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三相隔槽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938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19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三相隔槽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涉及电机结构的技术领域,其包括电动机本体,电动机本体包括电机定子、设置在电机定子上的定子绕组以及电机转子;隔离组件,设置于电机定子,用于容纳定子绕组;工作控制模块,设置于电机定子且与定子绕组连接;其中,定子绕组响应于工作控制模块的工作控制信号而运作;隔离组件包括多个沿电机定子径线方向开设的第一隔离槽以及多个沿电机定子径线方向开设的第二隔离槽;定子绕组包括嵌套于第一隔离槽内的第一绕组以及嵌套于第二隔离槽内的第二绕组;第一绕组包括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一线圈,第二绕组包括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二线圈。本申请具有减少绕组互感对电动机工作稳定性影响的效果。性影响的效果。性影响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三相隔槽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


[0001]本申请涉及电机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三相隔槽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

技术介绍

[0002]多相永磁同步电机近年来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其除了传统永磁同步电机的优势之外,还具有转矩脉动低,容错性能好,控制自由度多等优势,目前以五相与六相(即双三相)电机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
[0003]其中,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包括两套三相绕组,其两套三相绕组可分别采用独立的三相逆变器供电,故具有控制简单,逆变器成本低等优点。
[0004]针对上述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存在有以下缺陷: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两套绕组共槽设置,两套绕组之间距离较小,使得两套绕组间互感很大,存在有绕组互感容易影响电动机工作稳定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绕组互感对电动机工作稳定性的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双三相隔槽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三相隔槽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双三相隔槽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包括:电动机本体,所述电动机本体包括电机定子、设置在所述电机定子上的定子绕组以及电机转子;隔离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机定子,用于容纳所述定子绕组;工作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电机定子且与所述定子绕组连接;其中,所述定子绕组响应于所述工作控制模块的工作控制信号而运作;所述隔离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电机定子径线方向开设的第一隔离槽以及多个沿所述电机定子径线方向开设的第二隔离槽;定子绕组包括嵌套于所述第一隔离槽内的第一绕组以及嵌套于所述第二隔离槽内的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绕组包括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绕组包括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二线圈。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机工作时,第一绕组位于第一隔离槽内,第二绕组位于第二隔离槽内,在实现同套定子绕组间物理隔离的基础上,实现了第一绕组与第二绕组间的物理隔离,使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在工作时相互独立,进而削弱了第一绕组与第二绕组之间的互感,减少绕组互感对电动机工作稳定性的影响。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隔离槽与所述第二隔离槽等间距交错设置,所述第一隔离槽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隔离槽的外径;所述第一线圈位于所述第一隔离槽的外端部,所述第二
线圈位于所述第二隔离槽的外端部。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隔离槽与第二隔离槽等间距交错设置,使各个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能够等间距交错设置。同时,第一线圈设置于第二线圈的外侧,进而增加的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设置间距,使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散热重合范围变小,进而有利于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分别执行散热操作。
[0010]可选的,所述电动机本体设置有与所述定子绕组连接的负载电流检测模块以及与所述负载电流检测模块连接的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响应于所述负载电流检测模块的负载电流检测信号而运作。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机工作时,负载电流检测模块对电动机本体接入的负载电流进行实时测量,显示模块实时显示负载电流的实际数值,便于使用者直观得知当前负载电流的具体数值。
[0012]可选的,所述电动机本体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负载电流检测模块以及所述工作控制模块连接的负载电流监控模块;所述负载电流监控模块响应于所述负载电流检测模块的负载电流检测信号而控制所述工作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定子绕组中止运作。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负载电流监控模块对电动机本体接入的负载电流进行监控,负载电流监控模块内存储有预设的负载电流阈值,当负载电流监控模块发现实际负载电流超过了预设负载电流阈值时,说明此时负载电流的大小超过了当前电动机磁钢的抗去磁能力,容易引发磁钢的不可逆退磁现象,此时负载电流监控模块通过工作控制模块控制定子绕组中止运作,使磁钢不易出现不可逆的退磁现象。
[0014]可选的,所述电动机本体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负载电流监控模块以及所述显示模块连接的负载电流分析模块,所述负载电流分析模块根据所述负载电流监控模块的负载电流监控信号而控制所述显示模块显示与当前负载电流相对应的推荐电机型号。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负载电流监控模块通过工作控制模块控制定子绕组中止运作后,负载电流分析模块根据负载电流监控模块的负载电流监控信号对应进行数据分析操作。负载电流分析模块存储有不同负载电流大小对应的电动机型号,负载电流分析模块分析结束后,生成负载电流分析信号并发送,进而控制显示模块显示与当前负载电流相对应的推荐电机型号。
[0016]可选的,所述电动机本体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负载电流检测模块以及所述显示模块连接的电流增量计算模块,所述电流增量计算模块响应于所述负载电流检测模块的负载电流检测信号而控制所述显示模块运作。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机运行时,若出现磁性能劣化问题,电动机的电流会瞬间增大,此时电流增量计算模块实时检测计算电动机电流的变化量,并通过显示模块实时显示,便于使用者对电动机电流的变化量进行实时监测,便于使用者及时改变电动机的工作状态。
[0018]可选的,所述电动机本体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电流增量计算模块以及所述工作控制模块连接的电流增量监控模块,所述电流增量监控模块响应于所述电流增量计算模块的电流增量计算信号而控制所述工作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定子绕组中止运作。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流增量监控模块内存储有预设的电流增量阈值,当电流的瞬间增量超出电流增量阈值时,电流增量监控模块生成电流增量监控信号并发送,进
而通过工作控制模块控制定子绕组中止运作,减少磁性能与电流去磁的交叠恶化,进而减少电流激增对电动机工作状态的影响。
[0020]可选的,所述电动机本体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电动机本体以及所述显示模块连接的电机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响应于所述电机温度检测模块的电机温度检测信号而运作。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温度检测模块对电机的工作温度进行实时检测,显示模块实时显示电机的实际工作温度,便于使用者直观查看电机的发热情况,以便使用者对发热电机进行及时处理。
[0022]可选的,所述电动机本体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电机温度检测模块以及所述工作控制模块连接的电机温度监控模块,所述电机温度监控模块响应于所述电机温度检测模块的电机温度检测信号而控制所述工作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定子绕组中止运作。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动机过热时,电机温度监控模块生成电机温度监控信号并发送,电机温度监控模块控制工作控制模块控制定子绕组中止运作,进而防止电机温度的进一步升高,起到防止电机过热的作用。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电动机工作时,第一绕组位于第一隔离槽内,第二绕组位于第二隔离槽内,在实现同套定子绕组间物理隔离的基础上,实现了第一绕组与第二绕组间的物理隔离,使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在工作时相互独立,进而削弱了第一绕组与第二绕组之间的互感,减少绕组互感对电动机工作稳定性的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三相隔槽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机本体,所述电动机本体包括电机定子(1)、设置在所述电机定子(1)上的定子绕组(2)以及电机转子;隔离组件(3),设置于所述电机定子(1),用于容纳所述定子绕组(2);工作控制模块(4),设置于所述电机定子(1)且与所述定子绕组(2)连接;其中,所述定子绕组(2)响应于所述工作控制模块(4)的工作控制信号而运作;所述隔离组件(3)包括多个沿所述电机定子(1)径线方向开设的第一隔离槽(31)以及多个沿所述电机定子(1)径线方向开设的第二隔离槽(32);定子绕组(2)包括嵌套于所述第一隔离槽(31)内的第一绕组(21)以及嵌套于所述第二隔离槽(32)内的第二绕组(22);所述第一绕组(21)包括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一线圈(211),所述第二绕组(22)包括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二线圈(2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三相隔槽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槽(31)与所述第二隔离槽(32)等间距交错设置,所述第一隔离槽(3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隔离槽(32)的外径;所述第一线圈(211)位于所述第一隔离槽(31)的外端部,所述第二线圈(221)位于所述第二隔离槽(32)的外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三相隔槽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本体设置有与所述定子绕组(2)连接的负载电流检测模块(5)以及与所述负载电流检测模块(5)连接的显示模块(6),所述显示模块(6)响应于所述负载电流检测模块(5)的负载电流检测信号而运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三相隔槽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本体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负载电流检测模块(5)以及所述工作控制模块(4)连接的负载电流监控模块(7);所述负载电流监控模块(7)响应于所述负载电流检测模块(5)的负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开胜李尘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莘汭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