状保证压条或中间压条不会从固定支点上滑脱,进一步保证苗管的固定效果和演奏者舒适感,同时压条或中间压条给固定支点的下压力还保证了各笙苗不易向四周散开。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笙的立体图示意图;图2为本笙中的笙斗立体图示意图;图3为本笙的局部放大图示意图;图4为本笙中的笙苗示意图;图5为本笙另一局部放大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本笙,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笙,包括笙斗和设置在笙斗上端开口处的笙斗盖,在所述笙斗盖上留有笙苗插孔,在每个笙苗插孔上均插有笙苗,所述笙苗包括苗管,在所述苗管下端设有笙簧安装孔,在苗管上端设有音窗孔,在笙斗前侧安有吹嘴连接部,吹嘴连接部与笙斗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条,在所述笙斗盖上安有若干对朝向笙斗外侧的笙苗固定卡,每对笙苗固定卡均包括第一固定卡和第二固定卡,第一固定卡和第二固定卡对应设置,第一固定卡包括第一固定支腿、设置在第一固定支腿上的第一固定臂和铰接在第一固定臂上的第一凸块,在第一凸块上设有第一拨片,旋转第一拨片,第一拨片带动第一凸块旋转进而改变第一凸块边缘与第一固定臂之间的相对位置;第二固定卡包括第二固定支腿、设置在第二固定支腿上的第二固定臂和铰接在第二固定臂上的第二凸块,在第二凸块上设有第二拨片,旋转第二拨片,第二拨片带动第二凸块旋转进而改变第二凸块边缘与第二固定臂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所述苗管侧面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支点;当所述压条通过固定支点压住安装在笙苗插孔上的笙苗时,压条一端位于第一凸块、第一固定臂和第一固定支腿之间的区域,另一端恰好位于第二凸块、第二固定臂和第二固定支腿之间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中间固定卡和第二中间固定卡,所述第一中间固定卡和第二中间固定卡对应设置,第一中间固定卡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中间支腿、共同铰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宏亮赵金阔
申请(专利权)人:涿州市赵家笙乐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