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颖颖专利>正文

一种流体压力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1029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23
一种变速箱技术领域的流体压力控制阀,包括阀体机构、自平衡机构、流体出入口,阀体机构包括顶盖、上阀体、定阀芯、下阀体,自平衡机构包括弹簧座、弹簧、活塞、衬套、钢球、内阀座、针阀、线圈,流体出入口包括三个机油口,弹簧座中下端部位布置在衬套内,活塞主体部位布置在衬套内,弹簧上下端分别与弹簧座、活塞连接在一起;钢球布置在下阀体中部腔体最下端并位于连接腔上端,弹簧通过活塞、针阀对钢球施加向下的推力;线圈布置在上阀体内,线圈通电后可对活塞施加一个向上的拉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弹簧、线圈对钢球上下受力进行调节,从而使机油可以在不同的出入口之间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压力控制阀的优化设计。设计。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压力控制阀


[0001]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变速箱
的控制阀,特别是一种通过线圈和弹簧进行调节的流体压力控制阀。

技术介绍

[0002]变速箱是用来改变来自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的机构,它能固定或分档改变输出轴和输入轴传动比,又称变速器。变速器由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组成,有些汽车还有动力输出机构。传动机构大多用普通齿轮传动,也有的用行星齿轮传动。普通齿轮传动变速机构一般用滑移齿轮和同步器等。
[0003]在变速箱中,经常会用到液压机构来对各种部件进行调节。液压机构的调节,通常都是采用流体压力控制阀来控制各个机油管管路的流通或泄压。但是现有的压力控制阀结构都比较复杂,可靠性较差,容易造成压力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自平衡式气体压力调压器,在恶劣的运行环境下,能够提高该类型调压器的稳定性、灵敏度、安全性以及使用年限。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包括阀体机构、自平衡机构、流体出入口;阀体机构包括顶盖、上阀体、定阀芯、下阀体,顶盖、上阀体、定阀芯、下阀体均为空心结构,顶盖、上阀体、定阀芯、下阀体自上而下依次连接在一起;自平衡机构包括弹簧座、弹簧、活塞、衬套、钢球、内阀座、针阀、线圈,衬套布置在上阀体的空腔内,弹簧座的上端部位布置在顶盖的内腔内,弹簧座的中下端部位布置在衬套的内腔内,活塞的主体部位布置在衬套的内腔内,活塞位于弹簧座的下端,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弹簧座、活塞连接在一起;内阀座布置在下阀体的中上部腔体内,针阀的上端部位布置在活塞内,针阀的中下端部位布置在内阀座的内腔内;下阀体的中部腔体与下部腔体之间通过连接腔相连接,钢球布置在下阀体中部腔体最下端并位于连接腔的上端,钢球的上端部位与针阀的底端部位相接触,弹簧通过活塞、针阀对钢球施加一个向下的推力;线圈布置在上阀体内,线圈通电后可以对活塞施加一个向上的拉力;流体出入口包括机油流入口、机油流出流入口、机油流出口,机油流入口布置在下阀体下部腔体的下端,并与变速箱主油道相连通;机油流出流入口布置在下阀体的中间部位,并与下阀体中部腔体的底部相连通;机油流出口布置在下阀体的顶部,并与下阀体上部腔体、内阀座的内腔均相连通。
[0006]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外壳、第一O型圈、第二O型圈,外壳布置顶盖、上阀体、定阀芯、以及下阀体顶部的外侧,第一O型圈布置在下阀体的中间部位,第二O型圈布置在下阀体的下端部位。
[0007]更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滤网,滤网布置在下阀体下部腔体与机油流入口之间。
[0008]更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弹簧座为空心结构,内部的空心腔体从上到下依次
为弹簧座上腔、弹簧座中腔、弹簧座下腔,弹簧座上腔、弹簧座中腔、弹簧座下腔连通在一起,弹簧座上腔、弹簧座中腔、弹簧座下腔的横截面积依次变大;活塞为空心结构,内部的空心腔体从上到下依次为活塞上腔、活塞中腔、活塞下腔,活塞上腔、活塞中腔、活塞下腔连通在一起,活塞上腔、活塞下腔的横截面积均大于活塞中腔的横截面积;弹簧的顶部与弹簧座中腔的顶部壁面连接在一起,弹簧的底部与活塞上腔的底部壁面连接在一起,活塞顶部的凸台结构与弹簧座下腔的结构相匹配。
[0009]更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内阀座为空心结构,内阀座的上端带有凸台结构,阀座的上端凸台部位布置在下阀体上部腔体内,内阀座的中下端部位布置在下阀体中部腔内;针阀的中间为凸台结构,下端为椎体结构;针阀的上端部位布置在活塞中腔内,针阀的中间凸台部位布置在活塞下腔内,针阀的中下端部位布置在内阀座的腔体内,针阀的中间凸台部位结构与活塞下腔的结构相匹配。
[0010]更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下阀体中部腔体的最下端为圆弧状结构,钢球布置在下阀体中部腔体的最下端并位于连接腔的上方;针阀的最下端为圆弧状结构,针阀的最下端与钢球接触在一起;内阀座的最下端带有圆弧状结构,与钢球相匹配;内阀座的最下端的尺寸、针阀的最下端的尺寸、连接腔的尺寸均与钢球相匹配。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控制稳定,压力控制稳定。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2上部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4为图2中上部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5为图2中下部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6为图2下部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中标号:1、上阀体,2、下阀体,3、定阀芯,4、衬套,5、弹簧座,6、顶盖,7、活塞,8、钢球,9、机油流入口,10、机油流出流入口,11、机油流出口,12、弹簧,13、线圈,14、外壳,15、针阀,16、内阀座,17、第一O型圈,18、第二O型圈,19、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0]实施例
[0021]本技术如上图1至6所示,本技术包括上阀体1、下阀体2、定阀芯3、衬套4、弹簧座5、顶盖6、活塞7、钢球8、机油流入口9、机油流出流入口10、机油流出口11、弹簧12、线圈13、外壳14、针阀15、内阀座16、第一O型圈17、第二O型圈18、滤网19;下阀体2为空心结构,内部的空心腔体从上到下依次为下阀体上部腔体201、下阀体中部腔体202、连接腔204、下阀体下部腔体203,下阀体上部腔体201与下阀体中部腔体202连通在一起,连接腔204把下
阀体中部腔体202、下阀体下部腔体203连通在一起,下阀体上部腔体201、下阀体下部腔体203的横截面积均大于下阀体中部腔体202的横截面积;弹簧座5为空心结构,内部的空心腔体从上到下依次为弹簧座上腔501、弹簧座中腔502、弹簧座下腔503,弹簧座上腔501、弹簧座中腔502、弹簧座下腔503连通在一起,弹簧座上腔501、弹簧座中腔502、弹簧座下腔503的横截面积依次变大;活塞7为空心结构,内部的空心腔体从上到下依次为活塞上腔701、活塞中腔702、活塞下腔703,活塞上腔701、活塞中腔702、活塞下腔703连通在一起,活塞上腔701、活塞下腔703的横截面积均大于活塞中腔702的横截面积;上阀体1位于下阀体2的上部,定阀芯3布置在上阀体1、下阀体2之间;上阀体1的主体部位为空腔结构,衬套4布置在上阀体1的空腔内;顶盖6布置在上阀体1的顶部,弹簧座5的上端凸台部位布置在顶盖6内,弹簧座5的中下端部位布置在衬套4的内腔内;活塞7为凸台结构,活塞7布置在衬套4的内腔内,并位于弹簧座5的下方;弹簧12的布置在弹簧座中腔502、弹簧座下腔503、活塞上腔701内,弹簧12的顶部与弹簧座中腔502的顶部壁面连接在一起,弹簧12的底部与活塞上腔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机构、自平衡机构、流体出入口;所述阀体机构包括顶盖、上阀体、定阀芯、下阀体,顶盖、上阀体、定阀芯、下阀体均为空心结构,顶盖、上阀体、定阀芯、下阀体自上而下依次连接在一起;所述自平衡机构包括弹簧座、弹簧、活塞、衬套、钢球、内阀座、针阀、线圈,衬套布置在上阀体的空腔内,弹簧座的上端部位布置在顶盖的内腔内,弹簧座的中下端部位布置在衬套的内腔内,活塞的主体部位布置在衬套的内腔内,活塞位于弹簧座的下端,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弹簧座、活塞连接在一起;内阀座布置在下阀体的中上部腔体内,针阀的上端部位布置在活塞内,针阀的中下端部位布置在内阀座的内腔内;下阀体的中部腔体与下部腔体之间通过连接腔相连接,钢球布置在下阀体中部腔体最下端并位于连接腔的上端,钢球的上端部位与针阀的底端部位相接触;线圈布置在上阀体内;所述流体出入口包括机油流入口、机油流出流入口、机油流出口,机油流入口布置在下阀体下部腔体的下端,并与变速箱主油道相连通;机油流出流入口布置在下阀体的中间部位,并与下阀体中部腔体的底部相连通;机油流出口布置在下阀体的顶部,并与下阀体上部腔体、内阀座的内腔均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第一O型圈、第二O型圈,外壳布置顶盖、上阀体、定阀芯、以及下阀体顶部的外侧,第一O型圈布置在下阀体的中间部位,第二O型圈布置在下阀体的下端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颖颖
申请(专利权)人:王颖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