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亚淳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马术训练的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758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马术训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马术训练的模拟装置,所述模拟赛道的上方位于一侧位置处设置有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中升降滑台的输出端设置有模拟显示器,所述仿生模拟马的脊背位置处设有马鞍,所述马鞍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脚蹬机构,所述仿生模拟马的脖颈位置处套设有脖颈护套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升降调节机构对模拟显示器显示高低位置的预调节,在可调节脚蹬高低位置的脚蹬机构的配套组合下,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的骑手操控使用,且通过脚蹬机构对骑手的紧固定位,在脖颈护套机构的护套保护下,能够降低骑手因惯性位移带来的前突冲击,对骑手进行弹性保护,避免骑手出现碰撞、损伤的情况。避免骑手出现碰撞、损伤的情况。避免骑手出现碰撞、损伤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马术训练的模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马术训练
,具体是一种用于马术训练的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有中国马术协会发布的考核内容,评分标准,可以根据评分标准,结合AR来对骑手的行为和动作,以及骑手的路线、完成度进行打分,可以解决国内青少年初学者打基础,克服心理障碍的问题,也可以用于马术福利项目,例如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马术教学等。
[0003]AR马术模拟器可以逼真的模拟马从慢步到原地踏步等动作,互动式屏幕上可以显示模拟马进行原地踏步,正步和空中换腿的动作,对教学非常有帮助,使骑手能在短时间内受益匪浅,AR马术模拟器具有如下特点:
[0004]1.马鞍传感器,位于马鞍下方的传感器可以通过屏幕上的视觉反馈告知骑手(和教练)骑手的体重分布情况,在所有模式中,无论是自由骑行还是比赛测试,传感器都可以通过感应骑手重心的前倾,后倾和侧倾,清楚的表明骑手的平衡与骑姿,纠正骑手的姿势,定位和平衡,由此改善骑手的骑姿和舒适程度。
[0005]2.头部和颈部运动,安置在头部和颈部的传感器可以使骑手(和教练)通过正确使用缰绳来判断头部和颈部弯曲程度。
[0006]3.横向运动,能模拟真实的马在慢步、快步和跑步时的身体横向倾斜,同时,屏幕上的视觉图像更加强了骑手对马横向运动的感知。
[0007]4.腿部传感器,马肚子每侧设有三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让骑手通过腿部施压来控制模拟器的运动,从慢步,到快步,再到慢跑,以及骑手要练习的所有动作。
[0008]5.互动式系统,骑手可以在屏幕上回放所完成的动作,并且通过提供的反馈来改进,提高分数,马肚上面和后面的腿部辅助传感器可以实现速度控制,马鞍传感器测量骑手的平衡和体重,头部和颈部的传感器测量弯曲度,模拟真实的马在慢步和快步时身体的横向运动。
[0009]AR马术模拟器与真实的马大小相近,动作也自然,加上模拟马术比赛场的画面显示,骑手仿佛身临其境。
[0010]目前市面上AR马术模拟器虽然功能很完备,但不是非常贴合于国内市场,其在使用过程中,便捷调节性较差,一方面不适用于不同身高的骑手,导致骑手骑乘不便,另一方面对于骑手的保护性能较差,极易由于惯性冲击导致骑手出现撞击损伤的情况。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马术训练的模拟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马术训练的模拟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马术训练的模拟装置,
包括模拟赛道,所述模拟赛道的上方位于一侧位置处设置有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中升降滑台的输出端设置有模拟显示器,所述模拟赛道的上方位于另一侧位置处设置有仿生模拟马,所述仿生模拟马的脊背位置处设有马鞍,所述马鞍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脚蹬机构,所述仿生模拟马的脖颈位置处套设有脖颈护套机构;
[0013]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模拟赛道上方一侧位置处的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的输出端面对称开设有两组导轨滑槽,且升降支架的内侧对称连接有两组升降丝杆,所述升降丝杆的外侧对称套设有两组升降丝套,所述升降丝套贯穿导轨滑槽与升降滑台固定连接,所述仿生模拟马的内侧位于底端中部位置处设置有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升降丝杆的底端设置有同步齿轮;
[0014]所述脚蹬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马鞍两侧底端位置处的两组调节导轨,所述调节导轨的导轨两侧对称开设有调节通孔,且调节导轨的端口内侧嵌入卡合有导向滑座,所述导向滑座的尾端对称开设有定位通孔,且导向滑座的顶端设置有脚蹬。
[001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脖颈护套机构包括气囊,所述气囊的一端连接有左侧绷带,且气囊的另一端连接有右侧绷带,所述左侧绷带的背部端面设置有魔术子贴,所述右侧绷带的上部端面设置有魔术母贴。
[001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侧绷带与右侧绷带均为弹力布,且左侧绷带与右侧绷带通过魔术子贴和魔术母贴粘合连接。
[001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通孔的数量不少于六组,且调节通孔相对于调节导轨的水平方向呈等间距对称排列。
[001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通孔的大小与调节通孔的大小相同,且定位通孔与调节通孔相互一一对应。
[001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齿轮的齿牙与同步齿轮的齿牙相互啮合。
[002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丝杆的丝牙长度不低于1m。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技术通过升降调节机构对模拟显示器显示高低位置的预调节,在可调节脚蹬高低位置的脚蹬机构的配套组合下,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的骑手操控使用,使骑手保持舒适的位置进行骑乘训练工作,且在训练过程中,通过脚蹬机构对骑手的紧固定位,在脖颈护套机构的护套保护下,能够降低骑手因惯性位移带来的前突冲击,对骑手进行弹性保护,避免骑手出现碰撞、损伤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一种用于马术训练的模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一种用于马术训练的模拟装置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3为一种用于马术训练的模拟装置中升降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一种用于马术训练的模拟装置中脖颈护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模拟赛道;2、升降支架;3、模拟显示器;4、仿生模拟马;5、马鞍;6、脖颈护套机构;61、气囊;62、左侧绷带;63、魔术子贴;64、右侧绷带;65、魔术母贴;7、调节导轨;8、调节通孔;9、脚蹬;10、导向滑座;11、定位通孔;12、传动齿轮;13、同步齿轮;14、升降丝杆;
15、导轨滑槽;16、升降丝套;17、升降滑台;18、传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8]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马术训练的模拟装置,包括模拟赛道1,模拟赛道1的上方位于一侧位置处设置有升降调节机构,升降调节机构中升降滑台17的输出端设置有模拟显示器3,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模拟赛道1上方一侧位置处的升降支架2,升降支架2的输出端面对称开设有两组导轨滑槽15,且升降支架2的内侧对称连接有两组升降丝杆14,升降丝杆14的外侧对称套设有两组升降丝套16,升降丝套16贯穿导轨滑槽15与升降滑台17固定连接,仿生模拟马4的内侧位于底端中部位置处设置有传动电机18,传动电机18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齿轮12,升降丝杆14的底端设置有同步齿轮13,传动齿轮12的齿牙与同步齿轮13的齿牙相互啮合,升降丝杆14的丝牙长度不低于1m,在对模拟装置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根据骑手的身高,调节模拟显示器3的显示屏高低位置,使骑手能够以良好的视野观看模拟显示器3,在调节过程中,传动电机18工作,带动传动齿轮12转动,通过传动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马术训练的模拟装置,包括模拟赛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赛道(1)的上方位于一侧位置处设置有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中升降滑台(17)的输出端设置有模拟显示器(3),所述模拟赛道(1)的上方位于另一侧位置处设置有仿生模拟马(4),所述仿生模拟马(4)的脊背位置处设有马鞍(5),所述马鞍(5)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脚蹬机构,所述仿生模拟马(4)的脖颈位置处套设有脖颈护套机构(6);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模拟赛道(1)上方一侧位置处的升降支架(2),所述升降支架(2)的输出端面对称开设有两组导轨滑槽(15),且升降支架(2)的内侧对称连接有两组升降丝杆(14),所述升降丝杆(14)的外侧对称套设有两组升降丝套(16),所述升降丝套(16)贯穿导轨滑槽(15)与升降滑台(17)固定连接,所述仿生模拟马(4)的内侧位于底端中部位置处设置有传动电机(18),所述传动电机(18)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齿轮(12),所述升降丝杆(14)的底端设置有同步齿轮(13);所述脚蹬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马鞍(5)两侧底端位置处的两组调节导轨(7),所述调节导轨(7)的导轨两侧对称开设有调节通孔(8),且调节导轨(7)的端口内侧嵌入卡合有导向滑座(10),所述导向滑座(10)的尾端对称开设有定位通孔(11),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业挺李亚淳
申请(专利权)人:李亚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