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智能晶闸管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153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智能晶闸管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磁环变压器T,磁环变压器T包括主铁芯、副铁芯、绕制于主铁芯上的编码线圈原边、绕制于副铁芯上的第一编码线圈副边和第二编码线圈副边、以及触发编码系统,所述触发系统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编码线圈原边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编码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正向晶闸管的门极和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编码线圈副边的两端分别与反向晶闸管的阳极和门极连接。该系统通过触发编码系统向磁环变压器输出不同频率的触发编码信号来分别控制正向晶闸管和反向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实现对晶闸管的双向精确控制,避免出现因触发信号在传递过程中被有效识别而导致晶闸管无法有效触发或者触发精度受到影响。受到影响。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智能晶闸管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
,具体涉及一种双向智能晶闸管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变压器是电网中的重要设备,传统的变压器是通过控制断路器直接投入到电网系统中,即硬投切。这种投切方式在变压器直接接入到电网系统时产生的瞬时大电流冲击,会对电网运行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变压器损坏。
[0003]晶闸管的应用除了满足电机软起动要求外,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作为软开关对变压器进行投切,实现变压器的软起动,以降低变压器投入到电网系统中时所产生的冲击电流,这就要求晶闸管的触发导通能精确控制和调节。
[0004]双向晶闸管控制是晶闸管的一种典型控制方式。参照图1,现有的双向晶闸管控制系统包括正向晶闸管、反向晶闸管、第一磁环变压器T1和第二磁环变压器T2。第一磁环变压器的线圈原边连接第一触发系统,第一磁环变压器的副边线圈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正向晶闸管的门极连接,副边线圈的另一端与正向晶闸管的阳极连接;第二磁环变压器的线圈原边连接第二触发系统,第二磁环变压器的副边线圈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反向晶闸管的阳极连接,副边线圈的另一端与反向晶闸管的门极连接。
[0005]这种控制方式通过两个独立的触发系统分别对正向晶闸管和反向晶闸管进行控制,采用磁环串联触发,触发信号传递过程无法进行信号识别,可能出现晶闸管在特定情况下无法有效触发或者触发精度受到影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上述表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智能晶闸管控制系统,其可以对触发信号精准识别,实现对晶闸管的更精确控制。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双向智能晶闸管控制系统,包括磁环变压器T,磁环变压器T包括主铁芯、副铁芯、绕制于主铁芯上的编码线圈原边、绕制于副铁芯上的第一编码线圈副边和第二编码线圈副边、以及触发编码系统,所述触发系统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编码线圈原边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编码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正向晶闸管的门极和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编码线圈副边的两端分别与反向晶闸管的阳极和门极连接;该双向智能晶闸管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与第一编码线圈副边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用于采集触发编码系统发出的触发信号的频率,当识别到第一频率的触发信号时控制第一编码线圈副边导通;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与第二编码线圈副边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用于采集触发编码系统发出的触发信号的频率,当识别到第二频率的触发信号时控制第二编码线圈导通。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第一取能线圈、第一信号取能模块、第一编码频率识别模块、第一开关电压输出模块以及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取能线圈绕制在副磁芯上,所述第一取能线圈的两端与第一信号取能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取能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编码频次识别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编码频次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开关管串联在第一编码线圈副边回路中。
[0010]作为优选方案:该控制系统还包括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开关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正向晶闸管的门极连接。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二极管D1与正向晶闸管的门极之间串联有限流电阻R1。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第二取能线圈、第二信号取能模块、第二编码频率识别模块、第二开关电压输出模块以及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取能线圈绕制在副磁芯上,所述第二取能线圈的两端与第二信号取能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取能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编码频次识别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编码频次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串联在第二编码线圈副边回路中。
[0013]作为优选方案:该控制系统还包括二极管D2,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二开关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反向晶闸管的阳极连接。
[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二极管D2与反向晶闸管的门极之间串联有限流电阻R2。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6]该系统通过触发编码系统向磁环变压器输出不同频率的触发编码信号来分别控制正向晶闸管和反向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实现对晶闸管的双向精确控制,避免出现因触发信号在传递过程中被有效识别而导致晶闸管无法有效触发或者触发精度受到影响。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晶闸管双向控制的电气原理图;
[0018]图2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系统的电气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照图2,一种双向智能晶闸管控制系统,包括磁环变压器T,磁环变压器T包括主铁芯、副铁芯、设置于主铁芯一侧的编码线圈原边、设置于副铁芯一侧的第一编码线圈副边和第二编码线圈副边、二极管D1和D2、电阻R1和R2,以及触发编码系统。
[0020]编码线圈原边绕制在主铁芯上,触发系统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编码线圈原边的两端连接,触发编码系统用于向编码线圈原边输出编码信号。
[0021]第一编码线圈副边绕制在副铁芯上,第一编码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正向晶闸管的门极和阳极连接;第二编码线圈副边绕制在副铁芯上,第二编码线圈的两端分别与反向晶闸管的阳极和门极连接。
[0022]该双向智能晶闸管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
[0023]第一信号处理模块与第一编码线圈副边连接,第一信号处理模块用于采集触发编码系统发出的触发信号的频率,当识别到第一频率的触发信号时控制第一编码线圈副边导
通;第二信号处理模块与第二编码线圈副边连接,第二信号处理模块用于采集触发编码系统发出的触发信号的频率,当识别到第二频率的触发信号时控制第二编码线圈导通。
[0024]该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为:
[0025]触发编码系统向编码线圈原边输出第一触发编码信号(脉冲信号),第一触发编码信号的频率等于第一频率;第一信号处理模块采集到第一频率的触发编码信号后控制第一编码线圈副边导通,此时有触发电流流向正向晶闸管,正向晶闸管导通;当第一触发编码信号的频率发生变化时,第一信号处理模块控制第一编码线圈副边关断,此时不再有触发电流流向正向晶闸管,正向晶闸管关断。
[0026]触发编码系统向编码线圈原边输出第二触发编码信号(脉冲信号),第二触发编码信号的频率等于第二频率;第二信号处理模块采集到第二频率的触发编码信号后控制第二编码线圈副边导通,此时有触发电流流向反向晶闸管,反向晶闸管导通;当第二触发编码信号的频率发生变化时,第二信号处理模块控制第二编码线圈副边关断,此时不再有触发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智能晶闸管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磁环变压器T,磁环变压器T包括主铁芯、副铁芯、绕制于主铁芯上的编码线圈原边、绕制于副铁芯上的第一编码线圈副边和第二编码线圈副边、以及触发编码系统,所述触发系统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编码线圈原边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编码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正向晶闸管的门极和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编码线圈副边的两端分别与反向晶闸管的阳极和门极连接;该双向智能晶闸管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与第一编码线圈副边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用于采集触发编码系统发出的触发信号的频率,当识别到第一频率的触发信号时控制第一编码线圈副边导通;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与第二编码线圈副边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用于采集触发编码系统发出的触发信号的频率,当识别到第二频率的触发信号时控制第二编码线圈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智能晶闸管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第一取能线圈、第一信号取能模块、第一编码频率识别模块、第一开关电压输出模块以及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取能线圈绕制在副磁芯上,所述第一取能线圈的两端与第一信号取能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取能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编码频次识别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编码频次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压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元刚任卫红程映游毕华同黄启新
申请(专利权)人:大力电工襄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