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从含锡细泥中回收锡的选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919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从含锡细泥中回收锡的选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脱硫;2)、浮锡;3)、离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由乙二胺四甲叉膦酸与水玻璃按质量比1:(8~12)复配而成的抑制剂CG、浮锡捕收剂CR、由脂肪酸聚乙二醇酯与煤油按质量比1:(10~15)复配而成的辅助捕收剂CRA三种药剂的协同配合使用,采用脱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从含锡细泥中回收锡的选矿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矿物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从含锡细泥中回收锡的选矿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锡是人类最早发现并广泛使用的“五金”之一,当今被中国、美国等国列为国家战略性矿产。锡石(SnO2)是用于生产金属锡最主要的含锡矿物。锡石密度较大,通过重选即可有效实现锡石的回收,但是重选回收率较低。大多数锡选厂常采用重浮联合选别工艺回收锡石,兼顾粗粒和细粒锡石的回收,从而保障较理想的回收率和富集比指标。随着锡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深入,入选品位日益贫化,嵌布粒度越来越细,对磨矿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锡石性脆,易过磨,使得大量锡石泥化,损失在细泥中难以回收。据统计,我国损失的锡金属中约80%是以细泥形式流失,仅广西大厂矿区每年损失的锡金属就有约3000吨,直接经济价值高达数亿元。因此,如何强化微细粒锡石的回收,减少细泥中锡金属的流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通过对细粒浮选理论的不断研究,诞生了一些微细粒锡石新型浮选技术,比如:溶气浮选、电解浮选、载体浮选、剪切絮凝浮选和选择性絮凝浮选等。其本质都是通过减小气泡尺寸或增大矿粒粒径,进而增大气泡与矿粒间的碰撞和粘附概率,从而提高微细粒锡石的浮选效率。这些新型技术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取得良好的浮选指标,但是受复杂多变的工业条件限制,其真正实现工业化应用仍还有一定距离。
[0004]目前,工业上强化微细粒锡石回收主要还是借助于传统选矿技术,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是决定选矿指标的关键因素。专利201911137593.5公开了一种超细粒级锡石浮选回收的方法,将褐煤制成疏水性煤浆MJ作为异相背负体添加到锡矿浆中,在组合捕收剂SRB、煤油和松醇油的辅助作用下,超细粒级锡石和微细粒级煤粒团聚形成煤粒

锡石聚团,再通过浮选回收聚团,最后燃烧处理浮选精矿获得合格锡精矿。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超细粒级锡石的回收利用效果,但是疏水性煤浆MJ的制备需要细磨并添加煤油和柴油,生产成本较高且用量较大;浮选精矿需经历脱水

干燥

燃烧

冷却的流程后才能包装成最终产品入库,延长了精矿产品入库的流程,不便于生产上操作实施。专利201910366493.3公开了一种回收微细粒锡石的方法,采用硫混合捕收剂、锡混合捕收剂分别进行脱硫和选锡,最终得到了品质较好的硫精矿和锡精矿。所用的锡混合捕收剂为水杨羟肟酸、苯甲羟肟酸和油酸按质量份均匀混合的组合物,而油酸是常用的脂肪酸类捕收剂,是一种十八碳烯羧酸,其极性基

COO

易与多种金属离子结合而在矿物表面吸附,其非极性基十八碳烯基具有很强的疏水作用,因此其具有很强的捕收能力,但选择性较差。三种药剂混合使用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减轻了细泥对锡石浮选的影响,但未从根本上解决捕收性和选择性难以兼顾的问题,因此,最终导致锡混合捕收剂用量较大,且最终锡精矿中锡品位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选择性好、捕收性强的从含锡细泥中回收锡的选矿方
法。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从含锡细泥中回收锡的选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脱硫:将含锡细泥调成矿浆,依次加入脱硫调整剂、捕收剂和起泡剂,浮选,得到硫精矿和脱硫尾矿;
[0008]2)、浮锡:向步骤1)所得脱硫尾矿中依次加入碳酸钠、抑制剂CG、浮锡捕收剂CR和辅助捕收剂CRA,浮选,得到浮选锡精矿和尾矿;
[0009]3)、离心:将步骤2)所得浮选锡精矿离心分选,得到高度锡精矿和低度锡精矿。
[0010]作为优选,所述矿浆的浓度为30%~35%。
[0011]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中,脱硫调整剂为硫化钠、六偏磷酸钠和硫酸铜,脱硫捕收剂为丁黄药和丁铵黑药,脱硫起泡剂为2号油;浮选采用一粗二扫三精的闭路流程工艺。
[0012]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中,粗选药剂制度为硫化钠150~200g/t、六偏磷酸钠40~60g/t、硫酸铜150~200g/t、丁黄药+丁铵黑药80~100g/t+40~50g/t、2号油30~40g/t;第一次扫选药剂制度为丁黄药+丁铵黑药40~50g/t+20~25g/t,第二次扫选药剂制度为丁黄药10~15g/t;第一次精选药剂制度为丁黄药10~15g/t,第二次精选药剂制度为丁黄药0~5g/t,第三次精选不添加药剂。
[0013]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抑制剂CG由乙二胺四甲叉膦酸与水玻璃按质量比1:(8~12)配置而成,其中乙二胺四甲叉膦酸的分子式为C6H
20
N2O
12
P4,结构式如下:
[0014][0015]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浮锡捕收剂CR为N

羟基十二碳烯酰胺,其分子式为C
12
H
23
NO2,结构式如下:
[0016][0017]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辅助捕收剂CRA由脂肪酸聚乙二醇酯与煤油按质量比1:(10~15)配置而成,脂肪酸聚乙二醇酯的结构式如下:
[0018][0019]其中,n为12~18。
[0020]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抑制剂CG和浮锡捕收剂CR分别配制成水溶液后直接添加使用;辅助捕收剂CRA在强搅拌条件下搅拌15~20min配置成水溶液后添加使用。
[0021]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浮选采用一粗二扫三精的闭路流程工艺;粗选药剂制度为碳酸钠1000~1500g/t、抑制剂CG 200~300g/t、浮锡捕收剂CR+辅助捕收剂CRA500~
600g/t+100~150g/t;第一次扫选药剂制度为浮锡捕收剂CR+辅助捕收剂CRA 100~150g/t+20~30g/t,第二次扫选药剂制度为浮锡捕收剂CR 50~70g/t;第一次精选药剂制度为抑制剂CG 30~50g/t、浮锡捕收剂CR 30~40g/t,第二次精选药剂制度为抑制剂CG 10~15g/t,第三次精选不添加药剂。
[0022]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离心分选的工艺条件为:离心力70~80G,冲洗水量3~4L/min。
[0023]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24]乙二胺四甲叉膦酸具有较强的螯合性,能与铁、钙、镁等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将其应用到浮选领域,通过膦酸基团与矿物表面铁、钙、镁等离子发生螯合反应吸附在矿物表面,占据捕收剂的吸附位点,使得含铁、钙、镁脉石矿物表面Zeta电位和接触角均减小,从而保持亲水性难以上浮。水玻璃主要通过水解生成的H3SiO4‑
、HSiO3‑
和H2SiO
42

等组分吸附在矿物表面,阻碍捕收剂的吸附,从而抑制石英和硅酸盐等含硅矿物的上浮。乙二胺四甲叉膦酸还具有较强的酸性,与水玻璃复配后可以促进水玻璃的水解,并生成吸附能力更强的硅酸胶体,从而大大提高水玻璃的抑制能力并减少其用量。同时,乙二胺四甲叉膦酸与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含锡细泥中回收锡的选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脱硫:将含锡细泥调成矿浆,依次加入脱硫调整剂、捕收剂和起泡剂,浮选,得到硫精矿和脱硫尾矿;2)、浮锡:向步骤1)所得脱硫尾矿中依次加入碳酸钠、抑制剂CG、浮锡捕收剂CR和辅助捕收剂CRA,浮选,得到浮选锡精矿和尾矿;3)、离心:将步骤2)所得浮选锡精矿离心分选,得到高度锡精矿和低度锡精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含锡细泥中回收锡的选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矿浆的浓度为30%~3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含锡细泥中回收锡的选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脱硫调整剂为硫化钠、六偏磷酸钠和硫酸铜,脱硫捕收剂为丁黄药和丁铵黑药,脱硫起泡剂为2号油;浮选采用一粗二扫三精的闭路流程工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从含锡细泥中回收锡的选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粗选药剂制度为硫化钠150~200g/t、六偏磷酸钠40~60g/t、硫酸铜150~200g/t、丁黄药+丁铵黑药80~100g/t+40~50g/t、2号油30~40g/t;第一次扫选药剂制度为丁黄药+丁铵黑药40~50g/t+20~25g/t,第二次扫选药剂制度为丁黄药10~15g/t;第一次精选药剂制度为丁黄药10~15g/t,第二次精选药剂制度为丁黄药0~5g/t,第三次精选不添加药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含锡细泥中回收锡的选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抑制剂CG由乙二胺四甲叉膦酸与水玻璃按质量比1:(8~12)配置而成,其中乙二胺四甲叉膦酸的分子式为C6H
20
N2O
12
P4,结构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芬李卫杨聪仁魏茜覃文庆吴亦彤李塨灏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