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环腔的清洗采样针的拭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0324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双环腔的清洗采样针的拭子,包括外框和插在外框内的拭子,所述拭子开设有纵向贯穿拭子的洗涤腔,所述外框内侧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环形蓄压腔和第二环形蓄压腔,所述第一环形蓄压腔和第二环形蓄压腔上下分布,所述第一环形蓄压腔与洗涤腔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环形蓄压腔与洗涤腔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外框侧壁设置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一环形蓄压腔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流道与第二环形蓄压腔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错位分布,所述第二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错位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漏液情况,提高了负压使用率,提高了清洗效果。提高了清洗效果。提高了清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环腔的清洗采样针的拭子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检验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环腔的清洗采样针的拭子。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医疗器械中的很多计量分析仪器在使用时需用到采样针,采样针需要长期频繁地反复使用,一个常见问题就是携带,即残留的液体或污染物,残留在或在或可能被采样针吸收。这些残留物与随后的进入采样针的样品或试剂混合,可能干扰后续分析。在下一次使用前,必须对采样针内、外表面这些残留样本的携带污染进行彻底清洗,以避免对下一个样本的检测产生影响。
[0003]目前,行业内是通过设有清洗腔体和与其相通的洗涤液进、出孔的拭子对采样针的外壁进行清洗。拭子的洗涤液进、出孔分别通过管道外联能产生正压的洗涤液容器、能产生负压的废液容器,采样针的针体尽量穿过拭子的清洗腔体(此状态也是采样针的常态,吸 取检测样本时也是此状态),开启正负压,洗涤液经洗涤液进孔喷入清洗腔体,由于负压作用,从洗涤液出孔被吸出至废液容器,完成对清洗腔体内洗涤液所流经的长度段(及洗涤液进、出孔间隔的长度)的采样针外壁的清洗;现有拭子为三层结构上下底两层密封,中层只靠装配压力来满足密封效果,存在气密性降低,造成负压损失问题。
[0004]同时现有结构中其中一个出液孔和出水口正对,相对其他孔易出现液体流出压力不均现象,容易出现清洗不均,造成残留达不到清洗要求。上下端双层密封,进出水两腔体间可能存在漏液,造成污染。
[0005]且在现有拭子的结构情况下,液体进出口与清洗腔室均成直角,该种设计下,对于液体的动能损耗加剧,使得用于清洗的能量比例下降。并且由于出液孔相对采样针垂直,高速水流直接冲击采样针长期使用易造成气蚀,轻则损害拭子密封性造成漏液污染影响清洗效果,重则采样针报废,极大缩短装置使用寿命,长期使用还会造成洗涤液在清洗腔体的导引段挥发后,剩下的固体颗粒将采样针卡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环腔的清洗采样针的拭子,可以有效提高洗涤液进入清洁腔体的流量,提高采样针的清洗效果,解决拭子负压损失问题以及缓解液体冲刷拭子造成的气蚀现象的问题。
[0007]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具有双环腔的清洗采样针的拭子,包括外框和插在外框内的拭子,所述拭子开设有纵向贯穿拭子的洗涤腔,所述外框内侧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环形蓄压腔和第二环形蓄压腔,所述第一环形蓄压腔和第二环形蓄压腔上下分布,所述第一环形蓄压腔与洗涤腔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环形蓄压腔与洗涤腔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环形蓄压腔外侧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一环形蓄压腔之间设置
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环形蓄压腔外侧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与第二环形蓄压腔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错位分布,所述第二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错位分布。
[0009]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0010]进一步地,所述洗涤腔包括一级腔体、二级腔体和三级腔体,所述一级腔体、二级腔体和三级腔体依次连接,所述一级腔体、二级腔体和三级腔体为由小至大的变径结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拭子本体包括端盖和拭子本体,所述端盖设置在拭子本体上端,所述洗涤腔贯穿端盖和拭子本体。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蓄压腔上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环形蓄压腔和第二环形蓄压腔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环形蓄压腔下端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拭子本体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所述第一定位环抵靠在第一密封圈上端,所述第二定位环抵靠在第二密封圈上端。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蓄压腔的直径大于第二环形蓄压腔的直径。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孔呈周向分布在二级腔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连接孔呈周向分布在三级腔体的侧壁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倾斜方向相反。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的直径均大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直径。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的一种具有双环腔的清洗采样针的拭子,结构简单合理,通过洗涤腔的多段腔体、第一环形蓄压腔、第二环形蓄压腔、以及多个连接孔的设置,添加密封圈,减少了漏液情况,提高了负压使用率,提高了清洗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洗涤腔的水平夹角,使得洗涤液更加平滑过渡,减少冲刷动能损失,增加洗涤液清洗效果,缓解高速液体垂直冲刷采样针造成气蚀现象,增加拭子和采样针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一种具有双环腔的清洗采样针的拭子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一种具有双环腔的清洗采样针的拭子的后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图2的A

A剖面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图2的左视图。
[0024]图5是本技术图4的B

B剖面图。
[0025]附图标记为:外框10、第一环形蓄压腔11、第二环形蓄压腔12、第一流道13、第二流道14、第三连接孔15、第四连接孔16、第一定位环17、第二定位环18、拭子20、端盖21、拭子本体22、第一连接孔23、第二连接孔24、洗涤腔30、一级腔体31、二级腔体32、三级腔体33、采样针40、第一密封圈50、第二密封圈60、第三密封圈70。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阐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工作原理,下面结合附图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7]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一种具有双环腔的清洗采样针的拭子,包括外框10和插在外框10内的拭子20,采样针40插入拭子20内。
[0028]拭子20包括端盖21和拭子本体22,端盖21设置在拭子本体22上端,拭子20开设有纵向贯穿拭子的洗涤腔30,洗涤腔30贯穿端盖21和拭子本体22,洗涤腔30包括一级腔体31、二级腔体32和三级腔体33,一级腔体31、二级腔体32和三级腔体33依次连接,一级腔体31、二级腔体32和三级腔体33为由小至大的变径结构,采样针40插入在洗涤腔30内,可以理解为:洗涤腔30的二级腔体32和三级腔体33为清洗区域,采样针40的直径与一级腔体31的直径相等,便于采样针40插入一级腔体31内,二级腔体32和三级腔体33的直径均大于采样针40的直径,二级腔体32和三级腔体33和采样针40间隙形成一圈360度无死角的环形间隙,有利于清洗液360度无死角的均匀冲洗穿刺采样针40表面,提高清洗效果;同时洗涤液进入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环腔的清洗采样针的拭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和插在外框内的拭子,所述拭子开设有纵向贯穿拭子的洗涤腔,所述外框内侧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环形蓄压腔和第二环形蓄压腔,所述第一环形蓄压腔和第二环形蓄压腔上下分布,所述第一环形蓄压腔与洗涤腔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环形蓄压腔与洗涤腔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外框侧壁设置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一环形蓄压腔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流道与第二环形蓄压腔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错位分布,所述第二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错位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环腔的清洗采样针的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腔包括一级腔体、二级腔体和三级腔体,所述一级腔体、二级腔体和三级腔体依次连接,所述一级腔体、二级腔体和三级腔体为由小至大的变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双环腔的清洗采样针的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拭子本体包括端盖和拭子本体,所述端盖设置在拭子本体上端,所述洗涤腔贯穿端盖和拭子本体。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书顺赵冯杨娇
申请(专利权)人:禾柏南京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