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缝通关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176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33
一种无缝通关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Taro前端架构、JAVA后台服务器和C#后台回执服务器,还包括港口分布座以及安装于所述港口分布座上端的第二信息采集端、车辆采集点调动模块以及点位信息采集模块;通过JAVA后台服务器统一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及管理,可满足Taro前端架构与JAVA后台服务器之前的实时数据交互,且通过单一的Taro前端架构作为数据录入系统,可有效的避免了在通关系统中需要用户在多个系统中相互切换的痛点,同时通过微端程序入口,可保障用户随时随地录入单证,通关效率大幅度提高,确保用户可事实收到单据最新状态,实时查看单据的情况,有效的提高了用户通关过程的体验,同时对于异常单证可查看,大幅提升了异常单的处理效率。了异常单的处理效率。了异常单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缝通关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无缝通关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进出境运输工具“舱单”指进出境船舶、航空器、铁路列车、公路车辆等运输工具负责人或其代理人向海关递交、传输真实、能准确反映运输工具所载货物、物品情况的纸质载货清单或电子数据。进出境确报是指公路进/出境车辆在抵达公路口岸监管点前,应向海关以电子数据的方式提交车辆进/出境确报,告知海关确切的抵达时间及所载货物批次信息,收到海关反馈的“接受申报,该确报报文处理成功”的回执后,即可安排车辆进出境,举例来说,现有无缝CCRN,是源发地货物进出入接收地前,需要像道路管理系统申报的货物资料,申报成功会得到CCRN号,根据货物申报成功的CCRN号进行捆绑,捆绑成功后司机才能过关,否则就是闯关,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海关已经在进出口货物通关作业中已经全面采用无纸化的电子报关模式,同时接收地海关也基本采用电子化单据的申报、贸易以及货物运输非常频繁,无法与源发地海关系统实时数据交互,报关用户需要频繁在各系统相互切换,沟通成本大,导致通关效率较低,且司机、运输公司、申报企业无法通过移动端(手机端)随时随地进行单据申报,货物通关时效降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无缝通关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缝通关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缝通关系统,包括Taro前端架构、JAVA后台服务器和C#后台回执服务器,还包括港口分布座以及安装于所述港口分布座上端的第二信息采集端、车辆采集点调动模块以及点位信息采集模块,Taro前端架构,所述Taro前端架构运行于所述JAVA客户端服务的系统,并通过服务端与所述C#后台服务器作为网络数据交换,进而提供申报用户做无缝清关的数据录入,JAVA后台服务器,所述JAVA后台服务器作为程序的主要服务器,进而通过Springcloud的微服务系统接收所述Taro前端架构传输的相关数据及把处理过的数据传输到所述C#后台回执服务器,同时接收所述C#后台回执服务器返回的海关信息的回执,C#后台回执服务器,所述C#后台回执服务器为处理用户的录入数据及向接收海关端以及接收清关端提交报关的报文信息数据,并获得接收海关端的申报回执的报关数据,第二信息采集端,所述第二信息采集端通过提供第二种用于通关车辆基础资料捕捉形式,并经点位信息采集模块对通关车辆信息状态定点达成反馈,进而同步检测通关车辆在到达每个间隔频段后通过所述点位信息采集模块采集该间断所用时耗数据,用以后续与微端回执数据库获得的时耗数据比对,进而起到提供无缝通关优化参考值作用。
[000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Taro前端架构包括用于处理页面缩包含的的CSS代码、JS代码、图片的前端微服务,同时会显示功能空间用以实现用户UI界面的操作功能。
[000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C#后台回执服务器还包括功能控件,所述功能控件由弹窗窗口单元以及提示控件组成。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提示控件包括基本类型的控件及继承与基本控件并延伸的文本控件、字符控件、滚动条控件、下拉框控件、复选框控件、标签页切换控件。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二信息采集端包括车辆识别图像采集单元、无线信号上传单元和支撑盘架,所述车辆识别图像采集单元呈环形固定于所述支撑盘架的外侧,所述无线信号上传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盘架的顶部,进而在选用第二种车辆资料采集形式时,通过车辆识别图像采集单元对车辆信息手控采集并经所述无线信号上传单元上传录入,并在录入后的通关车辆到达所述点位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点位时获取其单间隔频段时耗信息,用以后续与正常微端回执数据库做出时耗数据比对。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车辆采集点调动模块包括第一轴侧调控单元、第二轴侧调控单元、丝杆传动单元和纵向滑动限制单元,所述第一轴侧调控单元和所述第二轴侧调控单元通过驱动所述第二信息采集端转向实现与待采集信息车辆高度贴合,所述丝杆传动单元通过所述纵向滑动限制单元的滑动限制实现对所述第二信息采集端纵向高度调整。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一种无缝通关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
[0011]S1、用户在对接微端、或扫描二维码,进入一体化通关微端小程序后,经Taro前端架构完成数据的查询并录入相关报关的数据,之后发送带数据请求的参数到后端JAVA服务器端,JAVA服务器会生成相关报关数据,并根据对应的规则传输到源发海关端或接收海关端,海关响应后会把最新的回执信息响应给C#后台回执服务器,C#后台回执服务器处理完回执信息后会传输给JAVA服务器端,显示给用户在Taro前端展示;
[0012]S2、当用户通过对接微端的微端程序功能进行源发段或接收段通关单据申报,且海关返回成功回执后,系统会根据成功回执信息通过微端系统消息通知当前申报的用户,用户通过对接微端消息查看单据成功的具体信息;
[0013]S3、而用户对接微端的微端程序功能进行源发段或接收段通关单据申报,且海关返回失败或异常回执后,系统会根据失败或异常回执信息通过对接微端的系统消息通知通过微端程序申报的用户,用户即通过对接微端消息查看单据申报失败或异常的具体信息;
[0014]S4、当用户通过对接微端的微端程序进行源发海关段或接收海关段通关单据申报,且海关返回成功、或失败和异常回执后,JAVA后台服务器会处理相关异常并将信息以短信形式推送给申报的用户的手机号上,用户可通过手机及时关注申报单据的实时情况。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微端程序为载体,通过JAVA后台服务器统一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及管理,可满足Taro前端架构与JAVA后台服务器之前的实时数据交互,且通过单一的Taro前端架构作为数据录入系统,可有效的避免了在通关系统中需要用户在多个系统中相互切换的痛点,同时通过微端程序入口,可保障用户随时随地录入单证,通关效率大幅度提高,确保用户可事实收到单据最新状态,实时查看单据的情况,有效的提高了用户通关过程的体验,同时对于异常单证可查看,大幅提升了异常单的处理效率。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微端程序录入车辆信息的同时,也通过提供第二种用于通关车辆基础资料捕捉形式,使通关车辆无法采用微端程序录入时,可通过车辆采集点调动模块调控后经第二信息采集端图像采集录入车辆信息,即车辆到达每个点位信息采
集模块后,通过点位信息采集模块捕捉通关车辆信息状态定点达成反馈,进而在同步检测通关车辆在到达每个间隔频段后,通过所述点位信息采集模块采集该间断所用时耗数据,用以后续与微端回执数据库获得的时耗数据比对,进而起到提供无缝通关优化参考值作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无缝通关系统的原理拓扑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无缝通关系统的架构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缝通关系统,包括Taro前端架构、JAVA后台服务器和C#后台回执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港口分布座以及安装于所述港口分布座上端的第二信息采集端、车辆采集点调动模块以及点位信息采集模块;Taro前端架构,所述Taro前端架构运行于所述JAVA客户端服务的系统,并通过服务端与所述C#后台服务器作为网络数据交换,进而提供申报用户做无缝通关的数据录入;JAVA后台服务器,所述JAVA后台服务器作为程序的主要服务器,进而通过Springcloud的微服务系统接收所述Taro前端架构传输的相关数据及把处理过的数据传输到所述C#后台回执服务器,同时接收所述C#后台回执服务器返回的海关信息的回执;C#后台回执服务器,所述C#后台回执服务器为处理用户的录入数据及向接收海关端以及接收清关端提交报关的报文信息数据,并获得接收海关端的申报回执的报关数据;第二信息采集端,所述第二信息采集端通过提供第二种用于通关车辆基础资料捕捉形式,并经点位信息采集模块对通关车辆信息状态定点达成反馈,进而同步检测通关车辆在到达每个间隔频段后通过所述点位信息采集模块采集该间断所用时耗数据,用以后续与微端回执数据库获得的时耗数据比对,进而起到提供无缝通关优化参考值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通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Taro前端架构包括用于处理页面缩包含的的CSS代码、JS代码、图片的前端微服务,同时会显示功能空间用以实现用户UI界面的操作功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通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后台回执服务器还包括功能控件,所述功能控件由弹窗窗口单元以及提示控件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通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采集端包括车辆识别图像采集单元、无线信号上传单元和支撑盘架,所述车辆识别图像采集单元呈环形固定于所述支撑盘架的外侧,所述无线信号上传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盘架的顶部,进而在选用第二种车辆资料采集形式时,通过车辆识别图像采集单元对车辆信息手控采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成果陈嘉嘉陈楹楷陈寒松幺宝刚刘万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泰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