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用地污水净化处理生态景观喷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7725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农用地污水净化处理生态景观喷泉系统。所述喷泉系统包括污水处理喷泉池和位于污水处理喷泉池底部的污水初级沉淀池;所述污水处理喷泉池由内向外依次包括污水抽提涌水装置、水生植物吸附净化池和水生动物再富集池,所述污水抽提装置包括抽水涌水管和污水提升泵,所述抽水涌水管底部的进水口伸入污水初级沉淀池内;所述水生植物吸附净化池的低于抽水涌水管的出水口高度,高于水生动物再富集池,所述水生动物再富集池内由第一分隔池板分隔成内环的水生动物污水处理区和外环的净化水排放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通过微生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用地污水净化处理生态景观喷泉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喷泉污水处理
,具体是一种农用地污水净化处理生态景观喷泉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导致土壤耕地大范围污染的主要原因中最为常见的是污水灌溉;但是农用地的废水来源不一,成分复杂,可能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会给作物生长以及周边水域环境带来危害的物质,如水体腐殖质;水体腐殖质是存在各类水体中的一类天然来源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即腐殖酸类物质),其中大多数为富里酸,少部分为胡敏酸;水体中腐殖质能络合重金属离子,影响重金属粒子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水体中过多的腐殖酸甚至与大骨病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农业活动的特殊性,农用地污水中腐殖质含量普遍偏高。又由于农用地废水的水量不大且分散,不适用于大型的污水处理设施。因此,简易且便于管理的小型污水净化设施就更加适用。
[0003]水生植物,泛指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客观来说,水生植物在治理水污染问题的过程中主要吸收的污染物包括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以及部分有机物质。因为氮和磷等属于水生植物生长的必需物质,当大型水生植物生长过程中,可以完全将氮和磷等无机盐转化为自身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完善自身结构。而当水生植物吸收重金属以及部分有机物的过程中,可以将其暂时储存在体内,也可以对其直接进行降解。
[0004]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不含交换基团且有大孔结构的高分子吸附树脂,具有良好的大孔网状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有选择地通过物理吸附水溶液中的有机物。水生动物,是指主要在水中生活的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软体动物如田螺、河蚌等、甲壳动物如虾和蟹等。软体动物能过滤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同时对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污染物有着很强的富集作用,是合适的净水动物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农用地废水肆意排放使用而导致的耕地污染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占地面积小,便于维护,成本低廉,绿色生态的农用地污水净化处理生态景观喷泉系统,可以为农用地污水提供完整的生态处理构筑物设计方案。
[0006]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农用地污水净化处理生态景观喷泉系统,所述喷泉系统包括污水处理喷泉池和位于污水处理喷泉池底部的污水初级沉淀池,所述污水初级沉淀池的一侧设有进水格栅;所述污水处理喷泉池包括位于池体中部的污水抽提涌水装置、环绕在污水抽提涌水装置外的水生植物吸附净化池和环绕在水生植物吸附净化区外的水生动物再富集池,所述污水抽提装置包括抽水涌水管和位于抽水涌水管下部的污水提升泵,所述抽水涌水管垂直设置在污水处理喷泉池的中心位置,其底部的进水口伸入污水初级沉淀池内;所述水生植物吸附净化池的低于抽水涌水管的出水口高度,高于水生动物再富集池,所述水生动物再富集池内由第一分隔池板分隔成内环的水生
动物污水处理区和外环的净化水排放区,在净化水排放区上设有排水口。
[0007]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生植物吸附净化池设有一级或两级或三级,相邻两级水生植物吸附净化池设有15~25cm的高差;所述水生植物吸附净化池内由第二分隔池板分隔成内环的浮水植物处理区和外环的湿地植物处理区,所述第二分隔池板的底部呈镂空状,并在浮水植物处理区、外环的湿地植物处理区和第二分隔池板底部设有石砾填充层;所述浮水植物处理区内分布有多株浮水植物,所述湿地植物处理区填充有大孔吸附树脂,并在湿地植物处理区内种植有湿地植物。
[0008]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生动物再富集池的池底铺设细砂层,所述第一分隔池板底部设置成镂空状,且在细砂层内投放水生动物。
[0009]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生植物吸附净化池和水生动物再富集池均为采用混凝土结构形成的环形池体。
[0010]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污水提升泵设置定时装置;使污水提升泵周期性运作,可为污水的汇集和净化提供一定的缓冲时间。
[0011]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分隔池板和第二分隔池板采用防水和耐腐蚀性挡板,底部部分设置成镂空形成过水通道,以确保水能正常从底部通过,每个分隔池板的高度高于对应池体外侧池壁高度的10~20cm;所述石砾填充层的厚度控制在20cm,采用粒径为3~5cm的石砾铺设而成,以有效分隔两个植物分区,防止两个分区的植物相互入侵。
[0012]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浮水植物选择凤眼蓝;所述湿地植物选择香蒲、水葱、慈姑、小白花地榆、小叶章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组合方式,植物品种可根据当地气候选择。
[0013]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生动物选择软体动物,包括田螺、河蚌中一种或两种,用水生动物的生长代谢和进食作用,将污染物富集在动物体内,以此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0014]本技术的湿地植物净化区中的大孔吸附树脂在作为植物生长基质前,需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液进行浸泡预处理,以使得大孔吸附树脂能达到适合植物生长的微生物环境。
[0015]本技术的污水初级沉淀池进水口需设置格栅网,以有效阻隔水体中的体积较大的固体杂质;污水处理涌水池包括水生植物沉淀吸附区和水生动物再富集区,水生植物沉淀吸附区分为浮水植物净化区和湿地植物净化区,湿地植物净化区以湿地植物结合树脂吸附来净化水体,以大孔吸附树脂代替沙土作为湿地植物的生长基底,水体污染物先后被树脂吸附,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三者协同完成净化。水生动物再富集区在池底铺部细砂,栽种水藻,投放田螺、河蚌等动物,两者协同净化水质。
[0016]本技术的污水处理原理:污染的水体首先通过进水口在初沉池汇集,然后通过污水提升泵抽提至水池顶部,使得污水依靠重力自流流入水生植物沉淀吸附区;污水先流入浮水植物净化区,在浮水植物根系的吸附作用下完成氮磷的初步净化;由于分隔池壁的阻隔,污水则通过底部的沙砾层进入到湿地植物净化区,大孔吸附树脂有效吸附水中的腐殖质以及重金属,再在微生物作用下实现分解和无害化,之后被湿地植物根系吸收;初步净化的水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水生动物再富集区,通过池中软体动物的生物体富集积累之
前未完全净化的污染物,再通过排水口排出,经处理后的水可回用于农田灌溉或汇入周边水系。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利用喷泉的方式为农用地污水提供生态化净水处理,结合了物理吸附和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植物、动物的多重净化、有效降低农用地废水中腐殖质、重金属等污染物,处理后水体可用于农田灌溉或排入自然水系。
[0019](2)本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适用范围广和维护成本低的特点。
[0020](3)本技术以生态修复理念为主,采用涌泉水池的结构形式,在处理污染水体的同时也实现了喷泉景观功能,兼具了生态和文化建设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3]附图标记:1—进水格栅;2—污水初级沉淀池;3—污水提升泵;4—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用地污水净化处理生态景观喷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泉系统包括污水处理喷泉池和位于污水处理喷泉池底部的污水初级沉淀池(2),所述污水初级沉淀池(2)的一侧设有进水格栅(1);所述污水处理喷泉池包括位于池体中部的污水抽提涌水装置、环绕在污水抽提涌水装置外的一级或两级或两级以上的水生植物吸附净化池(5)和环绕在水生植物吸附净化区外的水生动物再富集池(6),所述污水抽提装置包括抽水涌水管(4)和位于抽水涌水管(4)下部的污水提升泵(3),所述抽水涌水管(4)垂直设置在污水处理喷泉池的中心位置,其底部的进水口伸入污水初级沉淀池(2)内;所述水生植物吸附净化池(5)的低于抽水涌水管(4)的出水口高度,高于水生动物再富集池(6),所述水生动物再富集池(6)内由第一分隔池板(7)分隔成内环的水生动物污水处理区(600)和外环的净化水排放区(601),在净化水排放区(601)上设有排水口(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用地污水净化处理生态景观喷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吸附净化池(5)设有一级或两级或三级,相邻两级水生植物吸附净化池(5)设有15~25cm的高差;每级水生植物吸附净化池(5)内由第二分隔池板(9)分隔成内环的浮水植物处理区(500)和外环的湿地植物处理区(501),所述第二分隔池板(9)的底部呈镂空状,并在浮水植物处理区(500)、外环的湿地植物处理区(501)和第二分隔池板(9)底部设有石砾填充层(502);所述浮水植物处理区(5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瑞陈浩汪越李梦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