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收低压光气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988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回收低压光气的装置,通过采用作为静设备的一级增压吸收器,可以对低压光气同时实现增压与吸收的双重作用,进一步将一级增压吸收器、一级母液缓冲罐与吸收组件集成化设置,可以实现低压光气在一级增压吸收器与吸收组件的两级吸收,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增设二级增压吸收器甚至三级增压吸收器,将吸收级数增至三级甚至四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回收低压光气的装置,不仅可以使得低压光气回收率在95%以上,还可以将氯化氢气体中的光气含量降低至50ppm以下,而且无需使用压缩机,可以减少光气泄漏的风险,减少设备投资以及操作与维护投入,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收低压光气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光气化
,涉及光气回收,尤其涉及一种回收低压光气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光气化
均会涉及到系统过量光气的回收问题,在回收光气的同时分离出氯化氢,通常光气的回收方法会根据涉光系统的压力高低而选择不同的方法。当涉光系统压力超过15bar时,常采用塔式精馏工艺回收光气和分离出氯化氢,该方法可以得到高纯度光气和氯化氢,氯化氢中光气含量≤5ppm;当涉光系统压力介于0.5~15bar时,常采用塔式溶剂吸收工艺回收光气和分离出氯化氢,氯化氢中光气含量≤30ppm;当涉光系统压力低于0.5bar时,由于压力低不利于吸收的进行,若要回收光气需加入大量的吸收溶剂,且吸收后得到的光气溶液浓度太低而利用价值不高,故目前企业通常采用如下做法:直接将低压光气用碱液进行破坏,采用光气水解工艺将光气水解后生成盐酸,采用光气压缩机将低压光气升压至0.5~15bar后再采用塔式溶剂吸收工艺来回收其中的光气。但是,若将低压光气用碱液进行破坏,不仅会消耗大量的碱液,还会形成大量难以处理的强碱性含盐废水;光气水解工艺则需要使用昂贵的水解剂且需定期更换;将低压光气压缩再溶剂吸收则需要耗费大量电能,而且光气压缩机为动设备,密封性较差,易泄露,安全隐患较大,同时光气压缩机造价昂贵。因此,针对压力低于0.5bar的低压光气,上述三种回收方法的经济成本均较高,不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0003]针对压力低于0.5bar的低压光气,现有技术公开了一些技术方案。例如CN101671274A公开了一种甲苯二异氰酸酯连续生产过程中光气的回收方法,先将甲苯二异氰酸酯制备过程中产生的绝对压力为0.01~0.2MPa的含光气气体输入第一光气吸收塔,与惰性有机溶剂逆流接触,在绝对压力为0.01~0.2MPa下进行吸收;然后将第一光气吸收塔顶部排出的气体流股用压缩机升压后引入第二光气吸收塔,第一光气吸收塔的部分塔釜吸收液经第一光气吸收塔塔釜液泵升压后进入第二光气吸收塔,甲苯二异氰酸酯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另一股绝对压力为0.5~0.8MPa的含光气气体流股输入第二光气吸收塔,从所述第二光气吸收塔的上部补充惰性有机溶剂,在绝对压力为0.3~0.8MPa下继续进行吸收;所述第二光气吸收塔塔顶的含氯化氢的尾气进入氯化氢回收工段,从所述第二光气吸收塔底部得到的光气惰性有机溶剂溶液重新用于甲苯二异氰酸酯连续生产过程。但是,所述方法采用了压缩机,由于光气压缩机为动设备,存在密封性较差,易泄露,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同时光气压缩机造价昂贵。
[0004]CN101671276A公开了一种甲苯二异氰酸酯连续生产过程中回收光气的方法,先将甲苯二异氰酸酯制备过程中产生的绝对压力为0.08~0.2MPa的含光气气体流股输入第一光气吸收塔的塔底,与惰性有机溶剂逆流接触,在绝对压力为0.08~0.2MPa下进行吸收,所述第一光气吸收塔塔顶的含氯化氢的尾气进入氯化氢回收工段;第一光气吸收塔的部分塔釜吸收液经第一光气吸收塔塔釜液泵升压后进入第二光气吸收塔;甲苯二异氰酸酯制备过
程中产生的另一股绝对压力为0.5~0.8MPa的含光气气体流股输入第二光气吸收塔,从所述第二光气吸收塔的上部补充惰性有机溶剂,在绝对压力为0.3~0.8MPa下继续进行吸收;所述第二光气吸收塔塔顶的含氯化氢的尾气进入氯化氢回收工段,从所述第二光气吸收塔底部得到的光气惰性有机溶剂溶液重新用于甲苯二异氰酸酯连续生产过程。但是,所述方法需要另一股绝对压力为0.5~0.8MPa的含光气气体协同作用,才能处理绝对压力为0.08~0.2MPa的含光气气体,实际生产中并不容易实现两股含光气气体的协同作用,限制了实际应用。
[0005]CN101671273A公开了一种甲苯二异氰酸酯连续生产过程中光气的回收方法,将甲苯二异氰酸酯制备过程中产生的绝对压力为0.08~0.2MPa的含光气气体流股输入第一光气吸收塔的塔底,在第一光气吸收塔通入惰性有机溶剂,在绝对压力为0.08~0.2MPa下进行吸收;从所述第一光气吸收塔顶部排出的气体流股用液体喷射泵引入光气化反应闪蒸分离器,在绝对压力为0.3~0.8MPa,140~160℃分离,得到的气体流股引入第二光气吸收塔,第一光气吸收塔的部分塔釜吸收液经第一光气吸收塔塔釜液泵增压到绝对压力为0.3~0.8MPa后引入到所述第二光气吸收塔,在所述第二光气吸收塔通入惰性有机溶剂,在绝对压力为0.3~0.8MPa下进行吸收;从所述第二光气吸收塔底部得到的光气惰性有机溶剂溶液重新用于甲苯二异氰酸酯连续生产过程。但是,所述方法需要另一股绝对压力为0.3~0.8MPa的含光气气体协同作用,才能处理绝对压力为0.08~0.2MPa的含光气气体,实际生产中并不容易实现两股含光气气体的协同作用,限制了实际应用,而且引入光气化反应闪蒸分离器,加大了分离回收的成本。
[0006]综上所述,目前亟需开发一种新型的回收低压光气的装置,不仅可以实现对低压光气的回收,使得低压光气回收率在95%以上,还可以将氯化氢气体中的光气含量降低至50ppm以下,而且无需使用压缩机,可以减少光气泄漏的风险,减少设备投资以及操作与维护投入,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收低压光气的装置,通过采用作为静设备的一级增压吸收器,可以对低压光气同时实现增压与吸收的双重作用,不仅可以使得低压光气回收率在95%以上,还可以将氯化氢气体中的光气含量降低至50ppm以下,而且无需使用压缩机,可以减少光气泄漏的风险,减少设备投资以及操作与维护投入,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0008]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收低压光气的装置,包括一级增压吸收器、一级母液缓冲罐、一级吸收循环泵以及吸收组件;
[0010]其中,所述一级增压吸收器设有一级气体入口与一级吸收液入口,所述一级气体入口用于通入低压光气;所述一级增压吸收器的出口与所述一级母液缓冲罐的顶部入口相连接;所述一级母液缓冲罐的底部出口与所述一级吸收循环泵的入口相连接,所述一级吸收循环泵的出口设有一级排液管与一级循环管,所述一级排液管用于收集光气吸收液,所述一级循环管的出口与所述一级增压吸收器的一级吸收液入口相连接;所述一级母液缓冲罐的顶部出口与所述吸收组件的底部入口相连接,所述吸收组件的顶部设有氯化氢排气
管,所述吸收组件的上部设有吸收剂入口。
[0011]本技术所述回收低压光气的装置,通过采用作为静设备的一级增压吸收器,可以对低压光气同时实现增压与吸收的双重作用,进一步将一级增压吸收器、一级母液缓冲罐与吸收组件集成化设置,可以实现低压光气在一级增压吸收器与吸收组件的两级吸收,不仅可以使得低压光气回收率在95%以上,还可以将氯化氢气体中的光气含量降低至50ppm以下,而且无需使用压缩机,可以减少光气泄漏的风险,减少设备投资以及操作与维护投入,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收低压光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增压吸收器、一级母液缓冲罐、一级吸收循环泵以及吸收组件;其中,所述一级增压吸收器设有一级气体入口与一级吸收液入口,所述一级气体入口用于通入低压光气;所述一级增压吸收器的出口与所述一级母液缓冲罐的顶部入口相连接;所述一级母液缓冲罐的底部出口与所述一级吸收循环泵的入口相连接,所述一级吸收循环泵的出口设有一级排液管与一级循环管,所述一级排液管用于收集光气吸收液,所述一级循环管的出口与所述一级增压吸收器的一级吸收液入口相连接;所述一级母液缓冲罐的顶部出口与所述吸收组件的底部入口相连接,所述吸收组件的顶部设有氯化氢排气管,所述吸收组件的上部设有吸收剂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低压光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级增压吸收器、二级母液缓冲罐以及二级吸收循环泵;其中,所述二级增压吸收器设有二级气体入口与二级吸收液入口,所述二级气体入口用于通入低压光气;所述二级增压吸收器的出口与所述二级母液缓冲罐的顶部入口相连接;所述二级母液缓冲罐的底部出口与所述二级吸收循环泵的入口相连接,所述二级吸收循环泵的出口设有二级排液管与二级循环管,所述二级排液管用于收集光气吸收液,所述二级循环管的出口与所述二级增压吸收器的二级吸收液入口相连接;所述二级母液缓冲罐的上部入口与所述一级排液管的出口相连接;所述二级母液缓冲罐的顶部出口与所述一级增压吸收器的一级气体入口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收低压光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级增压吸收器、三级母液缓冲罐以及三级吸收循环泵;其中,所述三级增压吸收器设有三级气体入口与三级吸收液入口,所述三级气体入口用于通入低压光气;所述三级增压吸收器的出口与所述三级母液缓冲罐的顶部入口相连接;所述三级母液缓冲罐的底部出口与所述三级吸收循环泵的入口相连接,所述三级吸收循环泵的出口设有三级排液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向东乔洪虎朱红梅朱法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