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主体结构同步施工的外墙板装配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940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与主体结构同步施工的外墙板装配式方法,制备工艺包括工厂加工制作阶段和现场安装施工阶段,工厂加工制作阶段主要进行预制墙体的制做和养护,包括预制墙体加工处理、浇筑处理、养护处理、运输处理;现场安装施工阶段主要进行预制墙体与主体之间的搭建安装,包括施工现场预处理、施工安装处理、施工后期调整的环节。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克服了传统技术中外墙体需单块砌筑施工、结构柱没有柔性连接、与梁底交接处顶砖工艺要求高,内外墙粉刷都为湿工艺,整体外墙施工耗时长,同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装配式建筑存在安装困难和施工问题,从而有效提高装配式外墙板的施工的可行性和效率。行性和效率。行性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主体结构同步施工的外墙板装配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外墙板加工
,特别涉及于一种与主体结构同步施工的外墙板装配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我国随着建筑技术的高速发展,建筑主体外墙工程是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外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多高层建筑,传统的外墙施工方法为:主体结构施工

外围护墙砌筑

内外粉刷,由于多为现场湿作业,存在耗时长、消耗大量人工的缺点。
[0003]为了解决传统外墙板存在的施工问题,已有技术通过使用装配式建筑的方式来缩短施工周期,即由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随着现代工业化的不断进步发展,装配式建筑得到推广和应用,装配时建筑能够提升工程质量,降低建筑成本。但是由于装配式建筑中框架梁、柱,以及各个节点处需要预制加工柱帽上四个方向的梁上甩筋与对面的梁甩筋连接,柱帽上开孔穿过柱帽与上层柱浆锚或套管连接,运输、吊装、支撑、定位固定、二次合模浇注等工序十分繁杂、费时费力,工期和成本都难以满足各方要求;此外,还有墙体与楼板连接时套筒灌浆难以实现准确定位对位的问题,从而导致施工困难。
[0004]除了上述存在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还要考虑外墙工程的保温性和防渗性,这些技术难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改进,装配式墙体与结构柱之间易出现裂缝,则外墙板施工就难以推广使用。
[0005]因此,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推出了能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的外墙板装配式方法,本方法具有的特点是,预制墙体本身采用轻质材料制成,内外的强度能够满足需求,具有保温隔热功能,预制墙体采用工厂预制,预制墙体作为梁柱的模板与主体结构同步施工,可大大减少现场劳动力成本,减少砌砖、粉刷的工作量,缩短工期;同时采用新型的柔性连接装配方式,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施工问题,能够发挥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主体结构同步施工的外墙板装配式方法,其克服了传统技术中外墙分段施工、且较多的为湿工艺耗时长,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装配式建筑但是存在安装困难和施工问题,从而有效提高装配式外墙板的施工效率的目的。
[0007](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这样一种与主体结构同步施工的外墙板装配式方法,包括下列工序:一、工厂加工制作阶段:1)预制墙体加工处理:进行钢模整理、边模安装,在钢模处理、边模安装中安放外层面钢筋网及预埋件;
2)浇筑处理:将步骤1)中处理好预埋件的预制墙体浇筑外层面轻集料混凝土层,安装中间挤塑板层,然后在对应的孔位上安装限位增强连接件,再安放内层面钢筋网及预埋管线,最后浇筑内层轻集料混凝土层;3)养护处理:将预制墙体进行预养护处理,后放置在养护台进行表面处理,再常温养护或蒸汽养护,养护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脱模处理;4)运输处理:通过运输车将制作好的预制墙体转运到施工现场的堆放位置进行静置养护;二、现场安装施工阶段:1)施工现场预处理:在工地楼层混凝土浇筑前,将定位钢筋预埋件预埋好,进行楼层定位放样,安装墙体定位卡;2)施工安装处理:绑扎柱钢筋,利用工地塔吊或汽车吊将预制墙体吊到指定安装位置,安装过程中包括:

预制墙体与钢筋混凝土顶梁连接、

预制墙体与两侧结构柱的连接、

预制墙体的底部与钢筋混凝土楼板连接,具体为:预制墙体与钢筋混凝土顶梁连接,其中预制墙体与钢筋混凝土顶梁之间设有滑动层;预制墙体与两侧结构柱的连接,在预制墙体与两侧结构柱之间设置柔性连接件;预制墙体的底部与钢筋混凝土楼板连接,在预制墙体底部设置卡固件;预制墙体设临时支撑连接,预制墙体安装就位后设临时钢管支撑,通过支撑调整预制墙体垂直度,调整好后固定;3)施工后期调整:调整预制墙体与钢筋混凝土梁上的拉结筋,调整预制墙体与结构柱之间的拉结筋,调整安装结构柱梁板模板,浇筑结构柱梁板混凝土,最后拆除支撑。
[0008]优选地,所述预制墙体与钢筋混凝土顶梁连接具体操作为:将预制墙体的墙顶作为钢筋混凝土梁的底模,在钢筋混凝土梁底部的内侧设置不穿透的槽孔,并在槽孔中加入挤塑板层作为墙顶的滑动层,将预制墙体的墙顶抵紧钢筋混凝土梁底部,令预制墙体与钢筋混凝土梁形成一体,并增设预制墙体和钢筋混凝土梁之间的拉结筋。通过设置挤塑板层作为滑动层,便于有效进行固定连接,并且设定的钢筋混凝土梁内侧不穿透的槽孔,可以防止水分进入、防止阳光照射,达到一定的密封性。
[0009]优选地,所述预制墙体与两侧结构柱的连接具体操作为:在预制墙体的左右两侧靠近结构柱的位置均设置柔性连接件,柔性连接件为塑料材质加工而成,连接件为中空设置,柔性连接件作为预制墙体加工的边模,同时作为预制墙体与结构柱之间的柔性连接。利用柔性连接件代替砂浆,提高结构柱与预制墙体的连接性,并且能够有效的起到边部密封效果,通过设置柔性连接件,增强预制墙体和结构柱之间的连接弹性,避免墙体与柱之间裂缝的产生和扩大。
[0010]优选地,所述柔性连接件设有夹扣端和挡边端,所述夹扣端设置在预制墙体内部,挡边端设置在预制墙体与结构柱交界的位置,所述柔性连接件的边部为锯齿状设置。设置的夹扣端能够有效的咬合预制墙体的部分,设置的挡边端能够在浇筑完成后,防止连接边部开裂,若产生开裂时也能够防止开裂扩张。
[0011]优选地,所述预制墙体的底部与钢筋混凝土楼板连接具体操作为:预制墙体底部在工厂加工制作阶段时,在中部设置固定尺寸的凹槽,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完成后,根据楼
层定位、采用卡固件卡固预制墙体的位置及标高,保证墙体的两个轴位方向及标高的准确性,同时在卡固件上设置通孔,作为墙底后注浆的通道。通过设置卡固件,能够有效实现预制墙体两个轴位的准确性、方便灌浆过程中浆料均匀。
[0012]优选地,所述卡固件呈T型,注浆时通过T型的窄口注入,浆液通过通孔流入预制墙体内部,令预制墙体与钢筋混凝土楼板之间形成水泥砂浆座浆加固。卡固件呈T型,保证了预制墙体的定位以及标高的准确性和两轴向的准确程度,起到有效的定点定位效果。使得固定准确。
[0013]优选地,所述预制墙体加工处理的步骤中,门窗附框可选择性地与预制墙体同时浇筑。通过在预制墙体加工的过程中附入门窗附框,可以减少后期施工人员重新测量、打孔、定位、安装、塞缝的繁琐操作,节约了工时提高了效率。
[0014]优选地,所述预制墙体的底部与钢筋混凝土楼板之间的缝隙采用无收缩灌浆料灌注密实。
[0015]优选地,所述预制墙体的内外层的轻集料混凝土层采用陶粒混凝土材料,内外层所述轻集料混凝土层均配有钢筋网。令预制墙体本身具备保温隔热功能。
[0016](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技术中外墙体需单块砌筑施工、和结构柱没有柔性连接、与梁底交接处顶砖工艺要求高,内外墙粉刷都为湿工艺,整体外墙施工耗时长,同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装配式建筑存在安装困难和施工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主体结构同步施工的外墙板装配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工序:一、工厂加工制作阶段:1)预制墙体加工处理:进行钢模整理、边模安装,在钢模处理、边模安装中安放外层面钢筋网及预埋件;2)浇筑处理:将步骤1)中处理好预埋件的预制墙体浇筑外层面轻集料混凝土层,安装中间挤塑板层,然后在对应的孔位上安装限位增强连接件,再安放内层面钢筋网及预埋管线,最后浇筑内层轻集料混凝土层;3)养护处理:将预制墙体进行预养护处理,后放置在养护台进行表面处理,再常温养护或蒸汽养护,养护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脱模处理;4)运输处理:通过运输车将制作好的预制墙体转运到施工现场的堆放位置进行静置养护;二、现场安装施工阶段:1)施工现场预处理:在工地楼层混凝土浇筑前,将定位钢筋预埋件预埋好,进行楼层定位放样,安装墙体定位卡;2)施工安装处理:绑扎柱钢筋,利用工地塔吊或汽车吊将预制墙体吊到指定安装位置,安装过程中包括:

预制墙体与钢筋混凝土顶梁连接、

预制墙体与两侧结构柱的连接、

预制墙体的底部与钢筋混凝土楼板连接,具体为:预制墙体与钢筋混凝土顶梁连接,其中预制墙体与钢筋混凝土顶梁之间设有滑动层;预制墙体与两侧结构柱的连接,在预制墙体与两侧结构柱之间设置柔性连接件;预制墙体的底部与钢筋混凝土楼板连接,在预制墙体底部设置卡固件;预制墙体在浇筑砼过程设临时支撑连接,预制墙体安装就位后设临时钢管支撑,通过支撑调整预制墙体垂直度,调整好后固定;3)施工后期调整:调整预制墙体与钢筋混凝土梁上的拉结筋,调整预制墙体与结构柱之间的拉结筋,调整安装结构柱梁板模板,浇筑结构柱梁板混凝土,最后拆除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主体结构同步施工的外墙板装配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体与钢筋混凝土顶梁连接具体操作为:将预制墙体的墙顶作为钢筋混凝土梁的底模,在钢筋混凝土梁底部的内侧设置不穿透的槽孔,并在槽孔中加入挤塑板层作为墙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忠吴选福周骏宇季韬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荣德胜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