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0669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17
本申请涉及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包括一体式鞋底,该一体式鞋底具有拥有第一硬度的第一缓冲体和具有大于第一硬度的第二硬度的第二缓冲体。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都在鞋底的周边处暴露。第二缓冲体可以具有楔形表面,该楔形表面与第一缓冲体的外侧极限接合,并且从楔形表面的下部延伸部到上部延伸部朝向鞋底的外侧部外表面侧向地向外成角度。第二缓冲体可以在鞋底的鞋前部区的一部分中位于第一缓冲体之下,使得:在第一缓冲体覆盖第二缓冲体的位置处,第一缓冲体构建面向足部的外表面,并且第二缓冲体构建鞋底的面向地面的外表面。底的面向地面的外表面。底的面向地面的外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10月23日,申请号为201880061256.X,专利技术名称为“具有不同硬度的第一和第二缓冲体的放入式一体式鞋类鞋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3]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0月23日提交的第62/575,922号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该美国临时申请据此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


[0004]本公开总体上包括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
[0005]背景
[0006]鞋类通常包括鞋底结构,该鞋底结构被构造成定位在穿着者的足部下方,以将足部与地面间隔开。运动鞋类中的鞋底结构被构造成提供期望的缓冲、运动控制和回弹性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0007]附图简述
[0008]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鞋中底的平面视图的示意性图示。
[0009]图2是图1的鞋中底的仰视图的示意性图示。
[0010]图3是图1的鞋中底的内侧部视图的示意性图示。
[0011]图4是图1的鞋中底的外侧部视图的示意性图示。
[0012]图5是图1的鞋中底的前透视图的示意性图示。
[0013]图6是图1的鞋中底的另一个前透视图的示意性图示。
[0014]图7是在图1中的线7

7处截取的图1的鞋中底的示意性横截面图示。
[0015]图8是在本公开的范围内的鞋中底的可替代实施方案的示意性横截面图示。
[0016]图9是在本公开的范围内的鞋中底的另一个可替代实施方案的示意性横截面图示。
[0017]图10是鞋类物品的外侧部视图的示意性图示,示出了被插入到足部接纳腔中的图1的鞋中底。
[0018]图11是沿图10中的线11

11截取的图10的鞋类物品的横截面视图的示意性图示,其中鞋中底完全插入。
[0019]描述
[0020]一种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其包括用于插入鞋类物品的足部接纳腔中的一体式鞋底(unitary sole)。一体式鞋底具有鞋前部区、鞋中部区和鞋跟区。换句话说,一体式鞋底是全长鞋底。一体式鞋底提供缓冲,并被构造为“放入式(drop

in)”一体式鞋底,其能够通过鞋类物品的踝部开口可移除地插入鞋类物品的足部接纳腔中。因此,一体式鞋底被构造成既用作鞋中底并且又用作鞋内底。一体式鞋底在本文总体上被称为鞋中底,但是也可以被称为鞋内底或整体鞋底(unisole)。
[0021]一体式鞋底包括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第一缓冲体具有第一硬度,并且第二缓冲体具有大于第一硬度的第二硬度。例如,第一缓冲体的硬度可以但不限于比第二缓冲
体的硬度大从大约5硬度级(durometer)至大约15硬度级。第一缓冲体可包括第一泡沫材料并由其形成,并且第二缓冲体可包括不同于第一泡沫材料的第二泡沫材料并由其形成。
[0022]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都在一体式鞋底的周边处暴露。一体式鞋底的周边位于一体式鞋底的外表面处,并且如果缓冲体形成一体式鞋底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则缓冲体在周边处暴露。换句话说,即使较软的第一缓冲体也形成一体式鞋底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例如,在本公开的方面,只有第一缓冲体沿着周边的第一部分暴露,并且第二缓冲体沿着周边的剩余部分暴露。第一缓冲体暴露的周边的第一部分可以是鞋前部区中的一体式鞋底的内侧部外表面。
[0023]在本公开的方面,第一缓冲体可以包括在周边的第一部分处的第一向上延伸的凸缘,并且第二缓冲体可以包括在周边的第二部分处的第二向上延伸的凸缘。第一向上延伸的凸缘和第二向上延伸的凸缘在面向足部的外表面处部分地界定了足床凹部(footbed recess)。
[0024]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两者可以各自是在鞋前部区中、在鞋中部区中和在鞋跟区中延伸的连续构型,其中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的一些部分相对于彼此在竖直方向上分层,并且在一些其他部分处,仅第一缓冲体或仅第二缓冲体形成一体式鞋底的整个厚度,而没有竖直分层。还在侧向方向上(即,垂直于一体式鞋底的竖直方向并且垂直于纵向中线),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可以在不同部分处不同地并列放置(juxtaposed)。这使得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的不同硬度能够有利地单独使用或一起使用,以对一体式鞋底上的足部的竖直载荷和侧向载荷作出反应。
[0025]例如,在本公开的方面,第二缓冲体在鞋前部区中位于第一缓冲体的一部分之下,并在第一缓冲体的该部分下方在鞋前部区中构建一体式鞋底的面向地面的外表面。
[0026]第一缓冲体可以具有连续的构型,该构型沿着一体式鞋底的面向足部的外表面从鞋前部区中的周边的第一部分延伸,穿过鞋中部区并进入鞋跟区,并且还沿着一体式鞋底的面向地面的外表面从鞋前部区中的周边的第一部分延伸,穿过鞋中部区并进入鞋跟区。
[0027]第一缓冲体可以具有外侧极限(lateral extremity),该外侧极限在鞋前部区中的面向足部的外表面处位于一体式鞋底的纵向中线和一体式鞋底的外侧部外表面之间,并且第二缓冲体可以在鞋前部区中的面向足部的外表面处从一体式鞋底的外侧部外表面延伸到第一缓冲体的外侧极限。
[0028]第二缓冲体可以具有内侧极限(medial extremity),该内侧极限在鞋前部区中的面向地面的外表面处位于一体式鞋底的纵向中线和内侧部外表面之间,并且第一缓冲体可以在鞋前部区中的面向地面的外表面处从一体式鞋底的内侧部外表面延伸到第二缓冲体的内侧极限。第一缓冲体在面向足部的外表面处的外侧极限可以比第二缓冲体在面向地面的外表面处的内侧极限更靠近一体式鞋底的外侧部外表面。第一缓冲体可以在鞋前部区中在第二缓冲体的内侧极限和第一缓冲体的外侧极限之间覆盖第二缓冲体。
[0029]第二缓冲体可以具有楔形表面(wedge surface),该楔形表面在第一缓冲体的外侧极限处与第一缓冲体接合。例如,楔形表面可以从覆盖第二缓冲体的第一缓冲体的下部内表面到一体式鞋底的面向足部的外表面朝向一体式鞋底的外侧部外表面向上且侧向地向外成角度。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楔形表面和竖直轴线之间的角度可以从大约5度到大约45度。在这样的范围内的角度下,楔形表面经受向下和/或侧向地向外延伸的多种载荷,从而
允许较硬的第二缓冲体反作用于这样的载荷。楔形表面可以在鞋前部区、鞋中部区和鞋跟区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中沿着第一缓冲体的外侧极限延伸。楔形表面和竖直轴线之间的角度可以随着楔形表面沿着外侧极限延伸而变化。例如,鞋前部区的角度可以不同于鞋中部区中的角度或不同于鞋跟区中的角度。
[0030]第一缓冲体可以具有内表面,该内表面在鞋前部区中的第二缓冲体的内侧极限处与第二缓冲体的内表面接合。第一缓冲体的内表面可以竖直地延伸,可以相对于竖直轴线从第一缓冲体之下的第二缓冲体的上部内表面到一体式鞋底的面向地面的外表面侧向地向外和向下成角度(即,向下并朝向一体式鞋底的内侧部外表面倾斜),或者可以相对于竖直轴线从第一缓冲体之下的第二缓冲体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所述鞋类物品具有足部接纳腔,所述鞋底结构包括:一体式鞋底,所述一体式鞋底被构造成用于插入到所述足部接纳腔中并具有鞋前部区、鞋中部区和鞋跟区;其中所述一体式鞋底包括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所述第一缓冲体具有第一硬度并且所述第二缓冲体具有大于所述第一硬度的第二硬度;其中所述第一缓冲体和所述第二缓冲体都在所述一体式鞋底的周边处暴露;其中所述一体式鞋底具有外侧部、与所述外侧部相对的内侧部、最前方的延伸部以及与所述最前方的延伸部相反的最后方的延伸部,所述最前方的延伸部设置在所述鞋前部区中,并且所述最后方的延伸部设置在所述鞋跟区中,所述第二缓冲体在所述鞋前部区中延伸穿过所述外侧部,并且所述第二缓冲体的一部分相比于到所述鞋中部区更靠近所述最前方的延伸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缓冲体具有外侧极限,所述外侧极限在所述鞋前部区中的所述一体式鞋底的面向足部的外表面处位于所述一体式鞋底的纵向中线和所述一体式鞋底的外侧部外表面之间,并且所述第二缓冲体在所述鞋前部区中的所述面向足部的外表面处从所述一体式鞋底的所述外侧部外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缓冲体的所述外侧极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二缓冲体延伸到所述一体式鞋底的所述最前方的延伸部,只有所述第一缓冲体沿着所述周边的第一部分暴露,并且所述第二缓冲体沿着所述周边的剩余部分暴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周边的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鞋前部区中的所述一体式鞋底的内侧部外表面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二硬度比所述第一硬度大从大约5硬度级至大约15硬度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二缓冲体在所述鞋前部区中位于所述第一缓冲体的一部分之下,并且在所述第一缓冲体的所述一部分下方在所述鞋前部区中构建所述一体式鞋底的面向地面的外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缓冲体具有连续的构型,所述连续的构型沿着所述一体式鞋底的面向足部的外表面这样延伸:从所述鞋前部区中的所述周边的第一部分延伸,穿过所述鞋中部区并进入所述鞋跟区,并且所述连续的构型沿着所述一体式鞋底的所述面向地面的外表面这样延伸:从所述鞋前部区中的所述周边的所述第一部分延伸,穿过所述鞋中部区并进入所述鞋跟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二缓冲体具有内侧极限,所述内侧极限在所述鞋前部区中的面向地面的外表面处位于所述一体式鞋底的所述纵向中线和内侧部外表面之间,并且所述第一缓冲体在所述鞋前部区中的所述面向地面的外表面处从所述一体式鞋底的所述内侧部外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缓冲体的所述内侧极限,所述第一缓冲体在所述面向足部的外表面处的所述外侧极限比所述第二缓冲体在所述面向地面的外表面处的所述内侧极限更靠近所述一体式鞋底的所述外侧部外表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缓冲体在所述鞋前部区中在所述第二缓冲体的所述内侧极限和所述第一缓冲体的所述外侧极限之间覆盖所述第二缓冲体。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二缓冲体具有楔形表面,所述楔形表面
在所述第一缓冲体的所述外侧极限处与所述第一缓冲体接合。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楔形表面从覆盖所述第二缓冲体的所述第一缓冲体的下部内表面到所述面向足部的外表面朝向所述一体式鞋底的所述外侧部外表面向上且侧向地向外成角度。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楔形表面和竖直轴线之间的角度为从大约5度至大约45度。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楔形表面在所述鞋前部区、所述鞋中部区和所述鞋跟区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中沿着所述第一缓冲体的所述外侧极限延伸。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缓冲体在所述鞋中部区中和在所述鞋跟区中从所述一体式鞋底的面向足部的外表面延伸到所述一体式鞋底的面向地面的外表面,并且在所述鞋中部区中和在所述鞋跟区中,所述第一缓冲体以所述第二缓冲体为边界,所述第二缓冲体在所述第一缓冲体的周边处从所述面向足部的外表面延伸到所述面向地面的外表面。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里斯蒂娜
申请(专利权)人: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