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卜祥瑞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免耕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1399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免耕播种机,属于播种机技术领域。横梁由上下两组横臂组成,横臂上安装的播种单体的数量是开沟施肥盘的二倍,上下横臂上的两个播种单体为一组,各组播种单体分别位于开沟施肥盘的正后方,单组内的两播种单体位于其前方开沟施肥盘行走延迟线上的两侧,单组内的播种单体上的播种器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单组内播种器位于前方的播种单体的摆臂机构的尺寸短,单组内播种器位于前方的播种单体的摆臂机构的尺寸长;单组内左侧的播种器支架的左侧设有限深轮,右侧的播种器支架的右侧设有限深轮。通过上下双横梁、双摆臂机构和前后双播种器的结构,实现单垄双播种单体,进而实现单垄双列播种。进而实现单垄双列播种。进而实现单垄双列播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免耕播种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免耕播种机,属于播种机


技术介绍

[0002]农田地的垄宽一般在55

65cm左右,在播种黄豆、玉米和高粱时,需要在一根垄地上实现双列播种。传统的办法是先将土地耕好,再使用单独的播种机播种,此类方法效率很低,而且无法获得免耕作业补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推广下,免耕播种机的需求日益增加。
[0003]但现有的免耕播种机仅能实现单列播种,其每个播种体的宽度都非常大,对靠在一起的播种列宽也大于50cm,无法实现单垄多列播种,而且现有的免耕播种机在湿粘土地上经常出现播种盘、限深轮夹泥的情况,导致无法播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十分需要一种新型的免耕播种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免耕播种机,能够实现单垄双列播种,播种间距可调,垄间距可调,防止播种盘夹泥,满足在湿粘土地上作业的需求。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免耕播种机,包括横梁、拖车连接臂、肥料箱、开沟施肥盘和驱动轮,横梁前方设有拖车连接臂,横梁顶部安装有肥料箱,横梁底部设有数个等间距的开沟施肥盘,横梁两侧设有与地面接触的驱动轮,肥料箱通过导管与下方开沟施肥盘连接,横梁上设有与开沟施肥盘数量相同的播种单体,播种单体由摆臂机构、播种器支架、播种器、播种盘、刮泥刀、限深轮、支臂和镇压轮组成,横梁后方通过摆臂机构与播种器支架铰接,播种器支架上设有播种器,其下方设有播种盘,播种盘两侧设有固定在播种器支架上的刮泥刀,刮泥刀外侧设有通过摆臂与播种器支架铰接的限深轮,播种器支架上设有调节限深轮的摆臂的调节器,播种器支架后方通过支臂安装镇压轮,驱动轮的轴端通过链轮和链条与摆臂机构上的涡轮蜗杆动力分配器连接,通过涡轮蜗杆动力分配器驱动播种器,横梁由上下两组横臂组成,横臂上安装的播种单体的数量是开沟施肥盘的二倍,上下横臂上的两个播种单体为一组,各组播种单体分别位于开沟施肥盘的正后方,单组内的两播种单体位于其前方开沟施肥盘行走延迟线上的两侧,单组内的播种单体上的播种器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单组内播种器位于前方的播种单体的摆臂机构的尺寸短,单组内播种器位于后方的播种单体的摆臂机构的尺寸长;单组内左侧的播种器支架的左侧设有限深轮,右侧的播种器支架的右侧设有限深轮,左侧播种器8的动力箱为左端输入轴动力箱,其种子箱靠左侧,右侧播种器8的动力箱为右端输入轴动力箱,其种子箱靠右侧。
[0006]进一步的,摆臂机构摆臂机构由装卡立板、连杆、拉簧、涡轮蜗杆动力分配器组成,装卡立板装卡在横臂上,装卡立板的横向位置可调,装卡立板后端铰接有四根同长的连杆,
各连杆均相互平行,上方的两个连杆的前半部间连接有横杆,下方的两个连杆的后半部方连接有横杆,上下横杆连设有拉簧,连杆后端与播种器支架的立板铰接,其立板与装卡立板平行,装卡立板上设有与播种器主轴连接的涡轮蜗杆动力分配器。
[0007]进一步的,播种器支架的后方固定连接有延长臂,限深轮的摆臂与延长臂的后端侧壁通过铰轴铰接,延长臂的尺寸大于摆臂长度的二倍,播种器支架上安装的刮泥刀的刀刃宽度大于播种盘宽度的一半。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免耕播种机无法实现单垄多列播种的问题,通过上下双横梁、双摆臂机构和前后双播种器的结构,实现单垄双播种单体,进而实现单垄双列播种,通过摆臂机构上装卡立板的横向间距的调节,能够控制播种间距,实现垄间距可调;通过拉簧提高摆臂机构的提升力,通过延长臂减轻限深轮的承载力,防止限深轮陷入湿地中,满足在湿粘土地上作业的需求,通过改变限深轮的位置,防止刮泥刀与限深轮之间发生干涉,增大彼此间的间距,从而提供更大尺寸的刮泥刀,防止播种盘夹泥,提高播种效果。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3]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技术的部件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6]图7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7]图中标号:
[0018]1、横梁,2、拖车连接臂,3、肥料箱,4、开沟施肥盘,5、驱动轮,6、摆臂机构,7、播种器支架,8、播种器,9、播种盘,10、刮泥刀,11、限深轮,12、支臂,13、镇压轮,61、装卡立板,62、连杆,63、拉簧,64、涡轮蜗杆动力分配器,71、延长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

7所示,一种新型免耕播种机,包括横梁1、拖车连接臂2、肥料箱3、开沟施肥盘4和驱动轮5,横梁1前方设有拖车连接臂2,通过拖车连接臂2安装在拖拉机、装载机上,横梁1顶部安装有肥料箱3,横梁1底部设有数个等间距的开沟施肥盘4,横梁1两侧设有与地面接触的驱动轮5,通过驱动轮5的转动为免耕播种机提供动力,肥料箱3通过导管与下方开沟施肥盘4连接,通过开沟施肥盘4的运转实现施肥,横梁1上设有与开沟施肥盘4数量相同的播种单体,通过播种单体实现播种。
[0020]所述的播种单体由摆臂机构6、播种器支架7、播种器8、播种盘9、刮泥刀10、限深轮11、支臂12和镇压轮13组成,横梁1后方通过摆臂机构6与播种器支架7铰接,播种器支架7上设有播种器8,其下方设有播种盘9,播种盘9两侧设有固定在播种器支架7上的刮泥刀10,通过刮泥刀10将播种盘9两侧的泥土去除。刮泥刀10外侧设有通过摆臂111与播种器支架7铰
接的限深轮11,播种器支架7上设有调节限深轮11的摆臂111的调节器,调节器由固定板和顶丝组成,固定板固定在播种器支架7上,固定板上螺纹旋入有顶丝,顶丝顶在摆臂111上焊接的支撑板上,旋钮顶丝顶起支撑板,摆臂111上摆,其限深轮11实现升降。
[0021]播种器支架7后方通过支臂12安装镇压轮13,镇压轮13位于播种盘9的行走延迟线上,两轮间距大于播种盘9的两盘间距,从而实现播种盘9开沟后土料的覆填。
[0022]驱动轮5的轴端通过链轮和链条与摆臂机构6上的涡轮蜗杆动力分配器64连接,通过涡轮蜗杆动力分配器64驱动播种器8,蜗轮蜗杆动力分配器64有两组涡轮蜗杆减速器和一根连接杆组成,前后两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蜗杆的主轴通过连接杆连接,前方的蜗轮蜗杆减速器的涡轮主轴在同一根主轴上,且主轴端部通过链轮与驱动轮5连接,驱动轮5运转,各个前方的减速器运转,各后方的涡轮蜗杆减速器的涡轮主轴与其播种器8的动力轴同轴,且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样驱动轮5运转时,通过涡轮蜗杆动力分配器64可同时驱动各播种器8。
[0023]横梁1由上下两组横臂组成,上下横臂均安装有与前方开沟施肥盘4数量相同的播种单体,即横臂上安装的播种单体的数量是开沟施肥盘4的二倍,上下横臂上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免耕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横梁(1)由上下两组横臂组成,横臂上安装的播种单体的数量是开沟施肥盘(4)的二倍,上下横臂上的两个播种单体为一组,各组播种单体分别位于开沟施肥盘(4)的正后方,单组内的两播种单体位于其前方开沟施肥盘(4)行走延迟线上的两侧,单组内的播种单体上的播种器(8)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单组内播种器(8)位于前方的播种单体的摆臂机构(6)的尺寸短,单组内播种器(8)位于后方的播种单体的摆臂机构(6)的尺寸长;单组内左侧的播种器支架(7)的左侧设有限深轮(11),右侧的播种器支架(7)的右侧设有限深轮(11);单组内左侧播种器(8)的动力箱为左端输入轴动力箱,其种子箱靠左侧,右侧播种器(8)的动力箱为右端输入轴动力箱,其种子箱靠右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免耕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摆臂机构(6)由装卡立板(61)、连杆(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祥瑞齐可利
申请(专利权)人:卜祥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