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枸杞功能叶生理生化指标早期鉴定枸杞白粉病抗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957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25
一种利用枸杞功能叶生理生化指标早期鉴定枸杞白粉病抗性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枸杞功能叶生理生化指标早期鉴定枸杞白粉病抗性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无法早期鉴定枸杞种质对白粉病的抗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裂解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酶活、丙二醛含量作为枸杞白粉病抗性鉴定的指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早期测定枸杞种质健康功能叶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鉴定该种质是否具有白粉病抗性,为不同用途枸杞的培育、种植以及管理提供依据,为增加枸杞产量、提高育种质量奠定理论基础。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枸杞白粉病抗性鉴定领域。性鉴定领域。性鉴定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枸杞功能叶生理生化指标早期鉴定枸杞白粉病抗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枸杞功能叶生理生化指标早期鉴定枸杞白粉病抗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枸杞为茄科枸杞属的一种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植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同时还是国家卫生部公布的可药食同源的植物品种之一。近年来,由于枸杞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害的发生也日益严重。枸杞白粉病是危害枸杞的主要病害之一,属半知菌亚门粉孢属,主要危害枸杞功能叶,严重时可危害花和幼果。目前,对于枸杞白粉病主要利用物理和化学防治手段,但是存在抗药性和农残严重的问题,因此,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培育和鉴定抗性品种,探索抗性分子机理成为研究热点。
[0003]目前枸杞白粉病鲜有研究,且对于各种枸杞种质是否具有白粉病抗性是未知的,因此,盲目无规划种植易爆发白粉病,严重影响枸杞产量;一刀切地利用物理或者化学方式进行防治,不仅易产生抗药性,还引发农残严重的问题;尤其菜用枸杞或者用来做枸杞芽茶的枸杞种质,对功能叶的质量要求较高,亟需使用便捷的方式早期鉴定枸杞种质的抗性,对指导品种选育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无法早期鉴定枸杞种质对白粉病的抗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枸杞功能叶生理生化指标早期鉴定枸杞白粉病抗性的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一种利用枸杞功能叶生理生化指标早期鉴定枸杞白粉病抗性的方法为:以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裂解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酶活,以及丙二醛含量作为枸杞白粉病抗性鉴定的指标。
[000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0007]通过早期测定枸杞种质健康功能叶的相关酶活指标,鉴定该种质是否具有白粉病抗性,为不同用途枸杞的培育、种植以及管理提供依据,为增加枸杞产量、提高育种质量奠定理论基础。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实施例1中不同种质枸杞的病情指数。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一种利用枸杞功能叶酶活早期鉴定枸杞白粉病抗性的方法为:以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裂解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酶活,以及丙二醛含量作为枸杞白粉病抗性鉴定的指标。
[0010]本实施方式中功能叶是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并将积累的有机物运
送到经济产量中心或生长中心的叶片(在禾本科作物中不包括旗叶)。
[0011]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鉴定方法为:测定枸杞健康功能叶的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裂解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测定丙二醛的含量;以下述标准进行鉴定:过氧化物酶的酶活≤2000U
·
g
‑1、苯丙氨酸裂解酶的酶活≤50U
·
g
‑1、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酶活≤2.5U
·
g
‑1,丙二醛的含量≤13.25μM;若测定结果满足以上标准三项及以上,则该枸杞种质具有白粉病抗性;若满足三项以下,该枸杞种质不具有白粉病抗性。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12]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采用反式肉桂酸比色法测定枸杞健康功能叶的苯丙氨酸裂解酶的酶活。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0013]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枸杞健康功能叶的过氧化物酶酶活。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0014]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枸杞健康功能叶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酶活。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0015]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枸杞健康功能叶的丙二醛含量。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0016]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所述枸杞健康功能叶选自枸杞实生苗。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0017]通过以下试验验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实施例1:
[0019]本实施例以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裂解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酶活,以及丙二醛含量作为枸杞白粉病抗性鉴定的指标。鉴定方法为:测定枸杞健康功能叶的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裂解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测定丙二醛的含量;以下述标准进行鉴定:过氧化物酶酶活≤2000U
·
g
‑1、苯丙氨酸裂解酶≤50U
·
g
‑1、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酶活≤2.5U
·
g
‑1,丙二醛的含量≤13.25μM;若测定结果满足以上标准三项及以上,则该枸杞种质具有白粉病抗性;若满足三项以下,该枸杞种质不具有白粉病抗性。
[0020]为验证方法的可行性,选择不同程度白粉病抗性的枸杞种质,根据《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规程》并结合图1,病情指数大于等于50为不具有白粉病抗性,50以下为具有不同程度白粉病抗性,按照病情指数从大到小为广东尖叶(极感)>天精3号(高感)>宁杞菜1号(中感)>宁杞10号(中抗)>宁杞1号(中抗)>宁杞7号(高抗)>14

01(免疫)>1

173(免疫)。
[0021]分别测定上述种质自然环境(自然光照周期和强度,自然温湿度)下三年生实生苗的健康功能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裂解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H2O2)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抗坏血酸(ASA)的含量,对不同生理生化指标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分析发现枸杞健康功能叶中苯丙氨酸裂解酶(PAL)活性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为0.708,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为0.736,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为0.678,丙二醛含量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为0.585。
[0022]表1
[0023][0024]**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0025]*在0.05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0026]分别测定广东尖叶、天精3号、宁杞菜1号、宁杞10号、宁杞1号、宁杞7号、14

01和1

173健康功能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如表2所示:
[0027]表2 8种枸杞种质健康功能叶的生理生化指标
[0028][0029][0030]满足三项以上(包含三项)标准的有宁杞10号、宁杞7号、1

173、14

01和宁杞1号,这些枸杞种质对白粉病具有抗性;满足三项以下的有广东尖叶、天精3号、宁杞菜1号,这些枸杞种质对白粉病不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枸杞功能叶生理生化指标早期鉴定枸杞白粉病抗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裂解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酶活,以及丙二醛含量作为枸杞白粉病抗性鉴定的指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枸杞功能叶生理生化指标早期鉴定枸杞白粉病抗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鉴定方法为:测定枸杞健康功能叶的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裂解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测定丙二醛的含量;以下述标准进行鉴定:过氧化物酶的酶活≤2000U.g
‑1、苯丙氨酸裂解酶的酶活≤50U.g
‑1、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酶活≤2.5U.g
‑1,丙二醛的含量≤13.25μM;若测定结果满足以上标准三项及以上,则该枸杞种质具有白粉病抗性;若满足三项以下,该枸杞种质不具有白粉病抗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娣王惠冉王嘉琪乔帅戴国礼段淋渊周军任玉锋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