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X型自复位软钢耗能斜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822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X型自复位软钢耗能斜撑,包括钢筋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钢筋混凝土柱为两根,两根钢筋混凝土柱的顶部分别与钢筋混凝土梁的两个端头固定连接,两根钢筋混凝土柱之间交叉设置有两根套管,套管的端头通过设置连接件进行固定,两根套管的交叉处设置有圆形箱式软钢,两根套管的内部均安装有SMA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简单,且所有构件均可在预制厂加工完成,并在现场组装,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性能优越,因此可广泛应用于多发地震带的框架结构中。发地震带的框架结构中。发地震带的框架结构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X型自复位软钢耗能斜撑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X型自复位软钢耗能斜撑,应用在建筑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地震多发国,社会高速发展对建筑安全提出了较高要求。且由于楼层变形集中产生的屈服破坏在历次地震中屡见不鲜,是主要的破坏形式。屈曲约束耗能支撑(BRB)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其耗能能力强,滞回曲线饱满,拉压性能相近等广泛应用于新建建筑抗震设防及老旧建筑的抗震加固。有公告号为CN208056368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擦—防屈曲耗能支撑,该专利解决防屈曲支撑在风荷载或者小震情况下屈服耗能会导致防屈曲支撑的检修和更换周期缩短、增加整体结构的后期维护和使用费用这一问题;另有公告号为CN209942331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式双屈服屈曲约束耗能支撑,该技术能够满足小震、中震和大震下分阶段屈服耗能的需求,且疲劳性能佳。然后现有的装于框架结构当中的支撑多是采用安装于框架结构中时三角形不易变形的原理,去提高框架结构的抗变形能力,与减震技术的结合的同时具有自复位功能的支撑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X型自复位软钢耗能斜撑,通过软钢低屈服点的特点,使得框架结构在遭受地震作用时,用软钢的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同时通过SMA杆来实现框架结构发生变形后的自复位功能,从而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与整体性,并借由X型不易变形的特性,提高框架结构的整体抗变形能力。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新型X型自复位软钢耗能斜撑,包括钢筋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钢筋混凝土柱为两根,两根钢筋混凝土柱的顶部分别与钢筋混凝土梁的两个端头固定连接,两根钢筋混凝土柱之间交叉设置有两根套管,套管的端头通过设置连接件进行固定,两根套管的交叉处设置有圆形箱式软钢,两根套管的内部均安装有SMA杆。
[0006]所述两根钢筋混凝土柱呈左右对称结构设置,两根钢筋混凝土柱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套管的预留孔。
[0007]所述套管为圆柱形结构,套管内部开设有若干个用于穿过SMA杆的通孔,套管的两端分别与连接件连接。
[0008]所述SMA杆采用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SMA杆穿过连接件上开设的预留孔。
[0009]所述两根套管的交叉处与圆形箱式软钢焊接。
[001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采用了SMA杆的形式实现框架结构的自复位,采用软钢低屈服点的特点加强了框架结构的耗能能力,同时也利用了X型不易变形的特性增加了结构的抗变形能力,材料性能优良,能为框架结构提供有效的约束、耗能和自复位作用;
[0012]2、本支撑SMA杆使用形状记忆合金,耗能和自复位能力好,构造和施工工艺简单,
允许变形范围大,震后框架结构无需修复,耐久性和抗疲劳性能好,综合经济效益高;且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当地震发生时,圆形箱式软钢发生塑性变形,同时使SMA杆棒材分别处于受拉和受压状态并消耗地震能量;若框架结构处于适用环境温度中,由于形状记忆合金自身特性,在地震作用卸除后,SMA杆回复到原位。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套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0016]1、钢筋混凝土柱;2、钢筋混凝土梁;3、套管;4、圆形箱式软钢;5、连接件;6、预留孔;7、SMA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8]参见图1至图2所述的一种新型X型自复位软钢耗能斜撑,包括钢筋混凝土柱1和钢筋混凝土梁2,所述钢筋混凝土柱1为两根,两根钢筋混凝土柱1的顶部分别与钢筋混凝土梁2的两个端头固定连接,两根钢筋混凝土柱1之间交叉设置有两根套管3,套管3的端头通过设置连接件5进行固定,两根套管3的交叉处设置有圆形箱式软钢4,两根套管3的内部均安装有SMA杆7。
[0019]所述两根钢筋混凝土柱1呈左右对称结构设置,两根钢筋混凝土柱1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设置有连接件5,连接件5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套管3的预留孔6。
[0020]所述套管3为圆柱形结构,套管3内部开设有若干个用于穿过SMA杆7的通孔,套管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件5连接。
[0021]所述SMA杆7采用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优选使用镍

钛合金,SMA棒材允许变形量应大于设计参考地震下的最大变形量;SMA杆7因拉伸或压缩变形而产生反力,提供了框架结构复位的力,从而实现该框架结构的自复位;SMA杆7的端头穿过连接件5上开设的预留孔6,便于改变SMA杆7的预紧程度。
[0022]所述两根套管3的交叉处与圆形箱式软钢4焊接。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构造简单,且所有构件均可在预制厂加工完成,并在现场组装,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性能优越,因此可广泛应用于多发地震带的框架结构中;本技术的自复位X型斜撑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和自复位能力,同时解决了一般耗能节点安装后可能会一定程度加大层间位移角的问题,且构造简单,生产安装简便,经济效益较高。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X型自复位软钢耗能斜撑,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柱(1)和钢筋混凝土梁(2),所述钢筋混凝土柱(1)为两根,两根钢筋混凝土柱(1)的顶部分别与钢筋混凝土梁(2)的两个端头固定连接,两根钢筋混凝土柱(1)之间交叉设置有两根套管(3),套管(3)的端头通过设置连接件(5)进行固定,两根套管(3)的交叉处设置有圆形箱式软钢(4),两根套管(3)的内部均安装有SMA杆(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X型自复位软钢耗能斜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钢筋混凝土柱(1)呈左右对称结构设置,两根钢筋混凝土柱(1)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设置有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皑李俊锴王碧珍朱凌颜学渊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中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