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气体的复合层、单元及电池防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963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释放气体的复合层,属于复合层领域,包括第一物质层,其含有固体状态的第一物质;第二物质层,其含有固体状态的第二物质;隔离层,其位于第一物质层和第二物质层之间,用于隔离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并能够允许液体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释放气体的单元以及电池防爆组件。电池防爆组件。电池防爆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释放气体的复合层、单元及电池防爆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释放气体领域。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得到一些特定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等,通常需要将酸溶液和碱溶液或者固体混合化学反应释放气体,释放的二氧化碳能够及时的进行降温或者灭火等。
[0003]在科技发展的今天,锂电池在各行各业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锂电池的缺点也很突出,比如电池在被碰撞和冲击后极易发生内部短路导致电芯发生热失控,还有电池在夏天大倍率使用后电池温度超高也极易发生热失控。
[0004]为了解决锂电池的热失控问题,公告号为CN208256775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防爆锂电池,其在锂电池本体和所述隔爆外壳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在受热时能发生吸热反应并产生二氧化碳的碳酸盐防爆层,上述方案在使用的时候,发现为了使得碳酸盐能够吸热并释放二氧化碳,温度要足够的高,其无法在锂电池热失控初期就能够释放二氧化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当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释放气体的复合层,包括:
[0006]第一物质层,其含有固体状态的第一物质;
[0007]第二物质层,其含有固体状态的第二物质;
[0008]隔离层,其至少一层位于第一物质层和第二物质层之间,用于隔离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并能够允许液体通过,复合层的表面由隔离层固定。
[0009]所述的第一物质能够溶解于第一溶剂并形成第一溶液,第一溶液能够和第二物质反应并释放气体。
[0010]在改进的方案当中,所述的第二物质能够溶解于第一溶剂并形成第二溶液,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能够反应并释放气体。
[0011]在改进的方案当中,所述的第一物质为酸性物质、第二物质为碱性物质;或者第一物质为碱性物质,第二物质为酸性物质,所述气体为二氧化碳,第一溶剂为水。
[0012]在改进的方案当中,酸性物质选自为酒石酸、乙二胺四乙酸;碱性物质选自碳酸氢钠、碳酸钠。
[0013]在改进的方案当中,隔离层包含无纺布,无纺布用于隔离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
[0014]在改进的方案当中,所述的释放气体的复合层为多层卷状结构。
[0015]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释放气体的单元,包括:
[0016]所述的复合层;
[0017]溶剂释放件,其能够向复合层所述的第一溶剂。
[0018]在改进的方案当中,其还包括有动力件,所述的动力件能够控制溶剂释放件向复合层释放第一溶剂。
[0019]在改进的方案当中,所述的溶剂释放件释放溶剂的端部延伸到复合层内部。
[0020]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池防爆组件,包括有:
[0021]箱体,其内设有容纳电池的容纳腔;
[0022]传感器单元,其能够检测容纳腔的电池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控制器;
[0023]在改进的方案当中,其能够被控制器控制向容纳腔中释放阻燃气体;
[0024]排气单元,当容纳腔中气压升高时,其能够排放容纳腔中的气体。
[0025]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复合层以及释放气体的单元,能够快速有效的释放大量的气体,以保护锂电池。
附图说明
[0026]图1本专利技术防爆组件的示意图;
[0027]图2是打开状态下防爆组件的示意图;
[0028]图3是出气单元的示意图;
[0029]图4是排气单元的示意图;
[0030]图5是复合层的示意图;
[0031]图6是复合层的放大图;
[0032]图7是排气单元的截面图;
[0033]图中标记:100

下箱体,110

锁扣,120

电源,130

蜂鸣器,140

容纳腔,150

隔板,160

出气单元,161

复合层,1611

第一物质层,1612

第二物质层,1612

隔离层,162

溶剂释放件,163

动力件,200

上盖体,210

把手,220

排气单元,221

第一泄压阀,222

储液件,223

第二泄压阀,2231

泄压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0035]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3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7]如图5和图6所示,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当中存在的问题,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释放气体的复合层,包括第一物质层1611、第二物质层1612、隔离层1613。第一物质层1611其含有固体状态的第一物质;第二物质层1612含有固体状态的第二物质;在一个复合层中,如图5和6所示,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物质层和第二物质层依次堆积,如5层、6层、7层或者更多的层等。每层的厚度根据需要设置,通常可以为1mm

100mm不等,也可以根据需要继续增加厚度,每层的厚度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所述的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相互之间是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气体的,所述的气体可以是二氧化碳、氧气等,具体根据需要气体的类型设置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的品种。
[0038]所述的第一物质能够溶解于第一溶剂并形成第一溶液,第一溶液能够和第二物质
反应并释放气体,所述的第二物质能够溶解于第一溶剂并形成第二溶液,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能够反应并释放气体。具体的方案当中,所述的第一物质为酸性物质、第二物质为碱性物质;或者第一物质为碱性物质,第二物质为酸性物质,所述气体为二氧化碳,第一溶剂为水,酸性物质选自为酒石酸、乙二胺四乙酸;碱性物质选自碳酸氢钠、碳酸钠。优选的方案当中,第一物质为酒石酸,第二物质为碳酸氢钠,第一物质或者第二物质可以是晶体,也可以是粉末,优选的采用粉末。
[0039]所述的隔离层1612位于第一物质层1611和第二物质层1612之间,用于隔离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并能够允许液体通过。当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为固体状态,优选的为固体粉末状态下的时候,所述的隔离层能够将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相互隔离,两者之间不会接触并反应。当需要特定气体的时候(如二氧化碳),这个时候,外部向复合层释放第一溶剂(如水),第一物质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释放气体的复合层,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物质层(1611),其含有固体状态的第一物质;第二物质层(1612),其含有固体状态的第二物质;隔离层(1613),至少一层隔离层位于第一物质层(1611)和第二物质层(1612)之间,用于隔离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并能够允许液体通过;所述的第一物质能够溶解于第一溶剂并形成第一溶液,第一溶液能够和第二物质反应并释放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释放气体的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物质能够溶解于第一溶剂并形成第二溶液,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能够反应并释放气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释放气体的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物质为酸性物质、第二物质为碱性物质;或者第一物质为碱性物质,第二物质为酸性物质;所述气体为二氧化碳,第一溶剂为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释放气体的复合层,其特征在于,酸性物质选自为酒石酸、乙二胺四乙酸;碱性物质选自碳酸氢钠、碳酸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释放气体的复合层,其特征在于,隔离层包含无纺布,无纺布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浩崔星星刘琴向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盒电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