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待机电量损耗的电源直流转换直流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139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待机电量损耗的电源直流转换直流控制电路,DC输出插座的第一输出脚与D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待机电量损耗的电源直流转换直流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
,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待机电量损耗的电源直流转换直流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户外勤务工作中携带的多功能智能电源,满足一机多功能特点,电池内部集成了各种功能模块。由于电池内储存电能有限,户外勤务工作中的电能尤为宝贵,要是内部电路待机耗电比较高,电池待机储存时间过长(比如搁置1年~2年时间后),等到真正需要使用的时候,电池里面保存的电能早已被这些内部电路吃掉太多了。正常DC

DC转换电路模块的待机工作状态一定会有永久轻微的自耗电,在普通环境无关影响,但是当该电路内置到电池内部以后,这个电路的待机工作耗电就很明显了,尤其产品静置待机时间很长时,弊端显而易见,无法让人接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待机电量损耗的电源直流转换直流控制电路,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低待机电量损耗的电源直流转换直流控制电路,包括DC输出插座、DC

DC转换模块、MOS管Q1和MOS管Q2,所述DC输出插座的E1端与DC

DC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DC输出插座的E2端通过电阻R6连接至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MOS管Q1的G极连接;所述MOS管Q1的S极接地,其D极通过电阻R3与MOS管Q2的G极连接;所述MOS管Q2的S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其D极与DC
‑<br/>DC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MOS管Q2的G极通过稳压二极管D1与MOS管Q2的S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1并联有电阻R2,所述MOS管Q1的G极通过相互并联的电阻R4和电容C1与电池的负极连接,还通过电阻R1与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与DC

DC转换模块的接地端分别接地,所述DC

DC转换模块的输入端通过电容C2接地,其输出端通过相互并联的电容C3和电容C4接地。
[0005]进一步地,所述所述MOS管Q2的D极通过保险电阻R5与DC

DC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MOS管Q1采用N沟道MOS管,所述MOS管Q2采用P沟道MOS管。
[0007]进一步地,所述电容C2、C3、C4为电解电容。
[0008]有益效果
[000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0010]当电源不需要工作时,DC

DC模块处于停机关闭状态,当电源需要工作时,唤醒DC

DC电路启动工作,从而使DC

DC模块在静置待机时候不耗电,达到省电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1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14]参见图1,一种低待机电量损耗的电源直流转换直流控制电路,包括DC输出插座、DC

DC转换模块、MOS管Q1和MOS管Q2,所述DC输出插座的E1端与DC

DC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DC输出插座的E2端通过电阻R6连接至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MOS管Q1的G极连接;所述MOS管Q1的S极接地,其D极通过电阻R3与MOS管Q2的G极连接;所述MOS管Q2的S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其D极与DC

DC转换模块的输入极连接;所述MOS管Q2的G极通过稳压二极管D1与MOS管Q2的S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1并联有电阻R2,所述MOS管Q1的G极通过相互并联的电阻R4和电容C1与电池的负极连接,还通过电阻R1与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与DC

DC转换模块的接地端分别接地,所述DC

DC转换模块的输入端通过电容C2接地,其输出端通过相互并联的电容C3和电容C4接地。
[0015]优选的,所述所述MOS管Q2的D极通过PTC保险电阻R5与DC

DC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所述MOS管Q1采用N沟道MOS管,本实施例采用的型号为2N7002的MOS管;所述MOS管Q2采用P沟道MOS管,本实施例采用型号为TPC8117的MOS管。DC输出插座的型号为DC3513

3P。所述电容C2、C3、C4为电解电容。
[0017]需要说明的是,DC输出插座包含三个引脚,分别是电源正极引脚E1端,负极静电触点E2端和负极动触点E3端,正常情况下,E2端的末端弹片与E3端短路,E3端连接公共地。
[0018]工作原理:该电路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分别直接连接电池对应输出端子,本实施例中,电路的正输入端与15V电池的正极连接,负输入端与电池的负极连接,同时负极连接公共地。正常情况下,当没有外接插头插入DC输出插座时,DC输出插座里面的E2端的末端弹片一直处于短路到负极动触点E3端,使得MOS管2N7002的G极处于低电位状态,则MOS管2N7002的D极一直成高电位,P沟道TPC8117功率mosfet管因为G极处于高电位而使得DS极之间处于开路状态,此时DC

DC转换模块就会因为无电源输入而处于停机状态,达到零功耗电的目的;当输出插座有插头线插入时,E2端的末端弹片因为插头插入被顶开,此时E2端与公共地之间呈现开路状态,此时电路出现反转,E2端出现高电位,进而使MOS管2N7002的G极电位处于高电位状态,使得D极变成低电位,从而控制TPC8117开关开启电路,使DC

DC模块因为供电输入而开启工作状态,并向外供电。当插头线拔除,则DC

DC转换模块停止工作,处于超低耗电状态。
[001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待机电量损耗的电源直流转换直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DC输出插座、DC

DC转换模块、MOS管Q1和MOS管Q2,所述DC输出插座的E1端与DC

DC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DC输出插座的E2端通过电阻R6连接至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MOS管Q1的G极连接;所述MOS管Q1的S极接地,其D极通过电阻R3与MOS管Q2的G极连接;所述MOS管Q2的S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其D极与DC

DC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MOS管Q2的G极通过稳压二极管D1与MOS管Q2的S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1并联有电阻R2,所述MOS管Q1的G极通过相互并联的电阻R4和电容C1与电池的负极连接,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永彬潘迎春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泉州市森隆电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