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移动护理的急救外科护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急救外科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移动护理的急救外科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外科急救时,常常需要用到能够进行移动护理的装置,因此需要基于移动护理的急救外科护理装置。
[0003]在进行外科急救时,需要将病人移动至急救外科护理装置上,但是急救外科护理装置高度不可调,在移动病人时,对病人的扰动较大,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因此,提出一种基于移动护理的急救外科护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基于移动护理的急救外科护理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基于移动护理的急救外科护理装置,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面上设置有阻挡机构,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承载板之间设置有升降部,所述支撑板的底面边角处安装有滚轮,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滚轮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
[0006]所述升降部包括分别对称设置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移动护理的急救外科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1),所述承载板(1)的顶面上设置有阻挡机构,所述承载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承载板(1)之间设置有升降部,所述支撑板(2)的底面边角处安装有滚轮(3),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滚轮(3)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升降部包括分别对称设置的两第一杆体(4)以及两第二杆体(5),所述第一杆体(4)与所述第二杆体(5)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杆体(4)与所述第二杆体(5)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杆体(4)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承载板(1)的底面上,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2)的顶面上,所述第二杆体(5)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撑板(2)的顶面上,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承载板(1)的底面上,两所述第一杆体(4)均与升降电机(6)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护理的急救外科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电机(6)固接在所述支撑板(2)的顶面上,所述升降电机(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螺杆(7),所述螺杆(7)通过两轴座(8)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2)的顶面上;两所述第一杆体(4)的底端之间转动连接有传动杆(9),所述传动杆(9)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7)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护理的急救外科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体(5)的顶端通过转轴安装有滑轮(10),所述滑轮(10)滑动连接在滑槽(11)内,所述滑槽(11)固接在所述承载板(1)的底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护理的急救外科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接在所述支撑板(2)底面的滑杆(12),所述滑杆(12)的外侧套设有第一筒体(13),所述滑杆(12)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筒体(13)内,所述第一筒体(13)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套筒(14),所述第二套筒(14)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筒体(13)的外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套筒(14)与所述第一筒体(13)的两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套筒(14)与所述第一筒体(13)之间通过若干走液孔(15)连通,若干所述走液孔(15)周向等间隔开设在所述第一筒体(13)的底端,所述第一筒体(13)以及所述第二套筒(14)均内灌注有阻尼液(16),位于所述第二套筒(14)的所述阻尼液(16)的没过所述走液孔(15),所述滚轮(3)安装在所述第二套筒(14)的底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护理的急救外科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承载板(1)两侧的若干立杆(17),所述立杆(17)铰接在所述承载板(1)的顶面上,位于同侧的若干所述立杆(17)的端部之间固接有横杆(18),所述横杆(18)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承载板(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上下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内穿设有销钉(19),所述销钉(19)穿入所述第二通孔内。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移动护理的急救外科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的底面上还设置有储存部,所述储存部包括支撑盒(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荣瑾,陆舒婷,黄国玉,魏文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