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0189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10
本申请提供一种头颈支撑装置。本申请实施例的头颈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用于安装在座椅上;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撑杆上;以及支撑本体,所述支撑本体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调节件上,可沿第一方向相对所述支撑杆来回移动;当所述调节件相对所述调节件及所述支撑杆发生转动时,带动所述支撑本体相对所述支撑杆发生转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调节件转动的轴线。本申请实施例的头颈支撑装置可以在至少两个维度上调节支撑本体的位置及角度,可以更好的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及体验感。及体验感。及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颈支撑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颈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座椅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汽车座椅的舒适度, 因此,在座椅对应头颈的位置设置了头颈支撑装置,然而,现有的头颈支撑装置在座椅上的 位置通常是相对固定的,不便于调节头颈支撑装置的高度,难以适应不同高度的用户。即使 部分座椅的头颈支撑装置可调节,但是需要通过手动调节,使用非常不变,无法围绕多自由 度进行自适应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头颈支撑装置,其无需手动操作,即可以在至少 两个维度上自适应调节支撑本体的位置及角度,可以更好的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及体验感。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头颈支撑装置,其包括:
[0005]支撑杆,用于安装在座椅上;
[0006]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撑杆上;以及
[0007]支撑本体,所述支撑本体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调节件上,可沿第一方向相对所述支撑杆 来回移动;
[0008]当所述调节件相对所述调节件及所述支撑杆发生转动时,带动所述支撑本体相对所述支 撑杆发生转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调节件转动的轴线。
[0009]本实施例的头颈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调节件以及支撑本体。支撑本体可以相对支撑杆 及调节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可以使头颈支撑装置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用户,且高度的调 节不需要人为过多干预,只需要依靠颈部及头部的即可完成支撑本体相对座椅的高度的调节, 调节方法简便、快捷。此外,支撑本体在调节件的带动下,可以相对支撑杆发生转动,从而 可以使支撑本体与支撑杆呈不同夹角,满足用户对不同支撑本体角度的需求,且也只需要依 靠颈部及头部的即可完成支撑本体相对座椅的角度的调节,调节方法简便、快捷。由此,本 申请实施例的头颈支撑装置,无需手动操作,即可以在两个维度上自适应调节支撑本体的位 置及角度,可以更好的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及体验感。
[0010]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及传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及所述 第二转动件分别连接于所述传动件的相对两端,且位于所述传动件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转动 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且均与所述轴线同轴设置;所述传动 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本体,并在所述调节件相对所述支撑杆转动时,带动所述支撑本体相 对所述支撑杆转动。通过对调节件的设计,使得头颈支撑装置结构更为简便,且可以更好的 实现支撑本体两个自由度的自适应调节。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件具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转动件具有第二定位槽,所
述头 颈支撑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穿设于所述支撑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与 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所述调节件通过所述定位机构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定 位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及所述第二定位槽配合,用于对所述调节件转动的角度进行限 位。通过定位机构与第一定位槽及所述第二定位槽的配合,当支撑本体调节至预设角度(即 用户需要的角度)时,将支撑本体的角度相对固定,防止支撑本体角度发生移动或变化。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安装件、第一定位组件及第二定位组件,所述安装件固定 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及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件的相对两端, 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背离所述安装件的端部抵接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背离所述 安装件的端部抵接所述第二转动件;当所述调节件相对所述支撑杆转动至目标角度时,所述 第一定位组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组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以对 所述调节件的角度进行定位;当所述调节件与所述支撑杆发生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一定位组 件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均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定位机构与所述调节件解除定位。通过第 一定位组件与第一转动件、第二定位组件与第二转动件的配合,使得当支撑本体调节至预设 角度(即用户需要的角度)时,将支撑本体的角度相对固定,防止支撑本体的角度发生移动 或变化。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及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均包括安装子件、第一弹性形变件及 卡接件,所述安装子件固定于所述安装件,所述安装子件具有限位腔,所述第一弹性形变件 设置于所述限位腔内,且所述第一弹性形变件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安装子件及所述卡接 件,所述卡接件部分位于所述限位腔,且部分凸出于所述限位腔,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的所述 卡接件抵接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卡接件抵接所述第二转动件;当所述调节 件相对所述支撑杆转动至目标角度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的卡接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 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卡接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以对所述调节件的角度进行定位;当 所述调节件与所述支撑杆发生相对转动时,卡接件朝向所述第一弹性形变件移动,所述第一 弹性形变件发生形变,以使得所述卡接件全部收容于所述限位腔内,从而使所述定位机构与 所述调节件解除定位。通过安装子件、第一弹性形变件及卡接件实现限位与解锁,结构更为 小巧、简便。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数量为12个,所述12个第一定位槽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 转动件上,且分别于与所述轴线上的点为圆心的圆上。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数量为12个,所述 12个第二定位槽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件上,且分别于与所述轴线上的点为圆心的圆上; 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组件 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件的一端部,两个第二定位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件的另一端部,两 个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的排列方向与两个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排列方向垂直。通过定位组件与 定位槽的配合,可以很好的实现限位,同时又便于通过头部及颈部的力量就实现角度的调整。
[0015]进一步地,所述头颈支撑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传动件背离所 述第一转动件及第二转动件的一侧,所述限位机构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本体及所述调节件, 用于在所述支撑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目标位置时,对所述支撑本体进行限位。通过限 位机构与支撑本体及调节件的配合,从而可以对支撑本体在第一方向上的位
置进行限位,防 止支撑本体移动至用户需要的位置后,支撑本体在第一方向上发生移动或变化。
[0016]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调 节件上,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本体上,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限位配 合,以在所述支撑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目标位置时,对所述支撑本体进行限位;
[0017]或者,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本 体上,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调节件上,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限位配合, 以在所述支撑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目标位置时,对所述支撑本体进行限位。通过第一 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的配合,可以对支撑本体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位,从而更好的防 止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颈支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10),用于安装在座椅上;调节件(30),所述调节件(3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撑杆(10)上;以及支撑本体(50),所述支撑本体(50)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调节件(30)上,可沿第一方向相对所述支撑杆(10)来回移动;当所述调节件(30)相对所述调节件(30)及所述支撑杆(10)发生转动时,带动所述支撑本体(50)相对所述支撑杆(10)发生转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调节件(30)转动的轴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颈支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30)包括第一转动件(31)、第二转动件(33)及传动件(35),所述第一转动件(31)及所述第二转动件(33)分别连接于所述传动件(35)的相对两端,且位于所述传动件(35)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转动件(31)与所述第二转动件(33)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杆(10),且均与所述轴线同轴设置;所述传动件(35)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本体(50),并在所述调节件(30)相对所述支撑杆(10)转动时,带动所述支撑本体(50)相对所述支撑杆(10)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颈支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31)具有第一定位槽(311),所述第二转动件(33)具有第二定位槽(331),所述头颈支撑装置(100)还包括定位机构(70),所述定位机构(70)穿设于所述支撑杆(10)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31)与所述第二转动件(33)之间,所述调节件(30)通过所述定位机构(7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撑杆(10)上,所述定位机构(70)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槽(311)及所述第二定位槽(331)配合,用于对所述调节件(30)转动的角度进行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颈支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70)包括安装件(71)、第一定位组件(73)及第二定位组件(75),所述安装件(71)固定于所述支撑杆(10)上,所述第一定位组件(73)及所述第二定位组件(75)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件(71)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定位组件(73)背离所述安装件(71)的端部抵接所述第一转动件(31),所述第二定位组件(75)背离所述安装件(71)的端部抵接所述第二转动件(33);当所述调节件(30)相对所述支撑杆(10)转动至目标角度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73)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311),所述第二定位组件(75)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331),以对所述调节件(30)的角度进行定位;当所述调节件(30)与所述支撑杆(10)发生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73)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75)均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定位机构(70)与所述调节件(30)解除定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颈支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73)及所述第二定位组件(75)均包括安装子件(731)、第一弹性形变件(733)及卡接件(735),所述安装子件(731)固定于所述安装件(71),所述安装子件(731)具有限位腔(737),所述第一弹性形变件(733)设置于所述限位腔(737)内,且所述第一弹性形变件(733)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安装子件(731)及所述卡接件(735),所述卡接件(735)部分位于所述限位腔(737),且部分凸出于所述限位腔(737),所述第一定位组件(73)的所述卡接件(735)抵接所述第一转动件(31),所述第二定位组件(75)的卡接件(735)抵接所述第二转动件(33);当所述调节件(30)相对所述支撑杆(10)转动至目标角度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73)的卡接件(735)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311),所述第二定位组件(75)的卡接件(735)部分位于所
述第二定位槽(331),以对所述调节件(30)的角度进行定位;当所述调节件(30)与所述支撑杆(10)发生相对转动时,卡接件(735)朝向所述第一弹性形变件(733)移动,所述第一弹性形变件(733)发生形变,以使得所述卡接件(735)全部收容于所述限位腔(737)内,从而使所述定位机构(70)与所述调节件(30)解除定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颈支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311)的数量为12个,所述12个第一定位槽(311)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件(31)上,且分别于与所述轴线上的点为圆心的圆上;所述第二定位槽(331)的数量为12个,所述12个第二定位槽(331)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件(33)上,且分别于与所述轴线上的点为圆心的圆上;所述第一定位组件(7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定位组件(7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组件(73)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件(71)的一端部,两个第二定位组件(75)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件(71)的另一端部,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组件(73)的排列方向与两个所述第二定位组件(75)的排列方向垂直。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颈支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颈支撑装置(100)还包括限位机构(90),所述限位机构(90)设置于所述传动件(35)背离所述第一转动件(31)及第二转动件(33)的一侧,所述限位机构(90)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本体(50)及所述调节件(30),用于在所述支撑本体(50)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目标位置时,对所述支撑本体(50)进行限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颈支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90)包括第一限位件(91)及第二限位件(93),所述第一限位件(91)设置于所述调节件(30)上,所述第二限位件(93)设置于所述支撑本体(50)上,所述第一限位件(91)与所述第二限位件(93)限位配合,以在所述支撑本体(50)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目标位置时,对所述支撑本体(50)进行限位;或者,所述限位机构(90)包括第一限位件(91)及第二限位件(93),所述第一限位件(91)设置于所述支撑本体(50)上,所述第二限位件(93)设置于所述调节件(30)上,所述第一限位件(91)与所述第二限位件(93)限位配合,以在所述支撑本体(50)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目标位置时,对所述支撑本体(50)进行限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颈支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91)为第二弹性形变件,所述第二限位件(93)包括本体部(931)、凸出部(933)及凹陷部(935),所述凸出部(933)及所述凹陷部(935)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交替排列于所述本体部(931)面向所述第一限位件(91)的一侧,当所述支撑本体(50)相对所述调节件(3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限位件(91)在所述第二限位件(93)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第一限位件(91)与所述第二限位件(93)之间解除限位,在所述支撑本体(50)的带动下所述第二限位件(93)与所述第一限位件(91)发生相对移动;当所述支撑本体(50)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目标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伟华章卓航邓政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高瑞斯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