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纤维车间用岛式空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073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玻璃纤维车间用岛式空气处理装置,包括一处理外壳,所述处理外壳内具有一容空气流通的净化空腔;在净化空腔中沿着气体的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组件、表冷通风组件、湿度调节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三个并列分布的初效金属过滤器,三个初效金属过滤器的目数依次增大;表冷通风组件包括表冷段、风机;湿度调节组件包括喷雾模块、湿膜挡水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过滤组件与湿度调节组件的配合,采用三个不同目数的初效金属过滤器来实现对气体的三个层次的过滤,有效的提高过滤效果,使得空气的洁净度得到提升,再采用喷雾模块、湿膜挡水板相配合,对空气进行加湿处理,使得喷出的空气满足温湿度的需求,提高湿度效果。提高湿度效果。提高湿度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纤维车间用岛式空气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玻璃纤维车间用岛式空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优点是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但缺点是性脆,耐磨性较差。它是玻璃球或废旧玻璃为原料经高温熔制、拉丝、络纱、织布等工艺制造成的,其单丝的直径为几个微米到二十几米个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20

1/5,每束纤维原丝都由数百根甚至上千根单丝组成。玻璃纤维纱通常用作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和绝热保温材料,电路基板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0003]在玻璃纤维生产的过程中,对于玻璃纤维车间而言,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纺织尘埃、长丝废料等杂质,这些杂质由于本身重量较轻,因此在人员走动或空气流通时会带动这些杂质漂浮混杂在空气中,导致车间内的空气质量不好,因此为了提高车间的空气质量,就需要对车间内空气进行净化。而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均采用单独设置空调机房以及专用除尘机房或夹层空间。整个空气净化装置显得笨重、粗放,不仅占用建筑空间大增加建筑成本,系统的整体能耗居高不下增加后期运营成本,而且车间内的温湿度、洁净度指标往往达不到设计要求,不能很好的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的玻璃纤维车间用岛式空气处理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玻璃纤维车间用岛式空气处理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
[0006]一处理外壳,所述处理外壳内具有一容空气流通的净化空腔,在处理外壳的下侧端开有与净化空腔相连通的进气口,在处理外壳的上侧端开有与净化空腔相连通的出气口;
[0007]在净化空腔中沿着气体的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组件、表冷通风组件、湿度调节组件;
[0008]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三个并列分布的初效金属过滤器,沿着气体的流通方向依次为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第三过滤器,且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第三过滤器的目数依次增大;
[0009]所述表冷通风组件包括沿着气体的流通方向依次分布的表冷段、风机;
[0010]所述湿度调节组件包括沿着气体的流通方向依次分布的喷雾模块、湿膜挡水板,喷雾模块包括数个上下分布的高压喷雾头。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外壳为由竖直设置的第一外壳以及上下水平分布的第二外
壳、第三外壳呈C字形连接而成的组合壳体结构,在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及第三外壳内均具有一容空气流通的内腔,且第一外壳的内腔与第二外壳的内腔相连通,第二外壳的内腔与第三外壳的内腔相连通,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及第三外壳内的内腔公共配合形成净化空腔,在第二外壳的侧端开有出气口,在第三外壳的侧端开有进气口;
[0012]所述过滤组件置于第三外壳内,表冷通风组件置于第一外壳内,湿度调节组件置于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三外壳处于玻璃纤维车间的地面之下,且在玻璃纤维车间的地面上开有与进气口相连通的风口。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器的目数为25目,第二过滤器的目数为50目,第三过滤器的目数为100目。
[0014]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外壳上位于过滤组件的上方还设置有清洗组件,所述清洗组件包括设置在各个初效金属过滤器上方的清洗管,在清洗管上安装有数个并列分布的清洗喷嘴,各个清洗喷嘴的喷水口对着各个初效金属过滤器,所述初效金属过滤器倾斜设置,其倾斜方向为自下而上逐渐向靠近进气口的方向倾斜。
[0015]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外壳内位于过滤组件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一集水槽,在第一集水槽的侧端还开有伸出处理外壳外的第一排水口。
[0016]进一步的,所述表冷段倾斜设置在处理外壳内,其倾斜方向为自下而上逐渐向靠近进气口的方向倾斜,在处理外壳内位于表冷段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二集水槽,在第二集水槽的侧端还开有伸出处理外壳外的第二排水口。
[0017]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外壳内位于湿度调节组件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三集水槽,在第三集水槽的侧端还开有伸出处理外壳外的第三排水口。
[0018]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外壳的出风口处还安装有出风组件,出风组件包括数个并列分布的射流风口,各个射流风口呈矩形阵列方式安装在处理外壳上。
[0019]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外壳上位于风机处还安装有检修门。
[0020]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本技术中,通过过滤组件与湿度调节组件的配合,采用三个不同目数的初效金属过滤器来实现对气体的三个层次的过滤,有效的提高过滤效果,使得空气的洁净度得到提升,再采用喷雾模块、湿膜挡水板相配合,对空气进行加湿处理,使得喷出的空气满足温湿度的需求,提高湿度效果。
[0021]对于处理外壳采用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三外壳共同组合而成的方式,形成一个C字形的净化空腔,使得空气能够形成一个顺气流的流通方向,使得空气流通更加的顺畅;另外将第三外壳直接设计在玻璃纤维车间的地面之下,从而可减少在玻璃纤维车间内的占用空间。
[0022]对于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第三过滤器的目数,采用25目、50目、100目这种递进式的增长设计,来实现对空气的过滤,能够很好的对空气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提高过滤效果。
[0023]清洗组件的设计,通过清洗管与清洗喷嘴的配合来对各个初效金属过滤器进行清洗,方便及时的去除各个初效金属过滤器上附着的杂质,保证各个初效金属过滤器的过滤效果;另外再通过将各个初效金属过滤器倾斜的设计,方便了清洗喷嘴将杂质从各个初效金属过滤器上冲洗掉落。
[0024]第一集水槽、第二集水槽、第三集水槽的设计,则是分别为了对初效金属过滤器、
表冷段、喷雾模块、湿膜挡水板处的清洗水或冷凝水进行集中收集,避免水液在处理外壳内随意流淌,而导致处理外壳内处处都是积水,进而导致需要及时对处理外壳进行清理,增加清理频率,增加了工作量。
[0025]出风组件的设计,通过数个射流风口来实现出风,采用喷射的方式将净化后的空气送入玻璃纤维车间内,送风的距离更远,对玻璃纤维车间的净化率更高,净化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玻璃纤维车间用岛式空气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的玻璃纤维车间用岛式空气处理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30]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玻璃纤维车间用岛式空气处理装置,包括
[0031]一处理外壳,处理外壳为由竖直设置的第一外壳1以及上下水平分布的第二外壳2、第三外壳3呈C字形连接而成的组合壳体结构,在第一外壳1、第二外壳2及第三外壳3内均具有一容空气流通的内腔,且第一外壳1的内腔与第二外壳2的内腔相连通,第二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纤维车间用岛式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处理外壳,所述处理外壳内具有一容空气流通的净化空腔,在处理外壳的下侧端开有与净化空腔相连通的进气口,在处理外壳的上侧端开有与净化空腔相连通的出气口;在净化空腔中沿着气体的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组件、表冷通风组件、湿度调节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三个并列分布的初效金属过滤器,沿着气体的流通方向依次为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第三过滤器,且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第三过滤器的目数依次增大;所述表冷通风组件包括沿着气体的流通方向依次分布的表冷段、风机;所述湿度调节组件包括沿着气体的流通方向依次分布的喷雾模块、湿膜挡水板,喷雾模块包括数个上下分布的高压喷雾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车间用岛式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外壳为由竖直设置的第一外壳以及上下水平分布的第二外壳、第三外壳呈C字形连接而成的组合壳体结构,在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及第三外壳内均具有一容空气流通的内腔,且第一外壳的内腔与第二外壳的内腔相连通,第二外壳的内腔与第三外壳的内腔相连通,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及第三外壳内的内腔公共配合形成净化空腔,在第二外壳的侧端开有出气口,在第三外壳的侧端开有进气口;所述过滤组件置于第三外壳内,表冷通风组件置于第一外壳内,湿度调节组件置于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三外壳处于玻璃纤维车间的地面之下,且在玻璃纤维车间的地面上开有与进气口相连通的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车间用岛式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目数为25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宇陆辉孙鸣黄健健许爱琴陈屾周鑫王兵刘雨寒钟亮王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