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8916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冷却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室内换热器和驱动装置,第一管路一端与室外换热器连通、另一端与第一节流装置连通,第二管路一端与第一节流装置连通、另一端能与室内换热器连通,第三管路的一端连通至第一管路上、另一端与驱动装置连通,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第四管路一端与驱动装置连通、另一端能与室内换热器连通,第五管路的一端与第三管路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管路连通,第五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有效防止在对驱动装置进行有效冷却的基础上,还能防止驱动装置结露的情况,同时还能减小驱动装置出现的气动噪声。减小驱动装置出现的气动噪声。减小驱动装置出现的气动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变频空调以高效节能、低噪音、负荷调节宽泛、调温速度快等优点,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被广泛使用。变频空调的优势主要在于它能够根据外界环境温度、室内冷热负荷需求来智能调整压缩机转速,使之处于最佳的转速状态。然而该技术的实现会使功率元器件(IGBT、桥式整流器、逆变模块等)产生大量的热量,功率元器件温度可高达100℃以上,如果这些功率元器件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会严重缩短功率器件的使用寿命,影响压缩机运行频率的控制,导致机组不断起停,周期性间歇运行,甚至会导致压缩机故障停机,机组无法运行。因此,变频压缩机驱动板功率元器件散热设计非常重要。
[0003]现有的变频空调驱动板散热方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加装铝制翅片散热器吸收变频压缩机驱动板热量,通过室外风机运转,带走散热器热量。该方法需在驱动板下设计一块体积较大的铝制翅片散热器,占据空间大,成本较高。在高环境温度下散热量有限,往往需提高风机转速,加大风量来保证散热效果,散热效果不良时甚至会引起压缩机限频、降频,进而影响消费者舒适性;另一种是通过引入空调循环系统冷媒,通过散热铝板与冷媒配管接触,热量传递给散热铝板并通过冷媒配管内的液态冷媒带走热量,达到来给驱动板降温的目的。该方法的优点是散热装置体积小、结构紧凑、散热效果好,保证了驱动板运行的可靠性。但该技术在高湿制冷工况下,通过该散热方式会引起散热模块及所紧贴的电路板低于露点温度,进而导致驱动板有结露现象,严重时会引起电路板断路,烧毁驱动板。
[0004]专利号为CN105758070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可以利用流动的冷媒与压缩机驱动板之间的热交换,实现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性能。但该方案将压缩机驱动板安装在膨胀阀下游位置,制冷时流经驱动板的冷媒温度较低,易造成过冷却,加大了电路板结露的风险。专利号为CN107120793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变频空调及其变频模块的散热器防凝露控制方法。该方案通过散热模块与主冷媒流路并联设置,可调节并联段主路电磁阀来调节模块流路所分配冷媒流量,从而避免参与冷却变频模块的散热器的表面温度降至环境空气露点温度以下,在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的前提下有效防止在变频模块散热器上产生凝露水。但该方案将电磁阀安装于冷媒主流路之上,基于该专利方案的控制逻辑,电磁阀会频繁调动,缩短电磁阀使用寿命,失去本方案所述功能;另外,冷媒主路频繁断开会导致冷媒循环系统振荡波动,不利于系统稳定运行,也增加了系统调节至最佳状态的难度。
[0005]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制冷模式下驱动板冷却模块因过度冷却引起驱动板结露的问题,因驱动板冷却模块流路(包括制冷和制热模式下)引起的系统压降和气流声等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无法同时解决驱动板冷却模块出现的结露和气动噪声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其包括:
[0008]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室内换热器和驱动装置以及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连通、另一端中的制冷剂能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上、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通,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四管路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通、另一端的制冷剂能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五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室内换热器用于对室内制冷时,所述控制阀能够被控制关闭,同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能够被控制打开并进行开度调节;当所述室内换热器用于对室内制热时,所述控制阀能够被控制打开,同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能够被控制关闭。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第三管路连通的位置位于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之间。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闪蒸器、第六管路和第七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的内部,所述第四管路的另一端也连通至所述闪蒸器的内部,所述第六管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的内部、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连通,所述第七管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连通。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管路上设置有补气阀。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管路的伸入所述闪蒸器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大于所述第六管路的伸入所述闪蒸器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所述第四管路的伸入所述闪蒸器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大于所述第六管路的伸入所述闪蒸器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所述第七管路的伸入所述闪蒸器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大于所述第六管路的伸入所述闪蒸器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七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所述第七管路上的位于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和所述闪蒸器之间的管段上还设置有闪蒸器温度传感器。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四通阀、气液分离器、第八管路、第九管路、第十管路、第十一管路和第十二管路,所述第八管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十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第十一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第十二管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上设置有驱动板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外换热器上设置有环境温度传感器。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包括:
[0018]判断步骤,判断空调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
[0019]控制步骤,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控制阀关闭,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打开并进行开度调节;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控制阀打开,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关闭。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驱动装置上设置有驱动板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外换热器上设置有环境温度传感器时,且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
[0021]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检测步骤,通过所述驱动板温度传感器检测驱动装置的温度T

,通过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T


[0022]所述判断步骤,判断T

与T

之间的关系;
[0023]所述控制步骤,当T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4)、第一节流装置(5)、室内换热器(14)和驱动装置(8)以及第一管路(101)、第二管路(102)、第三管路(103)、第四管路(104)和第五管路(105),所述第一管路(101)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连通,所述第二管路(1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连通、另一端中的制冷剂能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4)连通,所述第三管路(103)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101)上、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8)连通,所述第三管路(103)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6),所述第四管路(104)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8)连通、另一端的制冷剂能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4)连通,所述第五管路(105)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10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102)连通,所述第五管路(105)上设置有控制阀(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室内换热器(14)用于对室内制冷时,所述控制阀(7)能够被控制关闭,同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6)能够被控制打开并进行开度调节;当所述室内换热器(14)用于对室内制热时,所述控制阀(7)能够被控制打开,同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6)能够被控制关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管路(105)的与所述第三管路(103)连通的位置位于所述驱动装置(8)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6)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闪蒸器(11)、第六管路(106)和第七管路(107),所述第二管路(102)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所述第四管路(104)的另一端也连通至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所述第六管路(106)的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补气口连通,所述第七管路(107)的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4)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管路(106)上设置有补气阀(10)。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102)的伸入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大于所述第六管路(106)的伸入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所述第四管路(104)的伸入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大于所述第六管路(106)的伸入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所述第七管路(107)的伸入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大于所述第六管路(106)的伸入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管路(107)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13),所述第七管路(107)上的位于所述第三节流装置(13)和所述闪蒸器(11)之间的管段上还设置有闪蒸器温度传感器(12)。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通阀(2)、气液分离器(15)、第八管路(108)、第九管路(109)、第十管路(110)、第十一管路(111)和第十二管路(112),所述第八管路(108)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四通阀(2)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管路(109)的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2)的第二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室外换热器(4),所述第十管路(110)的一端连通所述四
通阀(2)的第三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室内换热器(14),所述第十一管路(111)的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2)的第四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15),所述第十二管路(112)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进军黄昌成李思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