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量控制模块、通风系统和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9832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量控制模块、通风系统和生物安全实验室,风量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管段和电动风阀,电动风阀包括风阀驱动件和阀板,阀板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管段内,风阀驱动件驱动阀板转动;阀板通过第一轴端和第二轴端铰接在第一管段上;第一管段的周壁上开设有与第一轴端转动配合的第一轴孔以及与第二轴端转动配合的第二轴孔,第二轴孔沿径向贯穿第一管段的周壁,风阀驱动件的驱动轴与第二轴端连接;第一管段的周壁的外部还设置有第一密封盖,第一密封盖覆盖第二轴孔,风阀驱动件位于第一密封盖内,第一密封盖与第一管段的周壁的外表面密封连接。该风量控制模块能够保证通风系统气密性,进而保证风速传感器检测精度和系统控制精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量控制模块、通风系统和生物安全实验室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室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风量控制模块、通风系统和生物安全实验室。

技术介绍

[000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关键在于生物安全,其内部结构同样适用于移动式生物安全实验室,但由于移动式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可移动特性,其车体及车身整体布局紧密、结构紧凑。其中,移动式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通风系统的用途在于控制室内环境参数,同时保障室内外环境及房间之间的环境有效被负压及负压梯度隔绝,保证室内外环境的绝对安全。
[0003]在移动式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车体及车身布局紧密的情况下,为保证通风系统控制不受布局的影响,通风系统各部件的安装在达到其安装要求情况下,通风系统自身的良好排布及布局是移动式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重点及难点,现有的风阀由于位置设置不合理,会影响检测结果,进而影响控制系统。另外,现有的通风系统中,通风系统自身的气密性会对检测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由于风阀驱动件通常设置在风管外,风阀驱动件的驱动轴与风管的连接位置的气密性差而影响检测结果,进一步影响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通风系统气密性,进而保证风速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和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的风量控制模块。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风量控制模块的通风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通风系统的生物安全实验室。
[0007]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量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管段和电动风阀,电动风阀安装在第一管段上;电动风阀包括风阀驱动件和阀板,阀板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管段内,风阀驱动件驱动阀板转动;阀板设置有沿径向相对的第一轴端和第二轴端,阀板通过第一轴端和第二轴端铰接在第一管段上;第一管段的周壁上开设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第一轴端与第一轴孔转动配合,第二轴端与第二轴孔转动配合;第二轴孔沿径向贯穿第一管段的周壁,风阀驱动件位于第一管段外,风阀驱动件的驱动轴与第二轴端连接;第一管段的周壁的外部还设置有第一密封盖,第一密封盖覆盖第二轴孔,风阀驱动件位于第一密封盖内,第一密封盖与第一管段的周壁的外表面密封连接。
[0008]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第一密封盖,将风阀驱动件设置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少量的气流从第二轴端与第二轴端孔配合的位置流出后进入第一密封盖内,因此气流也不会泄漏,从而保证管路在第二轴孔位置的密封性,防止气流泄漏影响影响第一管段内风速传感器的检测结果。
[0009]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轴孔为盲孔。
[0010]由此可见,第一轴孔设计为盲孔,可确保第一管段的气密性。
[0011]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轴孔为通孔并沿径向贯穿第一管段的周壁,第一管段的
周壁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密封盖,第二密封盖覆盖第一轴孔。所述第二密封盖与所述第一管段的周壁的外表面密封连接。
[0012]由此可见,通过设置第二密封盖,少量的气流从第一轴端与第一轴孔配合的位置流出后进入第二密封盖内,由于第二密封盖为封闭空间,气流不会泄漏,因此第二密封盖的设置保证了管路在第一轴孔位置的密封性,防止气流泄漏而影响检测结果。同时,可适当加长第一轴端,从而保证阀板与管路连接的稳定性。
[0013]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电动风阀还包括执行器和第三密封盖,执行器与风阀驱动件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执行器位于第三密封盖内,第三密封盖与第一密封盖连接,第一密封盖和/或第三密封盖上开设有供连接线穿过的过线孔。
[0014]由此可见,将执行器和风阀驱动件分别设置在两个相对密闭空间的内,可以减小放置风阀驱动件的空间的尺寸,防止由于执行器和风阀驱动件位于同一密封空间时,空间过大而造成较多的气流流入影响风速传感器的检测结果。
[0015]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风量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风速传感器,第一风速传感器位于第一密封盖内,第一风速传感器的检测端位于第一管段内且设置在阀板的迎风侧。
[0016]由此可见,通过对阀板位置的合理布置,从而保证经过阀板上第一风速传感器的检测端的气流处于均匀流速的层流状态,进而保证了第一风速传感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017]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风速传感器为毕托管式风速传感器。
[0018]进一步的方案是,毕托管式风速传感器的检测端与第一管段的周壁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一管段的内径的1/3。
[0019]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风系统,包括上述的风量控制模块。
[0020]为实现上述第三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包括上述的通风系统。
[0021]由上述方案可见,由于生物安全实验室对通风系统的要求更高且其布置通风系统的空间紧凑,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风量控制模块的气密性的设计,以及对管路内风速传感器位置的合理设置,保证了风速传感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保证控制系统的精确控制。
[0022]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生物安全实验室还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房间和送风设备间,送风设备间内设置有空调器,空调器通过通风系统向房间送风。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生物安全实验室实施例的布局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生物安全实验室实施例中通风系统的布局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生物安全实验室实施例中通风系统和各传感器的布局图。
[0026]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生物安全实验室实施例风量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生物安全实验室实施例风量控制模块的截面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生物安全实验室实施例中第三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0]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为移动式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包括通风系统10以及相互独立设置的更衣间11、淋浴间12、防护服更换间13和核心工作间14、送风设备间15和排风设备间16,通风系统10安装在各房间和设备间的顶部。
[0032]送风设备间15内设置有空调器151和两个风机152,空调器151通过通风系统10向房间送风,排风设备间16内设置有排风装置161和两个风机162,排风装置161通过通风系统10对各房间进行排风。
[0033]参见图2至图4,通风系统10包括管路2、第一风速传感器7(图6示)、电动风阀3、密闭阀4和第二风速传感器5等,管路2包括沿着送风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二管段21和第一管段22,第二管段21和第一管段22均为直管,第二管段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管段22的延伸方向垂直相交,第二管段21具有第二管进风端211和第二管出风端212,第一管段22具有第一管进风端221和第一管出风端222,第一管进风端221与第二管出风端212连接。管路2作为送风管时,管路2上第二管进风端211与空调器151连接,第一管出风端222与对应房间的进风口连通,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风量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管段和电动风阀,所述电动风阀安装在所述第一管段上;所述电动风阀包括风阀驱动件和阀板,所述阀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管段内,所述风阀驱动件驱动所述阀板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设置有沿径向相对的第一轴端和第二轴端,所述阀板通过所述第一轴端和所述第二轴端铰接在所述第一管段上,所述第一管段的周壁上开设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端与所述第一轴孔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轴端与所述第二轴孔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轴孔沿径向贯穿所述第一管段的周壁,所述风阀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一管段外,所述风阀驱动件的驱动轴与所述第二轴端连接;所述第一管段的周壁的外部还设置有第一密封盖,所述第一密封盖覆盖所述第二轴孔,所述风阀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盖内,所述第一密封盖与所述第一管段的周壁的外表面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量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孔为盲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量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孔为通孔并沿径向贯穿所述第一管段的周壁,所述第一管段的周壁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密封盖,所述第二密封盖覆盖所述第一轴孔,所述第二密封盖与所述第一管段的周壁的外表面密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尚晏刘含树张滟徐银曾超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