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护眼台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036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护眼台灯,包括发光组件、连接架、灯杆、中空转角、底座、底壳、开关、导线、电源适配器和恒流驱动,所述底座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恒流驱动,底座与底壳卡接固定,恒流驱动电性连接导线的一端,且导线的另一端穿过底壳上开设的通孔与电源适配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纳米导光板与LED光源灯条的相互配合,形成了面光源,避免了点光源容易出现的亮暗光斑,得到了接近于自然光的无蓝光危害光源,进而提高了护眼台灯护眼效果,利用设置的防眩光板,使光束在透过光扩散板时被分割为均匀而趋于平行的光束,防止了眩光现象的产生,长期在本新型护眼灯下学习工作不会出现眼睛疲劳或不适的感觉,有效保护使用者的眼睛。眼睛。眼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护眼台灯


[0001]本技术涉及护眼台灯
,具体为一种新型护眼台灯。

技术介绍

[0002]全国学生体质安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和初中生近视发病率高于20%和50%,高中生和大学生近视发病率已接近70%和80%,更为严重的是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而且逐年升高,护眼台灯是指为了照明而设计出的,用来保护眼睛的家用电器,随着科技的进步,护眼台灯的外观、功能和造型也在不断地发展,现有的护眼台灯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其一,现有的护眼台灯光源为点光源,使用中会出现亮暗光斑,同时光质较差,无法尽除蓝光,影戏了护眼台灯的护眼效果;其二,现有的护眼台灯没有对眩光现象进行处理,反射的眩光会使影像模糊化,长时间使用会导致用户出现眼部不适,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护眼台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护眼台灯,包括发光组件、连接架、灯杆、中空转角、底座、底壳、开关、导线、电源适配器和恒流驱动,所述底座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恒流驱动,底座与底壳卡接固定,恒流驱动电性连接导线的一端,且导线的另一端穿过底壳上开设的通孔与电源适配器电性连接,底壳上分别设置有灯杆,且灯杆的顶部与连接架通过中空转角相互配合连接,连接架的一端设置有发光组件中的灯头壳体,所述发光组件由灯头壳体、散热板、高效反射膜、LED光源灯条、纳米导光板、光扩散板、防眩光板和灯头前盖组成,灯头壳体的底部与灯头前盖卡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灯头壳体内壁顶部设置有散热板,且散热板底部设置有高效反射膜。
[0006]进一步的,所述高效反射膜的底部设置有LED光源灯条,且LED光源灯条与恒流驱动电性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LED光源灯条与纳米导光板相互配合连接,且纳米导光板的底部设置有光扩散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光扩散板的底部设置有防眩光板,且防眩光板的底部与灯头前盖贴合,底壳上设置有开关,且开关与恒流驱动电性连接。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技术,通过设置的高效反射膜,反射LED光源灯条发出的光,提高了出光效率,同时利用纳米导光板与LED光源灯条相互配合,消除了亮暗光斑,得到了接近于自然光的无蓝光危害光源,进而提高了护眼台灯的护眼效果;通过在光扩散板底部设置的防眩光板,将光扩散板发出的光束分割为均匀而趋于平行的光束,有利于实现防眩光效果,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有利于保护使
用者的眼睛。
附图说明
[001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1]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三维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13]图3是本技术中底壳内的安装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中发光组件的爆炸图;
[0015]图5是本技术中纳米导光板的原理示意图;
[0016]图中:1、发光组件;2、连接架;3、灯杆;4、中空转角;5、底座;6、底壳;7、开关;8、导线;9、电源适配器;10、恒流驱动;101、灯头壳体;102、散热板;103、高效反射膜;104、LED光源灯条;105、纳米导光板;106、光扩散板;107、防眩光板;108、灯头前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护眼台灯,包括发光组件1、连接架2、灯杆3、中空转角4、底座5、底壳6、开关7、导线8、电源适配器9和恒流驱动10,底座5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恒流驱动10,底座5与底壳6卡接固定,恒流驱动10电性连接导线8的一端,且导线8的另一端穿过底壳6上开设的通孔与电源适配器9电性连接,底壳6上分别设置有灯杆3,且灯杆3的顶部与连接架2通过中空转角4相互配合连接,连接架2的一端设置有发光组件1中的灯头壳体101,发光组件1由灯头壳体101、散热板102、高效反射膜103、LED光源灯条104、纳米导光板105、光扩散板106、防眩光板107和灯头前盖108组成,灯头壳体101的底部与灯头前盖108卡接,灯头壳体101由工程塑料经专用模具注塑成型,表面喷塑得到所需颜色和光感效果,灯头壳体101内壁顶部设置有散热板102,且散热板102底部设置有高效反射膜103,散热板102是由金属或导热碳纤维材料制成,通过在灯头壳体101内安装散热板102,将LED光源灯条104产生的热量快速分散,降低光源衰减,从而延长了护眼台灯的使用寿命,高效反射膜103的底部设置有LED光源灯条104,且LED光源灯条104与恒流驱动10电性连接,恒流驱动10采用DC

DC恒流驱动的驱动方式,LED光源灯条104由双面柔性线路板和采用蓝光芯片配以双荧光粉技术生产的高显指全光谱贴片LED二极管组成,高效反射膜103采用高反射效率的高分子材料制成,通过使用由DC

DC恒流驱动的恒流驱动10,有利于去除频闪,从而提升了护眼台灯的工作稳定性,利用设置的高效反射膜103,有利于将射向灯头壳体101的光束进行反射,进而提高护眼台灯的出光效率,LED光源灯条104与纳米导光板105相互配合连接,且纳米导光板105的底部设置有光扩散板106,光扩散板106由亚克力材料或聚碳酸酯材料制成,通过使LED光源灯条104与纳米导光板105相互配合连接,其中纳米导光板105使用纳米粒子光散射材料,利用艾浦源无点阵导光技术,将LED光源灯条104发
出的光束转化为无蓝光危害的面光源,从而提高了护眼台灯的工作可靠性,光扩散板106的底部设置有防眩光板107,且防眩光板107的底部与灯头前盖108贴合,防眩光板107采用透明聚碳酸酯材料亦或透明亚克力材料,且一面经专用模具制成均匀分布的六角棱锥型亦或多角棱锥型,底壳6上设置有开关7,且开关7与恒流驱动10电性连接,利用在光扩散板106底部设置的防眩光板107,有利于降低眩光危害,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首先,将外接电源与电源适配器9电性连接,然后打开开关7使电流通过电源适配器9和导线8对恒流驱动10供电,通过恒流驱动10与LED光源灯条104的电性连接,由LED光源灯条104发出原始光束,其中射向灯头壳体101的原始光束经过高效反射膜103反射向纳米导光板105,提高了出光效率,之后原始光束通过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护眼台灯,包括发光组件(1)、连接架(2)、灯杆(3)、中空转角(4)、底座(5)、底壳(6)、开关(7)、导线(8)、电源适配器(9)和恒流驱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恒流驱动(10),底座(5)与底壳(6)卡接固定,恒流驱动(10)电性连接导线(8)的一端,且导线(8)的另一端穿过底壳(6)上开设的通孔与电源适配器(9)电性连接,底壳(6)上分别设置有灯杆(3),且灯杆(3)的顶部与连接架(2)通过中空转角(4)相互配合连接,连接架(2)的一端设置有发光组件(1)中的灯头壳体(101),所述发光组件(1)由灯头壳体(101)、散热板(102)、高效反射膜(103)、LED光源灯条(104)、纳米导光板(105)、光扩散板(106)、防眩光板(107)和灯头前盖(108)组成,灯头壳体(101)的底部与灯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鸿许基柒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艾浦源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