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1204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25
本申请涉及面料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静电面料,其依次包括基层、粘贴层和面层,所述基层和面层通过粘贴层粘接,所述基层由第一抗静电纱线和第一包芯纱线纬编而成,所述面层由第二抗静电纱线和第二包芯纱线纬编而成。本申请具有抗静电效果好的效果。请具有抗静电效果好的效果。请具有抗静电效果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静电面料


[0001]本申请涉及面料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抗静电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饰的要求不再单一,服装材料的功能化设计逐渐成为开发的重点方向,面料纤维材料一般具有很高的比电阻,本身导电能力差,在纤维生产加工与面料的使用过程中受到摩擦、挤压等物理作用产生静电现象,静电易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微粒,而尘埃往往携带着多种病毒、细菌及其他对人体有害物质,对老弱病孕人群危害较大,且静电现象容易引起局部释放小火花,产生令人刺痒不适的电击感,传统的面料难以满足目前人们对于抗静电衣物的需求,所以需要设计一款具有抗静电效果的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抗静电效果的面料。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抗静电面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抗静电面料,依次包括基层、粘贴层和面层,所述基层和面层通过粘贴层粘接,所述基层由第一抗静电纱线和第一包芯纱线纬编而成,所述面层由第二抗静电纱线和第二包芯纱线纬编而成。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层和面层分别具有第一抗静电纱线和第二抗静电纱线,第一抗静电纱线和第二抗静电纱线均具有抗静电效果,因而可赋予基层和面层抗静电能力;同时又由于基层和面层均通过具有抗静电效果的抗静电纱线和包芯纱线纬编而成,因而基层和面层还减少了该面料抗静电纱线的用料,用较少的抗静电纱线即能起到良好的抗静电效果。
[0007]可选的,所述第一抗静电纱线和第一包芯纱线之间按照1路第一抗静电纱线隔(1

10)路第一包芯纱线进行排列。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生产中,基层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抗静电纱线和第一包芯纱线之间的排列间隔距离,获得可以满足不同抗静电等级要求的布料。
[0009]可选的,所述第二抗静电纱线和第二包芯纱线之间按照1路第二抗静电纱线隔(1

10)路第二包芯纱线进行排列。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整第二抗静电纱线和第二包芯纱线之间的排列间隔距离即可获得满足不同抗静电等级要求的布料,以此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且第二抗静电纱线和第二包芯纱线之间的间隔不宜过长,否则将会影响布料的抗静电效果。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抗静电纱线由涤纶纤维和抗静电丝互相包捻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捻之后的第一抗静电纱线不仅具有抗静电效果,且具有较好的弹性、强度和抗皱性,满足该布料的日常穿着要求的前提下赋予该布料更多的功能性。而且包捻之后的第一抗静电纱线的抗静电丝不易断裂,抗静电效果更佳。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包芯纱线包括涤纶纤维和棉纤维,所述涤纶纤维包缠于棉纤维
表面。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棉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吸湿性提高,有利于减弱该布料积聚静电荷的能力,从而起到提高该布料抗静电效果的作用。
[0015]可选的,所述第二抗静电纱线由涤纶纤维和抗静电丝互相包捻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捻之后的第二抗静电纱线不仅具有抗静电效果,且具有较好的弹性、强度和抗皱性,满足该布料的日常穿着要求的前提下赋予该布料更多的功能性。而且包捻之后的第二抗静电纱线的抗静电丝不易断裂,抗静电效果更佳。
[0017]可选的,所述第二包芯纱线包括涤纶纤维和棉纤维,所述涤纶纤维包缠于棉纤维表面。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棉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吸湿性提高,有利于减弱该布料积聚静电荷的能力,从而起到提高该布料抗静电效果的作用。
[0019]可选的,所述基层的第一抗静电纱线区域和面层的第二包芯纱线区域对应,所述基层的第一包芯纱线和面层的第二抗静电纱线区域对应。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抗静电效果的抗静电纱线区域和具有减弱积聚静电荷能力的包芯纱线区域相互对应,则能够有效提升基层和面层的抗静电效果。
[00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2]1.通过均具有抗静电效果的基层和面层,能够赋予该布料双重抗静电效果,布料的抗静电效果进一步提升;
[0023]2.通过第一抗静电纱线和第二抗静电纱线的组成,无需额外涂覆抗静电剂即可赋予该布料抗静电效果,生产工艺简便;
[0024]3.通过具有良好透气性和吸湿性的棉纤维,使第一包芯纱和第二包芯纱均具有良好的吸湿性,从而改善第一包芯纱和第二包芯纱的抗静电效果,进一步增强该布料的抗静电性能。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抗静电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包芯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面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抗静电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包芯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基层;11、第一抗静电纱线;12、第一包芯纱线;2、粘贴层;3、面层;31、第二抗静电纱线;32、第二包芯纱线;4、涤纶纤维;5、抗静电丝;6、棉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1

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实施例1:一种抗静电布料,参照图1,包括基层1、粘贴层2和面层3,其中基层1和面层3通过粘贴层2进行粘接,粘贴层2为布料用胶水,采用胶水将基层1和面层3粘接后形成的
布料具有双层,保暖效果好。
[0035]参照图2,基层1由第一抗静电纱线11和第一包芯纱线12纬编而成,采用纬编工艺制得的织物纵向与横向都有较好的延伸性,拉伸性好。其中,第一抗静电纱线11和第一包芯纱线12之间可以以1路第一抗静电纱线11隔(1

10)路第一包芯纱线12的方式排列,即可以根据织物的抗静电等级要求调整第一抗静电纱线11和第一包芯纱线12之间的间隔距离,获得具有不同抗静电等级的织物可应用于不同的场景。
[0036]参照图3,第一抗静电纱线11由涤纶纤维4和抗静电丝5互相包捻而成,通过涤纶纤维4的高强度赋予该第一抗静电纱线11高强度,通过抗静电丝5赋予该第一抗静电纱线11抗静电性能,从而获得抗静电效果均一的第一抗静电纱线11。
[0037]参照图4,第一包芯纱线12由涤纶纤维4包缠棉纤维6制得,该第一包芯纱线12由于采用了具有透气性好、吸湿性好的棉纤维6,使该第一包芯纱线12积聚静电荷的能力减弱甚至消失,即当第一抗静电纱线11和第一包芯纱线12纬编之后,第一包芯纱线12能够进一步提升该布料基层1的抗静电性能。
[0038]参照图5,面层3由第二抗静电纱线31和第二包芯纱线32纬编而成,采用纬编工艺制得的织物纵向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基层(1)、粘贴层(2)和面层(3),所述基层(1)和面层(3)通过粘贴层(2)粘接,所述基层(1)由第一抗静电纱线(11)和第一包芯纱线(12)纬编而成,所述面层(3)由第二抗静电纱线(31)和第二包芯纱线(32)纬编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静电纱线(11)和第一包芯纱线(12)之间按照1路第一抗静电纱线(11)隔1

10路第一包芯纱线(12)进行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静电纱线(31)和第二包芯纱线(32)之间按照1路第二抗静电纱线(31)隔1

10路第二包芯纱线(32)进行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庆海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溢针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