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取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8755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取水装置,属于空气取水技术领域,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用于空气过滤整形的风向整形机构、与风向整形机构相连接用于空气内水分吸附的吸湿转轮机构、与吸湿转轮机构相连接用于吸附水分解析的水解析机构、与水解析机构相连接用于解析水净化的消毒机构、以及与水解析机构相连接用于解析热量回收的余热回收机构;壳体上开设有与风向整形机构相连接的新风入口、与吸湿转轮机构相连接的新风出口、以及与水解析机构相连接的解析风入口和解析风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解决现有应急救援后勤补给用水短缺的技术问题,提取空气中水用于应急所需,为救援后勤提供了保障。为救援后勤提供了保障。为救援后勤提供了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取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取水
,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取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然灾害、森林火灾的发生地往往远离大型城市,甚至是在无人区。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森林火灾等救援时间长,灾害发生地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后勤补给特别是饮用水补给往往无法保障,而灾害地居民的饮用水也非常短缺,成为所属
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取水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气取水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空气取水装置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用于空气过滤整形的风向整形机构、与风向整形机构相连接用于空气内水分吸附的吸湿转轮机构、与吸湿转轮机构相连接用于吸附水分解析的水解析机构、与水解析机构相连接用于解析水净化的消毒机构、以及与水解析机构相连接用于解析热量回收的余热回收机构;壳体上开设有与风向整形机构相连接的新风入口、与吸湿转轮机构相连接的新风出口、以及与水解析机构相连接的解析风入口和解析风出口。
[0007]进一步地,风向整形机构包括与新风入口相连接的新风风机、以及与新风风机相连接的整形风管。
[0008]进一步地,吸湿转轮机构包括吸湿转轮、以及与吸湿转轮相连接用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吸湿转轮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并呈蜂巢多孔状;
[0009]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相连接的驱动轮、设于吸湿转轮转动轴上的从动轮、以及啮合于驱动轮和从动轮上的同步皮带,驱动电机上设有与驱动轮相连接的减速器。
[0010]进一步地,壳体内设有与吸湿转轮相适配的吸湿腔室,吸湿转轮安装于吸湿腔室内,吸湿腔室包括体积比为1:3的吸附腔和解析腔,吸附腔一侧与整形风管相连接、另一侧通过出风管与新风出口相连接,整形风管为异型管、其末端截面与吸附腔截面一致。
[0011]进一步地,水解析机构包括与解析腔两端相连接的循环风管,以及设于循环风管上的解析风风机、加热器和冷凝装置;
[0012]冷凝装置包括冷凝腔、以及设于冷凝腔内并两端分别与循环风管相连接的冷凝盘管,冷凝盘管连接有集水管,集水管连接有储水箱。
[0013]进一步地,余热回收机构包括与冷凝腔两端相连接的冷却介质循环管、以及设于冷却介质循环管上的冷凝器,循环风管螺旋绕于冷凝器外壁。
[0014]进一步地,循环风管连接有与解析风入口相连通的解析风进风管、以及与解析风出口相连通的解析风出风管,解析风进风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解析风出风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
[0015]进一步地,新风入口和解析风入口均设有初过滤网,新风风机进风端和解析风风机进风端均设有精过滤网a、新风风机出风端和解析风风机出风端均设有精过滤网b,新风出口和解析风出口均设有蚊虫过滤网;
[0016]初过滤网包括不锈钢过滤环a和设于不锈钢过滤环a上的不锈钢丝滤网a;
[0017]精过滤网a包括与新风风机或解析风风机进风管螺纹连接的过滤筒a,过滤筒a内设有第一凸环和第二凸环,过滤筒a内设有位于第一凸环和第二凸环之间的无纺布层,过滤筒a内螺纹连接有不锈钢初滤环a和不锈钢次滤环a,不锈钢初滤环a内设有不锈钢初滤丝网a,不锈钢次滤环a内设有不锈钢次滤丝网a,不锈钢初滤环a和不锈钢次滤环a分列于无纺布层两侧,不锈钢初滤环a上设有第一手柄,不锈钢次滤环a上设有第二手柄;
[0018]精过滤网b包括与新风风机或解析风风机出风管螺纹连接的过滤筒b,过滤筒b内设有第三凸环和第四凸环,过滤筒b内设有位于第三凸环和第四凸环之间的HEPA过滤网,过滤筒b内螺纹连接有不锈钢初滤环b和不锈钢次滤环b,不锈钢初滤环b内设有不锈钢初滤丝网b,不锈钢次滤环b内设有不锈钢次滤丝网b,不锈钢初滤环b和不锈钢次滤环b分列于HEPA过滤网两侧,不锈钢初滤环b上设有第三手柄,不锈钢次滤环b上设有第四手柄;
[0019]蚊虫过滤网包括不锈钢过滤环b和设于不锈钢过滤环b上的不锈钢丝滤网b;
[0020]不锈钢丝滤网a孔径为8

10微米,不锈钢初滤丝网a孔径为3

5微米,不锈钢次滤丝网a孔径为1

2微米,不锈钢初滤丝网b孔径为0.5

1微米,不锈钢次滤丝网b孔径为0.2

0.4微米,不锈钢丝滤网b孔径为1

2毫米。
[0021]进一步地,消毒机构包括与储水箱相连接的输水管、与输水管相连接的玻璃管、以及套装于玻璃管外的钢管,钢管内壁沿其长度方向周向均布有若干根对流动于玻璃管内的制取水紫外杀菌的紫外灯,钢管内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与紫外灯相适配的灯槽,紫外灯安装于灯槽内,灯槽内设有视窗,输水管上设有水泵和阀门。
[0022]进一步地,输水管外壁设有外螺纹,玻璃管内壁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输水管与玻璃管为螺纹可拆卸连接,输水管外壁开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外壁与玻璃管内壁密封贴合。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解决现有应急救援后勤补给用水短缺的技术问题,提取空气中水用于应急所需,为救援后勤提供了保障。
[0025]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水源匮乏地区的用水所需,特别是应急救援水资源短缺所需。本专利技术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风向整形机构、吸湿转轮机构、水解析机构、消毒机构和余热回收机构,壳体上开设有新风入口、新风入口、解析风入口和解析风出口。环境空气中含有大量水分,特别空气湿度大时,其水分更多。风向整形机构将外环境携带水分的空气吸入作为新风,过滤整形后经吸湿转轮机构作用,吸附其内部水分,将湿润新风转化为干燥新风;同时水解析机构将外环境的空气吸入作为解析风,并将其加热为热风,输送至吸湿转轮机构带走被吸附的水分,然后再次冷凝得到所需水并经消毒机构净化后供应急所需。上述热风冷凝后再次转化为冷风并可循环用于解析所需,而干燥新风则排出。解析冷凝释放的
热量可由余热回收机构回收利用,用于预热解析循环冷风。本专利技术以空气内水分作为水源,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饮用水补给,便于应急救援后勤稳定开展;采用了过滤和消毒等措施,大大提高了用水的清洁度和安全性;并且进行了热量回收,大大降低了能耗,使其更适用于应急所需。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各管道未示出)。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风向整形机构和吸湿转轮机构的连接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吸湿腔室侧视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吸湿转轮剖面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水解析机构与余热回收机构连接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初过滤网结构图。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精过滤网a剖面图。
[0033]图8为本专利技术不锈钢初滤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内用于空气过滤整形的风向整形机构、与风向整形机构相连接用于空气内水分吸附的吸湿转轮机构、与吸湿转轮机构相连接用于吸附水分解析的水解析机构、与水解析机构相连接用于解析水净化的消毒机构、以及与水解析机构相连接用于解析热量回收的余热回收机构;壳体(1)上开设有与风向整形机构相连接的新风入口(2)、与吸湿转轮机构相连接的新风出口(3)、以及与水解析机构相连接的解析风入口(4)和解析风出口(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风向整形机构包括与新风入口(2)相连接的新风风机(6)、以及与新风风机(6)相连接的整形风管(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湿转轮机构包括吸湿转轮(8)、以及与吸湿转轮(8)相连接用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吸湿转轮(8)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并呈蜂巢多孔状;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9)、与驱动电机(9)相连接的驱动轮(10)、设于吸湿转轮(8)转动轴上的从动轮(11)、以及啮合于驱动轮(10)和从动轮(11)上的同步皮带(12),驱动电机(9)上设有与驱动轮(10)相连接的减速器(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气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设有与吸湿转轮(8)相适配的吸湿腔室(14),吸湿转轮(8)安装于吸湿腔室(14)内,吸湿腔室(14)包括体积比为1:3的吸附腔(15)和解析腔(16),吸附腔(15)一侧与整形风管(7)相连接、另一侧通过出风管(17)与新风出口(3)相连接,整形风管(7)为异型管、其末端截面与吸附腔(15)截面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气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水解析机构包括与解析腔(16)两端相连接的循环风管(18),以及设于循环风管(18)上的解析风风机(19)、加热器(20)和冷凝装置;冷凝装置包括冷凝腔(21)、以及设于冷凝腔(21)内并两端分别与循环风管(18)相连接的冷凝盘管(22),冷凝盘管(22)连接有集水管(23),集水管(23)连接有储水箱(2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气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余热回收机构包括与冷凝腔(21)两端相连接的冷却介质循环管(25)、以及设于冷却介质循环管(25)上的冷凝器(26),循环风管(18)螺旋绕于冷凝器(26)外壁。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气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风管(18)连接有与解析风入口(4)相连通的解析风进风管(27)、以及与解析风出口(5)相连通的解析风出风管(28),解析风进风管(27)上设有第一电磁阀(29),解析风出风管(28)上设有第二电磁阀(30)。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气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入口(2)和解析风入口(4)均设有初过滤网(31),新风风机(6)进风端和解析风风机(19)进风端均设有精过滤网a(33)、新风风机(6)出风端和解析风风机(19)出风端均设有精过滤网b(34),新风出口(3)和解析风出口(5)均设有蚊虫过滤网(35);初过滤网(31)包括不锈钢过滤环a(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瑾郭海东朱辉何勤理
申请(专利权)人: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