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859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第一柱壳和第二柱壳。第一柱壳呈竖直柱状,其前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用于吹出换热气流。第二柱壳呈竖直柱状,用于引入室内空气,且与第一柱壳沿横向并排设置,两者之间构成出风间隔,第二柱壳的前侧设置有第二出风口,用于吹出非换热气流。立式空调室内机配置成:在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和/或第二出风口出风时,依靠负压作用带动引风间隔内的室内空气向前流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升了立式空调室内机的混风量,也加快了室内制冷/制热速度,提高了空调的能效,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式空调室内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特别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用户不仅期望空调具有更快的制冷和制热速度,还越来越关注空调的舒适性能。
[0003]现有立式空调室内机通常在壳体前侧设置一个或多个竖条状的出风口,通过导风装置实现上下左右摆风,扩大送风角度。
[0004]在此基础上,一些现有技术对出风结构进行了很多改进,但由于受到出风口本身朝向的约束,空调的送风方向、送风范围和送风距离仍然受到极大限制,特别是制冷时冷风吹人的问题难以解决,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送风体验更好、送风模式更加多样的立式空调室内机。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要提高立式空调室内机的混风量。
[0007]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0008]第一柱壳,呈竖直柱状,其前侧设置有沿横向排列的两个第一出风口,用于吹出换热气流;
[0009]第二柱壳,呈竖直柱状,且与所述第一柱壳沿横向并排设置,两者之间构成出风间隔,所述第二柱壳的前侧设置有第二出风口,用于吹出非换热气流;
[0010]所述立式空调室内机配置成: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出风时,依靠负压作用带动所述引风间隔内的室内空气向前流动。
[0011]可选地,所述立式空调室内机配置成具有使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的所述换热气流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吹出的所述非换热气流在所述立式空调室内机前方进行混合的运行模式;且
[0012]每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换热气流与所述非换热气流的流动方向的夹角。
[0013]可选地,所述导风装置为导风筒,每个所述导风筒可转动地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处,其周壁包括沿其周向排列的至少两个通风区段和一个挡风区段;且
[0014]每个所述导风筒配置成:可转动至使任一所述通风区段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的位置,以允许所述出风气流经该通风区段进入所述导风筒内,然后经其他所述通风区段吹出,且允许转动地调节用于出风的所述通风区段的朝向;或转动至使所述挡风区段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的位置,以遮挡所述第一出风口。
[0015]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一出风口朝横向背离所述第一柱壳的方向偏斜,以朝斜前方敞开;且
[0016]每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可动的第一导风板,以用于敞开或遮挡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横向出风路径;且
[0017]每个所述导风筒配置成:在所述第一导风板遮挡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横向出风路径时,可转动至使所述挡风区段遮挡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其他部分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出风口被关闭。
[0018]可选地,每个所述导风筒整体为棱柱状,其多个侧壁中的至少部分侧壁构成所述通风区段和所述挡风区段。
[0019]可选地,所述导风筒整体为三棱柱状,其三个侧壁中的两个构成两个所述通风区段,另一个构成所述挡风区段。
[0020]可选地,每个所述通风区段为设置有多个散风孔的板状。
[0021]可选地,所述第二柱壳的周壁开设有朝室内环境敞开的第二进风口,以用于引入室内空气;且
[0022]所述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二风机,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柱壳内,用于将所述非换热气流经所述第二出风口吹出。
[0023]可选地,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可绕竖向轴线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柱壳。
[0024]可选地,所述第一柱壳的横向两个侧面整体均为前后延伸的竖直面,背面为外凸的弯曲面且两边分别与两个侧面相切;且
[0025]所述第二柱壳的横向两个侧面整体均为前后延伸的竖直面,背面为外凸的弯曲面且两边分别与两个侧面相切。
[0026]可选地,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下柱壳;且所述第一柱壳和所述第二柱壳的底部连接于所述下柱壳的顶部。
[0027]本专利技术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利用第一柱壳吹出换热气流,利用第二柱壳吹出非换热气流,第一柱壳与第二柱壳之间形成引风间隔。如此,当第一柱壳和/或第二柱壳出风时,在引风间隔处形成负压环境,促使立式空调室内机后方的室内空气经引风间隔向前流动,以混入第一柱壳或第二柱壳的出风气流,形成引流混风效果。混风气流的温度相比换热气流更接近室温,舒适性更高,风感更加柔和,也使风量和风速增大,送风距离更远,并且加快了室内制冷/制热速度,提高了空调的能效,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0028]并且,第二柱壳的非换热气流也能混入换热气流,当第二柱壳吹出室内空气时,能实现更强力的混风效果,使得气流更加接近室温。当第二柱壳吹出新风气流、净化气流、加湿气流或水洗气流等调节气流时,使得这些调节气流能更早、更多地与换热气流的进行混合,增强掺混率,并使其更好地向室内各处扩散。
[0029]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立式空调室内机设计了两个第一出风口,且每个第一出风口处设置了可转动的导风筒,能够实现多种送风模式。导风筒具有至少两个通风区段,第一柱壳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气流并非直接吹向室内环境,而是先经某通风区段进入导风筒,在导风筒内腔短暂聚集后,再经导风筒的其他通风区段向外吹出。如此,可通过转动导风筒切换不同的通风区段与第一出风口相对,利用不同的通风区段用于朝室内送风,最终达到改变送风效果的目的。例如,可使不同通风区段在处于送风位置时的朝向、出风面积等参数不同,以便其送风时的风向、风量不同,结构非常新颖、巧妙。
[0030]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31]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32]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前视图;
[0033]图2是图1的N

N剖视放大图;
[0034]图3是图2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切换为聚合送风模式时的示意图;
[0035]图4是图2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切换为环抱式送风时的示意图;
[0036]图5是图2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切换为环抱微风模式时的示意图;
[0037]图6是图2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切换为前送风模式时的示意图;
[0038]图7是图2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切换为左送风模式时的示意图;
[0039]图8是图2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切换为右送风模式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参照图1至图8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中,“前”、“后”、“上”、“下”、“顶”、“底”、“内”、“外”、“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第一柱壳,呈竖直柱状,其前侧设置有沿横向排列的两个第一出风口,用于吹出换热气流;第二柱壳,呈竖直柱状,且与所述第一柱壳沿横向并排设置,两者之间构成出风间隔,所述第二柱壳的前侧设置有第二出风口,用于吹出非换热气流;所述立式空调室内机配置成: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出风时,依靠负压作用带动所述引风间隔内的室内空气向前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中所述立式空调室内机配置成具有使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的所述换热气流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吹出的所述非换热气流在所述立式空调室内机前方进行混合的运行模式;且每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换热气流与所述非换热气流的流动方向的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中所述导风装置为导风筒,每个所述导风筒可转动地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处,其周壁包括沿其周向排列的至少两个通风区段和一个挡风区段;且每个所述导风筒配置成:可转动至使任一所述通风区段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的位置,以允许所述出风气流经该通风区段进入所述导风筒内,然后经其他所述通风区段吹出,且允许转动地调节用于出风的所述通风区段的朝向;或转动至使所述挡风区段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的位置,以遮挡所述第一出风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出风口朝横向背离所述第一柱壳的方向偏斜,以朝斜前方敞开;且每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可动的第一导风板,以用于敞开或遮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宝王永涛王晓刚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