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9542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属于生态治理技术领域,包括外壳筒和内筒体,内筒体内壁侧装配有回转座,上料壳体转动装配于回转座中,上料壳体侧壁上布设有若干侧槽口,底部还布设有底口,承料基体顶部装配有托料盘,托料盘穿过底口布设于上料壳体内,且托料盘中部布设有中置口,供液组件布设于上料壳体顶部,若干可动支杆滑动插装于托料盘的壁面中,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转动布设于外壳筒中的上料壳体和承料基体,能够在旋转过程中将粉碎细化后的土壤颗粒输送至托料盘中与土壤改良剂进行充分混合,并利用往复运动的拨料机构将结团的颗粒物独立排出,从而通过连续的混合动作对土壤进行修复,提高了改良剂与土壤颗粒之间的混合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治理
,具体是涉及一种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矿山开采的一大危害就是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化,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不仅会导致土壤退化,而且还可通过径流、淋失作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恶化水文环境,并可能直接毒害植物或通过食物链途径危害人体健康。
[0003]在重金属土壤的修复方法中,化学修复是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向土壤投入改良剂,对重金属吸附、氧化还原、拮抗或沉淀作用,以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化学修复是一种在土壤原位上进行的简单易行的修复手段。目前很多矿区都是通过向地表土层上喷洒或注入改良剂进行修复,但是通过渗透作用扩散的改良剂并不能充分与土壤颗粒物结合,容易造成重金属元素部分活化产生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包括壳筒构件,所述壳筒构件包括外壳筒和内筒体,所述外壳筒内壁侧布设有内筒体,所述内筒体内壁侧装配有第一回转座和第二回转座;
[0007]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上料壳体、坡面端、侧槽口、导料环板和底口,所述上料壳体布设于内筒体内部且转动装配于第一回转座中,所述上料壳体顶部布设有坡面端,且上料壳体的侧壁上周向布设有若干的侧槽口,所述上料壳体外壁面上还周向布设有导料环板,所述导料环板靠近侧槽口一侧设置,所述上料壳体底部还布设有底口;
[0008]料筒机构,所述料筒机构包括承料基体、托料盘和中置口,所述承料基体顶部装配有托料盘,所述托料盘穿过底口布设于上料壳体内部,且托料盘中部还布设有中置口;
[0009]供液组件,所述供液组件布设于上料壳体顶部一侧,且朝向托料盘一侧设置,用于向托料盘中喷涂土壤改良剂;以及
[0010]拨料机构,所述拨料机构包括可动支杆、拨料杆和滚轮,若干可动支杆周向布设于托料盘的壁面上,且滑动插装于托料盘的壁面中,所述可动支杆靠近托料盘一端装配有若干的拨料杆,所述可动支杆远离托料盘一端装配有若干滚轮,所述滚轮与外壳筒的内壁活动抵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筒构件还包括外刀头、凸形块和出料口,所述外刀头布设于外壳筒顶部一侧,且靠近坡面端一端设置,所述凸形块周向布设于外壳筒的内壁上且与所述滚轮活动相接,所述出料口布设于外壳筒底部,且与所述中置口相连通。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料组件还包括内刀头,所述内刀头周向布设于上料壳体的外壁上且靠近外刀头一侧设置,用于粉碎待修复的土壤团块。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料筒机构还包括驱动机和传动件,所述驱动机布设于外壳筒中且与所述承料基体之间通过驱动机装配相接,用于驱动所述承料基体的转动。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供液组件包括固定环、引流管、导流臂和雾化喷嘴,所述固定环固定布设于外壳筒一端且固定环内固定装配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转动装配于上料壳体中且引流管末端连接有导流臂,所述导流臂上装配有雾化喷嘴,雾化喷嘴朝向托料盘一端设置。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拨料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装配于可动支杆和托料盘之间,用于驱动所述可动支杆的弹性复位。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外齿轮、传动齿轮和内齿轮,所述外齿轮装配于承料基体的外壁一侧,所述内齿轮装配于上料壳体的内壁一侧,所述传动齿轮布设于外齿轮和内齿轮之间且分别与外齿轮和内齿轮啮合相接。
[0017]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通过转动布设于外壳筒中的上料壳体和承料基体,能够在旋转过程中将粉碎细化后的土壤颗粒输送至托料盘中与土壤改良剂进行充分混合,并利用往复运动的拨料机构将结团的颗粒物独立排出,从而通过连续的混合动作对土壤进行修复,提高了改良剂与土壤颗粒之间的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中图示标记A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中凸形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中回转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中拨料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

壳筒构件、101

外壳筒、102

内筒体、103

第一回转座、104

第二回转座、105

外刀头、106

凸形块、107

出料口、2

上料组件、201

上料壳体、202

坡面端、203

侧槽口、204

内刀头、205

导料环板、206

底口、3

料筒机构、301

承料基体、302

托料盘、303

中置口、304

驱动机、305

传动件、306

回转件、4

供液组件、401

固定环、402

引流管、403

导流臂、404

雾化喷嘴、5

拨料机构、501

可动支杆、502

拨料杆、503

弹性件、504

滚轮、6

传动组件、601

外齿轮、602

传动齿轮、603

内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
明进行详细说明。
[0027]请参阅图1

图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的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包括壳筒构件1,所述壳筒构件1包括外壳筒101和内筒体102,所述外壳筒101内壁侧布设有内筒体102,所述内筒体102内壁侧装配有第一回转座103和第二回转座104;上料组件2,所述上料组件2包括上料壳体201、坡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包括:壳筒构件,所述壳筒构件包括外壳筒和内筒体,所述外壳筒内壁侧布设有内筒体,所述内筒体内壁侧装配有第一回转座和第二回转座;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上料壳体、坡面端、侧槽口、导料环板和底口,所述上料壳体布设于内筒体内部且转动装配于第一回转座中,所述上料壳体顶部布设有坡面端,且上料壳体的侧壁上周向布设有若干的侧槽口,所述上料壳体外壁面上还周向布设有导料环板,所述导料环板靠近侧槽口一侧设置,所述上料壳体底部还布设有底口;料筒机构,所述料筒机构包括承料基体、托料盘和中置口,所述承料基体顶部装配有托料盘,所述托料盘穿过底口布设于上料壳体内部,且托料盘中部还布设有中置口;供液组件,所述供液组件布设于上料壳体顶部一侧,且朝向托料盘一侧设置,用于向托料盘中喷涂土壤改良剂;以及拨料机构,所述拨料机构包括可动支杆、拨料杆和滚轮,若干可动支杆周向布设于托料盘的壁面上,且滑动插装于托料盘的壁面中,所述可动支杆靠近托料盘一端装配有若干的拨料杆,所述可动支杆远离托料盘一端装配有若干滚轮,所述滚轮与外壳筒的内壁活动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筒构件还包括外刀头、凸形块和出料口,所述外刀头布设于外壳筒顶部一侧,且靠近坡面端一端设置,所述凸形块周向布设于外壳筒的内壁上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根萍董乔红陈后兴殷丽雅曾宪花宁小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挺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