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812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蒸汽发生器,通过发热元件对加热空间加热,环形阻挡部被壳体内壁连接处,以及阻挡部间隔成多个温度接触段,测温部被环形阻挡部罩设于加热空间内,以实现在加热的过程中,流道内不同位置的水或蒸汽等流体与环形阻挡部接触,并传递至测温部,或者通过壳体传递至测温部背侧,使得温度的采集更加精确,并于加热空间上设置阻挡部,形成相连通且曲折延伸的流道,使得水受热更加充分、均匀。均匀。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汽发生器


[0001]本技术涉及蒸汽加热设备
,具体涉及蒸汽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蒸汽发生器是一种将液体加热汽化形成蒸汽的设备,其一般包括加热座、加热管、盖板,加热管安装于加热座内,加热座内设有加热流道,以及分别与加热流道的进水端和出汽端连接的进水口和出汽口,盖板盖设于加热流道上,水从进水口进入到加热流道内被加热管加热,水升温汽化产生蒸汽从出汽口喷出,可应用于衣物熨烫及烹饪电器上。
[0003]为便于及时了解蒸汽发生器内的加热温度,会在蒸汽发生器上设置测温部,有的为避免占用加热流道的空间,会将测温部设置在盖体外,但是加热流道内的温度在传递至测温部的过程中会存在热量流失,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有的会直接将测温部设置在加热流道的靠近进水口的位置,由于检测点过于单一,且加热流道不同位置的温度存在差异,导致检测结果不够精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提出的蒸汽发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本技术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本技术提供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及安装在壳体内的发热元件,所述壳体上设有加热空间,所述壳体上设有与加热空间连通的进水孔和出汽孔,所述加热空间内设有阻挡部,以形成曲折延伸的流道;
[0007]所述壳体上设有测温部和环绕测温部设置的环形阻挡部,所述环形阻挡部与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环形阻挡部位于加热空间内,且与阻挡部连接,以将环形阻挡部的外壁分隔为至少两个位于流道上的温度接触段,所述温度接触对应接触的加热空间内的流体处于不同加热时段。
[0008]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空间包括位于发热元件两侧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进水孔与第一空间连通,所述出汽孔与第二空间连通,所述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通过设置在壳体上的排气孔连通,所述阻挡部包括第一阻挡部及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设置在第一空间内,以形成曲折延伸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二阻挡部设置在第二空间内,以形成曲折延伸的第二流道,所述排气孔连通第一流道的流体出口与第二流道的流体进口;
[0009]所述环形阻挡部位于第一空间或第二空间内,且与第一阻挡部或第二阻挡部连接,以将环形阻挡部的外壁分隔为至少两个位于第一流道或第二流道上且处于不同加热时段的温度接触段。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道或第二流道的至少部分路径围绕环形阻挡部的外壁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加热本体、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所述加热本体内设有隔板,以形成位于隔板两侧的第一流体容置槽和第二流体容置槽,所述第一盖体密封盖设于
第一流体容置槽上以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盖体密封盖设于第二流体容置槽上以形成第二空间;
[0012]所述发热元件安装在隔板内,所述排气孔贯穿隔板设置以连通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所述第一阻挡部设置在第一流体容置槽与第一盖体之间,所述第二阻挡部设置在第二流体容置槽与第二盖体之间,所述进水孔设置在加热本体、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的至少一个上,所述出汽孔设置在加热本体、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的至少一个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测温部及环形阻挡部均设置在第一流体容置槽内,所述环形阻挡部与第一流体容置槽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配合容置测温部的容置孔,所述容置孔的内壁配合设于环形阻挡部与测温部之间。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挡部包括设置在第一流体容置槽上的第一导流板,以及设置在第一盖体上并与第一导流板配合卡接的第一卡槽。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阻挡部包括设置在第二流体容置槽上的第二导流板,以及设置在第二盖体上并与第二导流板配合卡接的第二卡槽。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盖体或第二盖体上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围绕测温部外布置,并与环形阻挡部配合卡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板包括第一凸筋、第二凸筋,所述第一凸筋与环形阻挡部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二凸筋与第一流体容置槽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凸筋或第二凸筋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弯折段,以形成弯曲延伸的第一流道。
[0018]进一步地,还包括与环形阻挡部的外壁连接的第三凸筋,所述第二凸筋设置在第一凸筋与第三凸筋之间。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板包括相对布置的第四凸筋、第五凸筋,所述第四凸筋、第五凸筋的第一端部分别与第二流体容置槽的内壁连接,至少所述第五凸筋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弯折段。
[0020]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孔、排气孔位于环形阻挡部的两侧。
[0021]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0022]1、本技术提供的蒸汽发生器,通过发热元件对加热空间加热,环形阻挡部被壳体内壁连接处,以及阻挡部间隔成多个温度接触段,测温部被环形阻挡部罩设于加热空间内,以实现在加热的过程中,流道内不同位置的水或蒸汽等流体与环形阻挡部接触,并传递至测温部,或者通过壳体传递至测温部背侧,使得温度的采集更加精确,并于加热空间上设置阻挡部,形成相连通且曲折延伸的流道,使得水受热更加充分、均匀。
[0023]2、通过发热元件同时对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加热,并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上分别设置第一阻挡部、第二阻挡部,同时环形阻挡部与第一阻挡部或第二阻挡部连接,能有效利用壳体的空间,延长流道的长度,以提高热利用率,不会产生滴水现象。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器实施例1的立体图;
[0026]图2是图1的仰视图;
[0027]图3是图2的A

A剖视图;
[0028]图4是图2的B

B剖视图;
[0029]图5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一);
[0030]图6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二);
[0031]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器实施例2的加热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2]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器实施例2的加热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3]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器实施例3的环形阻挡部、测温部分别与第一盖体及加热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如下:
[0035]1、壳体,1a、进水孔,1b、排气孔,1c、出汽孔,11、加热本体,11a、第一流体容置槽,11b、第二流体容置槽,11c、第一定位部,12、第一盖体,12a、容置孔,12b、第一卡槽,12c、第三卡槽,13、第二盖体,13a、第二卡槽,14、隔板,15、第一限位部,2、发热元件,2a、圆弧段,3、第一空间,4、第二空间,5、测温部,6、第一阻挡部,61、第一导流板,6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及安装在壳体(1)内的发热元件(2),所述壳体(1)上设有加热空间,所述壳体(1)上设有与加热空间连通的进水孔(1a)和出汽孔(1c),所述加热空间内设有阻挡部,以形成曲折延伸的流道;所述壳体(1)上设有测温部(5)和环绕测温部(5)设置的环形阻挡部(10),所述环形阻挡部(10)与壳体(1)的内壁连接,所述环形阻挡部(10)位于加热空间内,且与阻挡部连接,以将环形阻挡部(10)的外壁分隔为至少两个位于流道上的温度接触段,所述温度接触段对应接触的加热空间内的流体处于不同加热时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空间包括位于发热元件(2)两侧的第一空间(3)和第二空间(4),所述进水孔(1a)与第一空间(3)连通,所述出汽孔(1c)与第二空间(4)连通,所述第一空间(3)与第二空间(4)通过设置在壳体(1)上的排气孔(1b)连通,所述阻挡部包括第一阻挡部(6)及第二阻挡部(8),所述第一阻挡部(6)设置在第一空间(3)内,以形成曲折延伸的第一流道(7),所述第二阻挡部(8)设置在第二空间(4)内,以形成曲折延伸的第二流道(9),所述排气孔(1b)连通第一流道(7)的流体出口与第二流道(9)的流体进口;所述环形阻挡部(10)位于第一空间(3)或第二空间(4)内,且与第一阻挡部(6)或第二阻挡部(8)连接,以将环形阻挡部(10)的外壁分隔为至少两个位于第一流道(7)或第二流道(9)上且处于不同加热时段的温度接触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7)或第二流道(9)的至少部分路径围绕环形阻挡部(10)的外壁设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加热本体(11)、第一盖体(12)及第二盖体(13),所述加热本体(11)内设有隔板(14),以形成位于隔板(14)两侧的第一流体容置槽(11a)和第二流体容置槽(11b),所述第一盖体(12)密封盖设于第一流体容置槽(11a)上以形成第一空间(3),所述第二盖体(13)密封盖设于第二流体容置槽(11b)上以形成第二空间(4);所述发热元件(2)安装在隔板(14)内,所述排气孔(1b)贯穿隔板(14)设置以连通第一空间(3)与第二空间(4),所述第一阻挡部(6)设置在第一流体容置槽(11a)与第一盖体(12)之间,所述第二阻挡部(8)设置在第二流体容置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二明金勇周祥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爱佳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