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133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杆组件,包括主杆和设置在主杆上的支杆,所述主杆上设有安装座,所述支杆通过铰接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座上,支杆具有设置在铰接轴上的连接端和与连接端相对的自由端,所述支杆至少可以绕着铰接轴摆动至第一摆动状态和第二摆动状态,在第一摆动状态下,所述支杆与主杆平齐设置,在第二摆动状态下,所述支杆与所述主杆呈夹角设置,且通过可解除的定位机构将所述支杆定位在第二摆动状态。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后,在运输携带时,可以将支杆转动至与主杆平齐位置,节省占用的空间,方便携带运输,在使用时,将支杆展开并通过定位机构进行定位,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杆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杆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一种杆组件包括主杆和设置在主杆上的支杆,支杆可以为多根,支杆上可以设置装饰件或者功能件形成装饰或功能效果,整个杆组件形成树杈状结构。这种结构,支杆一般是通过焊接固定在主杆上,在携带和运输时,占用空间较大。
[0003]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易、方便携带运输、操作方便的可折叠杆组件。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折叠杆组件,包括主杆和设置在主杆上的支杆,所述主杆上设有安装座,所述支杆通过铰接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座上,支杆具有设置在铰接轴上的连接端和与连接端相对的自由端,所述支杆至少可以绕着铰接轴摆动至第一摆动状态和第二摆动状态,在第一摆动状态下,所述支杆与主杆平齐设置,在第二摆动状态下,所述支杆与所述主杆呈夹角设置,且通过可解除的定位机构将所述支杆定位在第二摆动状态。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在第二摆动状态下,所述支杆与所述主杆的夹角为90
°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安装座包括固定座、设置在固定座上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固定座固定在所述主杆上,所述铰接轴穿设在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上。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二支板之间形成摆动空间,摆动空间将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分隔开。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定位机构为设置在所述连接端的限位块,在第二摆动状态下,限位块抵顶在所述主杆上。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卡块和卡槽,卡块设置在所述连接端,卡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上,在第二摆动状态下,卡块卡设在卡槽中。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支撑杆和挂圈,挂圈设置在所述连接端,支撑杆的一端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主杆上,另一端设有与挂圈配合的支撑挂钩。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拉杆和固定圈,固定圈设置在所述连接端,拉杆的一端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主杆上,另一端设有与固定圈配合的拉钩。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安装座包括固定座和螺纹套,固定座固定在所述主杆上,螺纹套固定在固定座上,所述铰接轴的外壁设有外螺纹部,螺纹套中设有用于对外螺纹部的行程进行限制的内螺纹,所述连接端连接在铰接轴上。
202,自由端202可以设置导风片50,将本技术用于风车的旋转体上,通过导风片50可以带动主杆10和支杆20进行转动。所述支杆20至少可以绕着铰接轴40摆动至第一摆动状态和第二摆动状态,在第一摆动状态下,所述支杆20与主杆10平齐设置(本技术的齐平指支杆20和主杆10 为平行状态或接近平行状态,处于收折状态),在第二摆动状态下,所述支杆20与所述主杆10呈夹角设置(本技术的夹角设置指支杆20处于打开状态),且通过可解除的定位机构将所述支杆20定位在第二摆动状态。
[004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在第二摆动状态下,所述支杆20与所述主杆10的夹角为90
°

[004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安装座30包括固定座33、设置在固定座33上的第一支板31和第二支板32,固定座33固定在所述主杆10上,具体可以通过焊接或螺丝锁定在主杆10上,所述铰接轴40穿设在第一支板31和第二支板32上,铰接轴40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支板31和第二支板32沿竖直方向设置。
[004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支板31与所述第二支板32之间形成摆动空间,摆动空间将所述第一支板31和所述第二支板32分隔开,也即第一支板31的上端与第二支板32的上端之间为敞开结构,第一支板 31的下端与第二支板32的下端之间为敞开结构。
[004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定位机构为设置在所述连接端201 的限位块61,在第二摆动状态下,限位块61抵顶在所述主杆10上,从而限制支杆20进一步向下转动。
[004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卡块62和卡槽63,卡块62设置在所述连接端201,卡槽63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31和所述第二支板32上,在第二摆动状态下,卡块62卡设在卡槽63中,从而限制支杆 20进一步向下转动。
[004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支撑杆65和挂圈64,挂圈64设置在所述连接端201,支撑杆65设置在固定座30的下方,支撑杆65的一端可摆动地(具体在采用套圈结构套窜在主杆10上)设置在所述主杆10上,另一端设有与挂圈64配合的支撑挂钩651。当支杆20转动至水平状态时,向上抬起支撑杆65,并使得支撑挂钩651挂置在挂圈64上,主杆10、支杆20以及支撑杆65围成三角形,从而实现支杆20的稳定定位。
[004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拉杆66和固定圈67,拉杆66位于固定座30的上方,固定圈67设置在所述连接端201,拉杆66 的一端可摆动地(具体在采用套圈结构套窜在主杆10上)设置在所述主杆 10上,另一端设有与固定圈67配合的拉钩661。在支杆20展开时,将拉钩661套在固定圈67上,实现支杆20的稳定定位。
[004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安装座30包括固定座33和螺纹套 34,固定座33固定在所述主杆10上,螺纹套34固定在固定座33上,所述铰接轴40的外壁设有外螺纹部68,螺纹套34中设有用于对外螺纹部68 的行程进行限制的内螺纹(图中未示出),所述连接端201连接在铰接轴40 上。在支杆20展开至水平状态时,外螺纹部68刚好旋拧至内螺纹的终点,支杆20无法进一步向下转动,从而实现支杆20的定位,而此时支杆20可以向上转动,本技术巧妙地利用了螺纹连接结构的特点,整个定位机构结构简易、操作方便。
[005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主杆10至少包括第一主杆11和第二主杆12,第二主杆12靠近所述第一主杆11的一端设有定位套13,定位套13超出第二主杆12并形成用于容置第一主杆11的一端的定位槽座14,在定位套13上设有定位缺口15,定位缺口15从定位套13轴向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并从定位套13的内壁贯穿至外壁,所述第一主杆11的端部对
应定位缺口15设有定位块16。在第一主杆11和第二主杆12组装时,将第一主杆11插入定位槽座14,定位块16同时卡入定位缺口15,实现第一主杆 11和第二主杆12的对接,这种结构,能够实现第一主杆11和第二主杆12 在轴向和周向的对位,其具有拆装方便的优点。本技术中,可以通过多根第一主杆11和第二主杆12的对接,从而实现主杆10长度的加长。
[0051]本技术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杆组件,包括主杆和设置在主杆上的支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上设有安装座,所述支杆通过铰接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座上,支杆具有设置在铰接轴上的连接端和与连接端相对的自由端,所述支杆至少可以绕着铰接轴摆动至第一摆动状态和第二摆动状态,在第一摆动状态下,所述支杆与主杆平齐设置,在第二摆动状态下,所述支杆与所述主杆呈夹角设置,且通过可解除的定位机构将所述支杆定位在第二摆动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摆动状态下,所述支杆与所述主杆的夹角为90
°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固定座、设置在固定座上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固定座固定在所述主杆上,所述铰接轴穿设在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二支板之间形成摆动空间,摆动空间将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分隔开。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为设置在所述连接端的限位块,在第二摆动状态下,限位块抵顶在所述主杆上。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钧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钰乘礼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