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835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灯具。灯具包括:灯体,灯体包括位于灯体的正面的第一透光部和位于灯体的侧面且呈环绕状的第二透光部,第一透光部的外表面沿着从灯体的边缘向中心的方向朝向灯体的背面倾斜或弯曲;以及发光组件,发光组件设置在灯体内,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用于透射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在灯体的侧面设置第二透光部,发光组件工作时,第二透光部就可以投射出光线。第二透光部投射的光线可以在视觉上减少灯体厚重的感觉。这样,为了提高灯体散热的效果,就可以将具有第二透光部的灯体的厚度做的比没有第二透光部的灯体的厚度更厚一些,从而增大灯体内部的空间,这样,既可以提高灯体的散热效果还可以提高灯体外观品质。高灯体的散热效果还可以提高灯体外观品质。高灯体的散热效果还可以提高灯体外观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灯具


[0001]本技术涉及照明设备的
,具体地,涉及一种灯具。

技术介绍

[0002]灯具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之一,多种样式的灯具丰富我们的生活。
[0003]现有的灯具多设置有灯体和发光组件。发光组件设置在灯体内,灯体可以将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透射出来。其中,发光组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防止灯体内部过热,就需要在灯体内部设置可以散热的空间。但是散热空间过大,就会使得灯体整体过于厚重,而将灯体整体做的轻薄,则会影响灯具的散热效果,影响灯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灯具,灯具包括:灯体,灯体包括位于灯体的正面的第一透光部和位于灯体的侧面且呈环绕状的第二透光部,第一透光部的外表面沿着从灯体的边缘向中心的方向朝向灯体的背面倾斜或弯曲;以及发光组件,发光组件设置在灯体内,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用于透射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
[0005]示例性地,灯体呈环形。
[0006]示例性地,灯体沿着径向向内的方向具有减缩的厚度。
[0007]示例性地,灯体的前壁为透明的,以形成第一透光部;和/或第二透光部设置在灯体的外周壁上,且相比于灯体的前壁更靠近灯体的后壁;和/或灯体的后壁垂直于环形的轴向方向;和/或灯体的内周壁平行于环形的轴向方向;和/或灯体的外周壁平行于环形的轴向方向。
[0008]示例性地,第二透光部包括设置在侧面上的槽体,槽体连通灯体的内部和外部。
[0009]示例性地,槽体包括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彼此连通,使得槽体的横截面呈L形,第一槽体延伸至灯体的侧面,第二槽体从第一槽体朝向灯体的正面延伸。
[0010]示例性地,第一槽体的靠近灯体的背面的槽壁从第二槽体向后且向侧面弯曲地延伸。
[0011]示例性地,灯体还包括:支撑架,第一透光部连接至支撑架的正面,发光组件设置在支撑架上;后盖,其连接至支撑架的背面;以及侧盖,侧盖的前端连接至第一透光部,且侧盖的后端与后盖间隔开,以形成槽体。
[0012]示例性地,支撑架呈环状,支撑架包括:环形支撑部;内周连接部,内周连接部包括第一内周连接部和第二内周连接部,第一内周连接部和第二内周连接部分别从环形支撑部的内周边缘向前和向后延伸;以及外周连接部,外周连接部与内周连接部相对地连接至环形支撑部的外周边缘。
[0013]示例性地,发光组件位于环形支撑部和第一透光部之间;和/或后盖连接至第二内
周连接部和外周连接部,使得在环形支撑部和后盖之间形成环形的散热腔。
[0014]示例性地,发光组件包括板体、设置在板体正面的第一发光件、以及设置在板体的背面的第二发光件,第一发光件朝向第一透光部,第二发光件位于环形支撑部和外周连接部之间且朝向槽体。
[0015]示例性地,第二透光部还包括导光件,导光件的横截面呈L形,导光件的一条边沿支撑架的轴向方向延伸且位于外周连接部和侧盖之间,导光件的另一条边沿支撑架的径向方向延伸且位于环形支撑部和侧盖之间。
[0016]示例性地,第二透光部还包括导光件,导光件密封地设置在第二槽体内,以使灯体的内部和外部隔绝。
[0017]示例性地,发光组件包括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第一发光件朝向第一透光部设置,第二发光件朝向第二透光部设置;和/或在灯体的背面设置有与灯体的内部连通的散热孔;和/或第一透光部呈连续的环状;和/或第二透光部呈连续的或离散的环状。
[0018]示例性地,灯具还包括连接至灯体的固定件,其中灯体与固定件可枢转地连接;和/或灯体呈环形,环形具有缺口,环形的形成缺口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固定件的两侧;和/或固定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灯具支架连接;和/或固定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用于与外接设备连接。
[0019]示例性地,固定件包括主控装置和与固定件可拆卸的遥控件,主控装置与发光组件电连接,主控装置可接收遥控件发出的控制信号并控制发光组件。
[0020]由此可知,在该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灯具中,在灯体的侧面设置第二透光部,在发光组件工作时,第二透光部就可以投射出光线。第二透光部投射的光线可以在视觉上减少灯体厚重的感觉,使得灯体显得轻薄。这样,为了提高灯体散热的效果,就可以将具有第二透光部的灯体的厚度做的比没有第二透光部的灯体的厚度更厚一些,从而增大灯体内部的空间。这样,既可以提高灯体的散热效果还可以使灯体在视觉效果上不那么厚重,提高外观品质,一举两得。
[0021]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22]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23]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灯具的立体图;
[0025]图2为图1所示的灯具后视图;
[0026]图3为图1所述的灯具的剖视图;以及
[0027]图4为图3所示的灯具的放大图。
[002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9]10、灯体;101、前壁;102、外周壁;103、后壁;104、内周壁;105、散热孔;110、第一透光部;120、第二透光部;121、槽体;121a、第一槽体;121b、第二槽体;121c、槽壁;122、导光
件;130、支撑架;131、环形支撑部;132、内周连接部;132a、第一内周连接部;132b、第二内周连接部;133、外周连接部;140、后盖;150、侧盖;151、前端;152、后端;20、发光组件;210、板体;220、第一发光件;230、第二发光件;30、固定件;310、第一连接部;320、第二连接部;40、遥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技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0031]本技术提供一种灯具,如图1

4所示。灯具可以包括灯体10和发光组件20。
[0032]灯体10可以作为发光组件20的载体,其可以具有任意形状,包括圆盘形、环形或方形等。发光组件20可以发光,其可以包括现有的或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一种发光组件20,例如白炽灯或LED灯等。
[0033]灯体10可以具有正面和侧面。在灯体10呈圆盘形的实施例中,灯体10的正面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包括:灯体,所述灯体包括位于所述灯体的正面的第一透光部和位于所述灯体的侧面且呈环绕状的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的外表面沿着从所述灯体的边缘向中心的方向朝向所述灯体的背面倾斜或弯曲;以及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灯体内,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用于透射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呈环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沿着径向向内的方向具有减缩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的前壁为透明的,以形成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或所述第二透光部设置在所述灯体的外周壁上,且相比于所述灯体的前壁更靠近所述灯体的后壁;和/或所述灯体的后壁垂直于环形的轴向方向;和/或所述灯体的内周壁平行于环形的轴向方向;和/或所述灯体的外周壁平行于环形的轴向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侧面上的槽体,所述槽体连通所述灯体的内部和外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包括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彼此连通,使得所述槽体的横截面呈L形,所述第一槽体延伸至所述灯体的侧面,所述第二槽体从所述第一槽体朝向所述灯体的正面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的靠近所述灯体的背面的槽壁从所述第二槽体向后且向侧面弯曲地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还包括:支撑架,所述第一透光部连接至所述支撑架的正面,所述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后盖,其连接至所述支撑架的背面;以及侧盖,所述侧盖的前端连接至所述第一透光部,且所述侧盖的后端与所述后盖间隔开,以形成所述槽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呈环状,所述支撑架包括:环形支撑部;内周连接部,所述内周连接部包括第一内周连接部和第二内周连接部,所述第一内周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内周连接部分别从所述环形支撑部的内周边缘向前和向后延伸;以及外周连接部,所述外周连接部与所述内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精辉机械压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