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遗址保护施工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793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遗址保护施工台,涉及遗址保护施工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底板,沿水平向设置于地面;竖杆、撑杆,所述竖杆底端固设于底板上,所述撑杆呈倾斜设置且其顶端与底端分别与撑杆、底板固定连接,竖杆与撑杆设置有两组并分别安装在底板的两端处;施工台板,沿两个竖杆的间距向设置,其数量为多个并沿竖直向依次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底板与两组竖杆和撑杆构成框架,利用搭载组件沿古建筑高度向逐步安装施工台板,施工人员利用攀爬辅助杆登上施工台板,每完成一个施工台板站立范围内的施工,则向竖杆和撑杆上安装高一层的施工台板,重复该步骤,直至完成整个墙面的修复与施工。与施工。与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遗址保护施工台


[0001]本技术涉及遗址保护施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遗址保护施工台。

技术介绍

[0002]古村落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近年来,为还原历史风貌概况,开发旅游景点,需要对现有的遗址外墙进行修饰,如河南濮阳西夏遗址,其中有大量的古建筑,遗址外墙大多达八九米高,若倚靠外墙搭建支架来修复外墙,会对遗址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因此提出一种遗址保护施工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在对遗址外墙修复时,由于外墙较高,若倚靠外墙搭建支架来修复外墙,会对遗址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遗址保护施工台。
[0004]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遗址保护施工台,包括:
[0006]底板,沿水平向设置于地面;
[0007]竖杆、撑杆,所述竖杆底端固设于底板上,所述撑杆呈倾斜设置且其顶端与底端分别与撑杆、底板固定连接,竖杆与撑杆设置有两组并分别安装在底板的两端处;
[0008]施工台板,沿两个竖杆的间距向设置,其数量为多个并沿竖直向依次分布;
[0009]攀爬辅助杆,沿施工台板宽度向设置,其数量为若干个并分为两组,两组所述攀爬辅助杆分别设置在两个撑杆上,且位于同一撑杆上的多个攀爬辅助杆沿竖直向依次固设在该撑杆上;
[0010]搭载组件,其数量为两个,两个搭载组件分别设置于两组竖杆、撑杆上,其用于固定施工台板。
[0011]进一步地,所述搭载组件包括一对分别沿两个撑杆长度向设置的斜杆,所述斜杆一侧固设有数量与施工台板数量一致并将攀爬辅助杆贯穿的横杆,所述横杆的末端安装在竖杆上;还包括四个呈俩俩对称式固设在施工台板两端处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末端安装有弯钩,位于施工台板同一端处的两个弯钩分别位于攀爬辅助杆两端处并套在横杆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横杆沿其高度向依次安装有数量与施工台板数量一致并将其贯穿的套管,所述横杆远离撑杆的一端将攀爬辅助杆活动贯穿并固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穿过套管延伸至竖杆外部并螺纹连接有两个分别位于竖杆两侧的限位螺母。
[0013]进一步地,所述施工台板的数量为7个,相邻施工台板之间距离为1.5m。
[0014]进一步地,所述施工台板沿其长度向构造有多个镂空槽。
[0015]进一步地,所述竖杆与所述撑杆底部均固设有承重底座,所述承重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上。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技术利用底板与两组竖杆和撑杆构成框架,利用搭载组件沿古建筑高度向逐步安装施工台板,施工人员利用攀爬辅助杆登上施工台板,每完成一个施工台板站立范围内的施工,则向竖杆和撑杆上安装高一层的施工台板,重复该步骤,直至完成整个墙面的修复与施工,本装置未采用倚靠古建筑墙面来搭建支架,故不会对古遗址造成破坏。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图;
[0019]图2是本技术部分立体结构图;
[0020]图3是本技术部分立体结构拆分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图3的A处放大图;
[0022]附图标记:1、底板;2、竖杆;3、撑杆;4、施工台板;5、攀爬辅助杆;6、搭载组件;601、斜杆;602、横杆;603、连接板;604、弯钩;7、套管;8、螺纹杆;9、限位螺母;10、镂空槽; 11、承重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4]如图1

4所示,一种遗址保护施工台,包括底板1,沿水平向设置于地面;竖杆2、撑杆3,竖杆2底端固设于底板1上,撑杆3呈倾斜设置且其顶端与底端分别与撑杆3、底板1固定连接,竖杆2与撑杆3设置有两组并分别安装在底板1的两端处;施工台板4,沿两个竖杆2的间距向设置,其数量为多个并沿竖直向依次分布;攀爬辅助杆5,沿施工台板4宽度向设置,其数量为若干个并分为两组,两组攀爬辅助杆5分别设置在两个撑杆3上,且位于同一撑杆3上的多个攀爬辅助杆5沿竖直向依次固设在该撑杆3上;搭载组件6,其数量为两个,两个搭载组件6分别设置于两组竖杆2、撑杆3上,其用于固定施工台板4。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底板1安装与古遗址外墙附近的地面上,向底板1上安装竖杆2与撑杆3,竖杆2靠近外墙方向,施工人员由下至上对外墙进行修复,即:先站在底板1上对古建筑的外墙进行修复工作,完成底部的修复后,利用搭载组件6向竖杆2与撑杆3上安装第一层施工台板4,施工人员通过辅助攀爬杆与倾斜的撑杆3来爬上第一层施工台板4,站在第一层施工台板4顶部晚上外墙的施工后,安装第二层施工台板4,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对古建筑外墙的修复与施工,本技术无需倚靠古建筑的外墙进行施工修复,不会对外墙造成损坏,并且此装置容易安装,与脚手架相比,其施工过程更快,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26]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细化搭载组件6的具体结构,搭载组件6包括一对分别沿两个撑杆3长度向设置的斜杆601,斜杆601一侧固设有数量与施工台板4数量一致并将攀爬辅助杆5贯穿的横杆602,横杆602的末端安装在竖杆2上;还包括四个呈俩俩对称式固设在施工台板4两端处的连接板603,连接板603末端安装有弯钩604,位于施工台板4同一端处的两个弯钩604分别位于攀爬辅助杆5两端处并套在横杆602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利用通过将施工台板4上的弯钩604挂在横杆602上,来完成施工台板4的搭建,
安装施工台板4后,攀爬辅助两端抵触在施工台板4同一端上的两个弯钩604的相对侧上,可以避免弯钩604在横杆602上滑动,确保了施工台板4的稳定性;同时连接板603的设计增加了弯钩604与施工台板4之间的距离,即给施工台板4与攀爬辅助杆之间留出了缝隙,方便施工人员手握攀爬辅助杆登上施工台板4上。
[0027]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转运装置,横杆602沿其高度向依次安装有数量与施工台板4数量一致并将其贯穿的套管7,横杆602远离撑杆3的一端将攀爬辅助杆5活动贯穿并固设有螺纹杆8,螺纹杆8穿过套管7延伸至竖杆2外部并螺纹连接有两个分别位于竖杆2两侧的限位螺母9,工作原理:通过将两个限位螺母9位于竖杆2两侧并螺纹连接在螺纹杆8上,来实现螺纹杆8与竖杆2之间的固定,即实现了将横杆602、斜杆601安装在竖杆2与撑杆3上(其中螺纹杆8的直径小于横杆602的直径),此设计便于将斜杆601、横杆602、螺纹杆8拆卸下来,减小装置的占用空间,方便转运及收纳装置。
[0028]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细化施工台板4的具体数量与相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遗址保护施工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沿水平向设置于地面;竖杆(2)、撑杆(3),所述竖杆(2)底端固设于底板(1)上,所述撑杆(3)呈倾斜设置且其顶端与底端分别与撑杆(3)、底板(1)固定连接,竖杆(2)与撑杆(3)设置有两组并分别安装在底板(1)的两端处;施工台板(4),沿两个竖杆(2)的间距向设置,其数量为多个并沿竖直向依次分布;攀爬辅助杆(5),沿施工台板(4)宽度向设置,其数量为若干个并分为两组,两组所述攀爬辅助杆(5)分别设置在两个撑杆(3)上,且位于同一撑杆(3)上的多个攀爬辅助杆(5)沿竖直向依次固设在该撑杆(3)上;搭载组件(6),其数量为两个,两个搭载组件(6)分别设置于两组竖杆(2)、撑杆(3)上,其用于固定施工台板(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遗址保护施工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搭载组件(6)包括一对分别沿两个撑杆(3)长度向设置的斜杆(601),所述斜杆(601)一侧固设有数量与施工台板(4)数量一致并将攀爬辅助杆(5)贯穿的横杆(602),所述横杆(602)的末端安装在竖杆(2)上;还包括四个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丽沙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